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ldf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新课程.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物理学习中,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实行更加有效的教学评价。
  1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打开探究物理世界之门
  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有意义.这就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1所示,教师可以先根据该实验提出几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第一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等器材的成像情况,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设备的成像物件都是凸透镜,紧接着提出问题: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有时放大、有时缩小、有时正立、有时倒立,那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究竟怎样呢?第二步,给提供学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器材包括凸透镜、蜡烛、光具座、光屏、火柴等(打火机),[TP12CW21.TIF,Y#]然后提出问题,如何有效的摆放这些器材,才能在光屏中心呈现出蜡烛火焰的像?第三步,先让学生试着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由教师进行有效的示范,并提出具体的问题: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否存在关系,如果存在,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通过这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讨,最后由教师进行合理的补充。
  2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
  大胆想象是学生创新的开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包括在实验之前对实验现象的猜想、实验现象发生后对实验结论的猜想等。
  如在实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场景,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试管、烧杯、酒精灯等器材设计课堂小实验,将试管放入烧杯中,试管和烧杯中装有冰块,在酒精灯上对烧杯进行加热,在烧杯中冰块没有完全熔化时,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试管中的冰块是否会熔化?大部分学生说冰块会熔化,而实验的结果却是试管中的冰块在烧杯中还存在,冰块并没有熔化.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并且对照实验结果,能够让学生将晶体的熔化特点这一知识点牢记,并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的勇气。
  3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进行实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跟着做,甚至一些教师不给学生预留动手操作的时间.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讲究手与脑的结合,不仅强调物理理论知识,更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如串联电路中电压关系的实验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回忆,回忆串联电路的特点,同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怎样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都需要什么样的器材,具体的实验思路是什么等等。
  教师为学生提供电池、电压表、导线等设备,让学生通过串联电池研究电压的关系.在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提出猜想,绝大多数学生都提出U=U1=U2的猜想,学生在利用两节电池串联测电压时,测得总电压确实是两节电池两端电压之和,但是采用四节电池进行实验,得出的结果却是两个分电压之和大于总电压.这种与猜想不同的实验结果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老师适时的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分电压之和不等于总电压的情况呢,然后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学生会发现,总电压等于分电压之和是正确的,当仪表量程改变时,实验结果的误差也会变大。
  4边学边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探究性实验有本质的不同,探究性实验是演示实验教学方法的延伸,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然而,无论是演示实验教学方法,还是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演示实验虽然能够让学生从感官上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解,但是学生缺少亲自动手的体验;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虽然让学生获得了充足的操作体验,但是由于初中物理教学课时有限,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在没有掌握相关理论的情况下进行实践,很难保证教学的效果。
  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循序渐进的掌握,同时利用探究性实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如图2所示,在进行验证性实验“真空不能传声”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知道了真空不能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为了对这一理论进行验证,[TP12CW22.TIF,Y#]可以让学生提出设想,运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将对实验理论的验证转化为对实验过程的探究.学生利用玻璃瓶、抽气筒等设备,先将手机放入玻璃瓶中,然后将其密封,拨通手机可以听见声音,然后利用抽气筒向外抽气,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从而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除此之外,在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实验带来的快乐,从而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并且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目前较为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其他文献
卢伟老师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 版1-2期》提到连接体间弹力的传递规律,很多文献上都有类似的文章,但是大家讨论的似乎都局限于无摩擦力,或者摩擦因数相同的情况,下面再进一步探讨.  例题1质量为mA、mB的A、B两物体在推力F的作用下沿倾角为θ的斜面加速上滑(图1),两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都为μ.求:A、B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  对整体:a=F-(mA mB)gsinθ-μ(mA mB)gc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的教学与实验密不可分,由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用实验来解决问题,是我们一贯的教学策略.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成熟,在教学中我们如能正确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我们可以把物理实验分成如下几种类型:教师演示型实验,课堂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充分展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新理念,使科学学习走向趣味性,突出探究性,为此教材在讨论、活动、探究等栏目安
初中阶段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外,还应该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开展物理科技活动,借此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本文从物理科技活动的教学目标、组织形式角度谈几点笔者的认识,望能有助于教育教学实践。  1物理科技活动的目标  教育教学是有目标的活动,对于物理科技活动也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由于没有考试的约束,笔者将其分为了三个层次的目标。  1.1目标1: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初中
动力学在高中物理中占有大量章节,也是每年高考考查的主要部分,动力学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学好高中物理,是养成分析、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关键.本文将从动力学的解题思路出发, 列举几类常见问题及解题方法.  1瞬时性问题:关键是先分析瞬时前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两种基本模型:(1)刚性绳(或接触面):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  若剪断绳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将物理生活化,将实验器材生活化,将操作性教学模式灌输到教学,自制教具就是响应这个号召的具体举措.所谓的自制教具就是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采用简易的物品自己研制教具,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本文针对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它是解题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细致深入地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必要前提,每次考试学生做错题,老师往往责备学生粗心大意,其实是学生没有掌握审题的方法与技巧.笔者从一道高考题的解答,谈谈审题的三要点:(1)把题目文字转化为具体情景;(2)把具体情景转化为物理条件.(3)把物理条件转化数学条件.物理试题的定量解答,要通过数学工具来完成,因此,最终要把物理条件转化为数学条件,通过数学解决问
磁现象主要考查磁体与磁场的性质,结合应用考查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考试的热点;磁体的作用规律和电流的磁场是每次考试的必考点,结合应用考查右手安培定则是考试的热点;电动机和电磁感应是考试的必考点,两者之间的互逆过程是考试的难点.  1相近知识“比一比”  1.1电现象与磁现象  .电现象磁现象种类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两个磁极,南(S)极和北(N)极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
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传统实验到探究性实验的转变.本文在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炼总结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1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重视程度仍不够,具体表现在: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动手;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本文主要探讨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改善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2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生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