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杨贵妃:有心计,更有手腕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也有过一位杨贵妃,她的传奇故事并不亚于唐朝杨贵妃,她集美女、才女、政治家、书法家于一身,并且深刻影响了南宋中后期的历史走向。
  杨氏出生在浙江严州青溪一户普通人家,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张夫人抚养成人。张夫人是宫廷中的教坊乐女,演唱技艺高超,得到了宋高宗与吴皇后的欣赏。受母亲影响,出身卑微的杨氏不仅能歌善舞,还精通经史,并且擅长王羲之的书法。
  张夫人病故后,艺术发烧友吴皇后对教坊那些乐女的歌声很不满意,便派人将杨氏召入了宫中。善于歌舞的杨氏深得吴皇后喜爱,在吴皇后身边一留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吴皇后成为太皇太后,宋宁宗登基。
  有一次,宋宁宗拜谒太皇太后时邂逅了杨氏,二人一见倾心。这一切,被吴太皇太后看在眼里。庆元元年(1195年),吴太皇太后设宴,郑重其事地把杨氏赐予宋宁宗。此时的杨氏已经33岁,在宋代已算是超级剩女了。年长皇帝六岁,却迎来自己人生迟来的爱,杨氏陶醉在爱情的甜蜜之中。同样陶醉的宋宁宗册封她为婕妤,六年之后,杨婕妤又被晋封为杨贵妃。此刻,她离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了。
  巧合的是,这一年,宋宁宗的韩皇后病逝,立后问题被提上了日程。权臣韩侂胄提出的新后人选却不是杨贵妃,他的理由是杨贵妃太有心机,善于权术,将来必定不好驾驭。杨贵妃知道此事后,设宴款待宋宁宗,席间她美目盼兮,柔情似水,用自己的万般柔情融化了宋宁宗的心。于是宋宁宗不再犹豫,下旨立她为皇后。
  后来,无子的宋宁宗立宗室之子赵竑为太子。但是赵竑对权相史弥远的专权极为不满,史弥远得知后,必欲废之而后快。恰好此时宋宁宗驾崩,史弥远深知要想废掉赵竑,另立宗室之子赵昀为新帝,必须要杨皇后同意。于是他请杨皇后的两个侄子把废立之事告知杨皇后。二人一夜之间七次出入宫廷,可是杨皇后始终不肯答应。最后杨氏兄弟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哭诉道:“内外军民已经归心赵昀,如果不立他,必将发生祸乱,皇后您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杨皇后何尝不知其中奥妙,她之所以不爽快地答应史弥远,也是为了磨一磨这个权臣的锐气,最终她下诏让赵昀入宫相見。见到赵昀后,她抚着他的后背说:“你现在是我儿子了。”这等于宣布了赵昀是帝位的继承者,实则也是一种暗示:决定皇位的是我,而不是史弥远!这一手腕,对杨皇后来说,于国于己皆是一步妙棋。
  赵昀继位,是为宋理宗。他感激杨皇后的拥立之恩,尊她为太后,并主动提出让她摄政。杨太后非常理智,她没有贪恋权力,很快就归政给宋理宗。在享受了最后八年宫廷悠闲时光之后,71岁的杨太后病逝,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杨氏多才多艺,她的书画传世作品见诸两岸的故宫博物院。她还曾经有一部反映宫廷生活的诗集,被宋理宗命名为《杨太后宫词》。在政治上,她也多有体恤百姓之举。出身民间的她深知浙江百姓苦于一种叫“生子钱”的重赋,便建议宋宁宗取消这种重赋,这是她惠泽百姓的善举。另外,对于自己的兄长杨次山,她孜孜教诲,使杨次山成为一代贤臣。杨氏一门显贵而不为恶,没有欺压百姓之事,这也大大有别于唐朝杨贵妃的杨氏家族。
其他文献
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借互市贸易的机会攻袭抚顺,获人畜30万,之后又全歼尾追的明军张承胤部,大明为之震动,朝野上下纷纷讨论“大剿、重创”,最后身体欠佳的万历下诏全国调兵作战。  萨尔浒之战前,明朝的兵力大致为:边军70万,京营10万,内地60万左右。其中边军有战斗力的大约为三分之一;京营选锋不足1万;内地的部队多数是治安水平,西南边疆有五六万可以作战。不算西南土司部队,大明可以作战的部队在30万
在《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宫廷灰姑娘卫琳琅与霸道总裁康熙为观众送上了一部花样虐狗大戏!郑爽饰演的良妃在史上确有其人,她为康熙生下的儿子名叫胤禊,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步步惊心》里的八阿哥!那么,真实的历史中,良妃到底是如《寂寞空庭春欲晚》中与康熙荡气回肠地“爱过”,还是像《步步惊心》中那样只是个不受重视的普通妃子?  关于康熙和良妃的关系,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两人绝不像小说和电视中那样恩爱,因为在《清
小心翼翼待武帝  张安世是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张汤之子,他得父亲庇荫,少年时代即在宫中做郎官。由于他做事谨慎、聪明能干,武帝派他到尚书令手下做事。但武帝待下十分严苛,张安世不敢怠慢,甚至连放假也从未休息过。如此勤勉,再加上父亲位高权重,张安世的仕途前景本是不可限量的。  不幸的是,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他父亲遭到几个大臣诬陷,被武帝处死。张安世也受到了牵连。可追赃的时候,张汤的家产还不超过50
自从唐朝以后,定都关中的政权就很难一统天下,长安逐渐成为“废都”;定都河北、特别是北京的政权则取而代之,诸如辽、金、元、明、清历代。  从周朝到唐朝,关中地区辉煌了将近两千年,为何在唐朝以后一蹶不振?其中因素固然有很多,但很关键的一个就是缺水。  唐朝以后,关中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干旱,固然与北半球气候燥化有关,但也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养羊。  唐朝时,普通人家开始以羊肉为主要肉食
《天龙八部》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王语嫣家和慕容家是亲戚,但关系特别不好,尤其是王语嫣的母亲王夫人恨慕容家恨得要死。  恨到什么地步呢?慕容复的老妈,即王夫人大姑子家里的丫头过来,王夫人要砍人家的手做肥料,还下令给自己心腹严妈妈,让严妈妈用慕容夫人的尸骨做肥料:“去掘了姑太太的坟,将她尸骨拿到花肥房来,一般的做了花肥。”两家亲戚既没什么血海深仇,又不争什么财产,王夫人怎么至于恨成这样呢?  更有趣
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11月21日,日军攻占旅顺。随即,一场持续四天三夜,亡魂达两万多人的大屠杀让整个旅顺城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然而,如此足以震惊世人的虐杀并没有让世界为之震惊。  原来,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法国的路透社两家世界级的新闻机构先后被日本收买,每当有不利于日本的报道刊登,他们就立刻跳出来进行反宣传,以掩盖日军的罪行。路透社“及时制止”了本社记者从上海发来的揭露旅顺
为了扶植名士官吏打击宦官势力,袁绍向大将军何进建议调集地方军队靠近京城,以达到逼迫何太后同意铲除宦官的目的。何进对此表示认可,让袁绍提个名单,袁绍特别推荐了董卓。  袁绍力荐董卓还是说得过去的。董卓在汉末将军中军事能力是一流的,在政治态度上是反对宦官的。不过,袁绍还有另外的原因——董卓的仕途是受到过袁家提携的,所以袁绍觉得董卓是他可以掌控的军事力量。  但朝廷里反对诸侯进京的人很多,尤其反对董卓,
现在很多人反感熊孩子,但在20世纪早期,鲁迅等文坛大家对于熊孩子却是另一种态度。  鲁迅喊出的“救救孩子”这句著名口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代表了五四新文化人有关“救救中国的未来”的呼声。不过,早年的鲁迅却曾在自己的课堂上遭遇过一场熊孩子设计的历险。  鲁迅从日本回国之后,一度在杭州某学堂做化学老师。某天,他做氢气点燃实验,忘了带火柴,回去拿,又叮嘱学生千万别碰氢气瓶,否则漏进空气会有危险。他回来后
豪赌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秋,金牌编剧、国子监生洪昇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他先因创作戏曲《长生殿》而声名鹊起,戏班争相演出;再者他生日将近,京师排名第一的昆班(昆曲戏班)内要为他演戏庆生。戏是好戏,班是好班,客是名流。月圆之夜,灯火阑珊,清风徐来,丝竹渐起,咿咿呀呀的腔调,恍恍惚惚的亭台,觥筹交错的杯盏,端的是天上人间。  但洪昇很快就被拉回了现实。  正值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氏病逝尚未除
指画创始人高其佩出生在铁岭的世宦家族。高氏一族原是汉军镶白旗,因其兄立下了显赫的战功,雍正特意将其族抬为汉军镶黄旗。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高其佩是可以不经应试恩荫为官的,所以他不像寒门子弟那般执着于《四书》《五经》,而是有更多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喜好。  涂鸦是年幼的高其佩最感兴趣的事。还没有练好握笔写字,他就已经开始描摹一些简单的物品和小动物。看到他如此钟爱绘画,父亲特意为他请了老师,他在八岁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