基于SWOT分析的苏南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发展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南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解读,创新性地将SWOT分析方法应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深入剖析苏南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为新苏南经济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战略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苏南模式;区域经济;产业集群;SWOT
  苏南模式概念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该模式一直是中国区域经济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多数区域经济学专家认为苏南模式连同温州模式以及珠江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的经济创新和改革做出巨大的实践性贡献。所谓苏南模式,指江苏南部苏锡常三市(广义上也包括南京和镇江)借助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发展实现由农业到工业化的转变和突破。
  苏南模式也面临着其历史局限性,传统苏南模式的企业主要以集体经济所有制为主,乡镇政府一般会主导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一方面由政府出面解决生产资料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会直接参与或者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以苏南模式有时候也被称为“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集体经济在短时间可以集聚大量资源,齐心合力办大事,但也存在着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等诸多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硬伤。这一观点在新千年之初尤为盛行,吴祥钧教授就曾于2001年撰文《“苏南模式”的历史功绩及其终结》,剖析苏南模式面临的种种瓶颈。
  2006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首先提出了新苏南模式的概念,在原有苏南模式上进行超越性创新。新苏南模式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相互作用。总之在新苏南模式下,苏南经济面临着经济和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笔者正是希望通过苏南模式的SWOT分析,研究其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发展战略。
  1.苏南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苏南三市(苏州,无锡,常州三个省辖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3550亿元,占江苏省GPD的比重高达43.56%,占全国GDP总量的4.53%;GDP增速为11.2%,高于江苏省10.1%及全国7.8%的GDP增速。如果纳入时间维度看,在2009年以前苏南地区的经济总量一直占江苏经济总量的44%以上。但由于苏南经济处在转型升级期间以及苏中苏北区域经济的后发优势,最近几年苏南经济总量占比略有下降,但在2012年苏南经济模式转型基本确定,经济重新迈入高增长通道,占比小幅回升。
  从产业结构看,苏南经济转型在不断演化,结构升级稳步推进,从过去的唯传统工业论,逐步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齐步并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从2005年的2.5:62.8:34.8到2012年的(1.9:53.6:44.5),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9.2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三产业上升了9.7个百分点,至2012年第二产业基本跟第三产业平分秋色。
  制造业是目前苏南经济结构的支柱行业,从产业经济历史观来看,目前苏南地区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增速放缓,但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可以说苏南的制造业将聚焦内生发展,众多产业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业化集群,不断向价值链的高端价值攀升。同时在产业转移上,苏南模式也迈入了新的阶段,直接接受上海的产业转移时代已经基本结束,未来将更多的转移上海甚至国际上的高端技术,人才,金融等现代配套服务业,帮助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的转变。
  2.基于SWOT分析的苏南经济发展
  2.1.优势(Strengths)
  区位优势明显。苏南地区水路畅通,陆运发达,地处我国长江和东海的交汇之处,区域内有京杭运河、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等重要交通枢纽线。更为重要的是苏南地区毗邻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是我国实施沿海和沿江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苏南地区是我国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主要表现有五:一,苏南集中了我国大量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力量,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苏南地区拥有我国最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产业集聚程度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三是苏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国际竞争力明显;五是苏南地区开放创新格局不断完善,科技与经济结合紧密;六是科技体制改革已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
  苏南地区已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凭借区位优势与原有工业基础,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苏南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苏南经济在推进工业信息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健全完善的产业结构和特色的产业集群,集群集聚效应明显,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苏州逐步形成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集中度高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无锡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体的冶金加工支柱产业;常州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特色等。表1显示了2011年江苏省前十大制造行业中,在苏、锡、常均有着较高的集中度,除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三市的产业比重之和占江苏省的34.4%,其他行业的工业集中度均在40%以上,形成了地理空间聚焦的支柱产业集聚现象,并且形成产业链意义上的产业集聚,进一步带动人才、资金等的集聚,使得苏南地区的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
  2.2.劣势(Weakness)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二次产业占比偏重,有待进一步优化。苏南地区主要还是以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虽然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滑,但整体依然维持在较高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由于资源类似、区位相近,甚至政府部门的职能、目标与任务与大同小异,这导致三市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均超过了0.5,表明三市产业结构较为相似,尤其是无锡和常州,工业结构相似系数超过了0.9,甚至出现了上升。而苏州和常州的工业结构相似度不是太高,而且有较大的下降趋势。
  此外,江苏几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定位和特色上存在雷同,大都集中在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产业,缺乏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使得园区在招商、市场开拓方面存在着内部竞争,不利于产业群的发展。   2.3 机遇(Opportunities)
  在全球产业化分工体系进化中,在市场、成本、人才等要素的驱动下,共完成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第四次全球制造业大转移正以中国为核心开始启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开始从中国向印度、越南、印尼等劳动力、资源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转移,或者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在欧美国家“再工业化”口号的带领下,部分高端建造业向欧美发达国家回流。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产业大转移的进程中,也不只是单一产业的转移,而是更注重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另外,除了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这次转移的重点产业主要有重化工业、新兴产业、研发和金融等服务外包产业。而苏南地区拥有较多的资源优势,在这场产业大转移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杰里米里夫金敏锐地认识到全球将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新的通信技术下,产业界线日趋模糊,制造业与服务业出现融合的趋势;新材料成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能源系统也将是强大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以绿色可再生新能源为核心的产业将促使全球经济向绿色转型。此外,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等等都将对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将诞生一系列的新兴产业,而几项技术的突破和融合更将改变全球产业的生产方式。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基本率先实现现代化。新的规划,将加速苏南地区产业、人才、基础设施的发展,给苏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2.4挑战(Challenges)
  成本洼地消失,区域商务成本不断攀升。苏锡常三地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是大量外资的涌入,但外资的涌入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区位优势与相对低廉的商务成本。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商业地产租金更是水涨船高,这极大地降低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同时也限制了当地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区域土地规划缺乏前瞻性,未来土地资源或成发展瓶颈。苏南地区的城镇规划有些无序,总体土地开发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相对不高,土地规划的不合理和开发区建设中的乱占耕地等情况造成了当地的土地资源的紧张,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瓶颈。
  雾霾等极端天气频现,对苏南制造业的加剧转型升级提出巨大挑战。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牺牲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目前雾霾、水污染、碳排放等成为公众的关注重点。苏南制造业规模虽然很大,但大部分发展方式还较粗放,高环境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增长过快,给区域环境带来严重威胁,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尖锐,能源资源严重对外依赖,大气污染水污染堪忧。
  3.苏南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发展建议
  苏南经济要突破原有的经济局限,取得更长远、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实行转型升级。
  从产业结构来看,要改变完成以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注重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要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通过传统产业向苏北甚至中西部转移的“腾笼换鸟”的方式,为新型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环节产业的发展和集聚进行空间准备,打造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从全球产业链来看,苏南应当沿着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高端环节升级,在更大的区域内谋求产业布局,促进整个苏南、长三角经济产业链的形成,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塑造、产业链集聚等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提升整体苏南企业的竞争力。
  从生产要素来看,苏南经济必须将重心从引进外资拉动经济增长向企业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升级,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科技依托型转型,建设区域创新体制与创新园区载体,集聚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抓住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迎接新的发展。(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委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吴祥钧.“苏南模式”的历史功绩及其终结[J]. 现代经济探讨. 2001(07)
  [2]江苏省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江苏省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王文森.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统计. 2007(10)
  [5]夏永祥. “苏南模式”的演进轨迹与城乡关系转型思考[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7)
其他文献
瑜伽起源于古代印度,20世纪60年代传入西方国家,成为备受大家推崇的健身方式,深受年轻一代喜爱.20世纪80年代,瑜伽以气功的形式传入中国并掀起新浪潮.瑜伽对于中国来说,还是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 ,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律师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河南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安排部署各省辖市司法局
速滑技术训练是运动员从事速滑运动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为了让运动员掌握基本速滑技巧,既可让其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速滑成绩,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运动员的生命安全。但是
当前社会经济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建筑行业也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的加快.当前人们对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也越发显得重要起来.建筑工
基层的党支部工作是我国党组织的基本管理单位,也是我国政策实行和理论宣传的执行部门,所以党的基层建设是进行党建工作的核心、尤其是十九大会上指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
德国南方距慕尼黑市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达豪的美丽小镇,而与小镇安静祥和不协调的是,在镇中央有一座二战时期的故址——达豪集中营,它是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的杰作。  1935年,達豪集中营关进来一个名叫科比尼安·艾格纳的特殊犯人,罪名是“蔑视领袖”。“确实如此,我是没有服从领袖的旨意,但我并不认为我有罪!”自被关进集中营后,每次接受审讯,科比尼安都重复着这句话。  被关进集中营之前,作为牧师的
探讨如何构建社区图书室这一服务平台,丰富和创新图书馆建设内容,提升区域整体服务水平,使之成为社区居民满意、主管部门放心的公益服务场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It is of
新时期高校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结合高校党员干部工作需求,科学制定思想理论教育内容、选择合理的思想理论教育方法,才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党员干部
现在随着我国交通施工的需求量逐渐增多,隧道施工的数量和要求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在交通工程施工中,隧道具备复杂、不可预见性强,本文主要基于隧道监控量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