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中“阿拉伯人”形象的嬗变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mai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宗教敌视、种族自负和民族隔阂基础上的偏见和英国文学文本的互文性,英国作家对阿拉伯人的形象刻画带有极大的偏见。英国文学中对阿拉伯人的形象建构是损誉参半的“一手拿弯刀、一手拿可兰经的异教徒”的形象,即由十字军东征前野蛮、贪婪、文明的敌对对象和神秘莫测、勇猛、忠诚的异教徒形象,到殖民时期的腐朽、混乱、衰亡的弱者形象,再到戏拟中愚昧、荒诞、落后的现代形象。 Due to the prejudices on the basis of religious hostility, ethnic arrogance and ethnic segregation, and the intertextuality of English literary texts, British writers have greatly prejudiced the image of Arabs. The image construction of Arabs in British literature is a combination of prejudice, “the image of a pagan in one hand and a Koran in the other hand”, the brutal, greedy and civilized object of hostilities and the mystical mystery of the former Crusades Measured, brave and loyal pagan figures, to the decadent, confused, declining and weaker figures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to the foolish, absurd and backward modern images to be drafted.
其他文献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在如何构建自己的价值现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学生工作者在引导大学生构建主导价值观的时候,一定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一直存在着怕学和厌学心理。为了改变此种现状,本文主张将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过渡性课程,以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进一步改革
本文结合五年制师范学校的英语课程要求和生源特点,从师范生认知特征的角度,分析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并阐述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应把握的原则以及
学校评估是教育督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学校评估,督导部门能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督导的监督、指导、服务的职能,也是学校与督导部门进
人是有魂的,所谓“魂”,就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一个人能走多远,他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并非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而是取决于他的“魂”.因此,班主任必须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塑造者.为师先做人,育人先正己.每一位班主任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以敬业爱岗为宗旨,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强烈
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和造就适应现代化社会人才的客观要求.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首先,自己应该做
为了进一步深化社区与学校的共建工作,谋求共同发展,作为一所学校,绝不应无视学生的生活背景,而应正确的认识与对待学生的成长空间,有效地把握,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