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话课堂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hongshe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初中历史课愈来愈不好上,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能因为诸多原因而忽略了我们的课堂。教师可以在备课和上课上多花点功夫,相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谈一谈在历史课中利用“起承转合”四部曲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起承转合;激趣;吸引
  近来听到很多同行感慨,“历史课越来越难教了,学校不重视,不许我们布置课外作业,那会争夺语数外等大科的时间;学生与家长更不重视,很多学生利用上历史课的功夫抄英语、做数学题。”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课堂上有没有吸引住学生?笔者就最近的一堂课来谈谈如何利用“起承转合”四部曲。
  首先说说“起”。一首诗歌的起句很重要,它往往起到破题、引领全篇的作用。一堂课的“起”也同样重要,实际上它就是如何带领学生快速地走进你的课堂,融入课堂的情境。这不是我们走进课堂来这么一句“这节课我们来上……,请大家翻开课本到XX页”就能解决的了,这需要花费点功夫。比如上“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完全可以借用多媒体给学生投影“甲午战争”的一些图片,更好的还可以投影有关视频,口才好的教师可以根据中日两国的钓鱼岛争端来一段煽情的语言……这样的开场如何不让学生快速地跟着你走进课堂呢?
  再来谈谈“承”。“承”在一首诗歌里是对“起”的延深,在历史课上就是指对课堂内容的重难点的学习与突破的过程。这是一堂课的重中之重。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笔者让学生针对四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并加以交流展示:①日本发起甲午海战的目的是什么?②简述一下中日甲午海战的经过。③甲午海战后签订的条约是什么、签约的时间以及签约的代表人物。④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及影响,看看《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程度如何。前三个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在文中就可以找到关键语句,稍加概括就可以得出具体答案,对于学生来说,第四题是个难点,教师需要在学生讨论前加以点拨,然后再让学生重点加以讨论,收到的效果很好。
  对于“承”的部分,自主合作小组讨论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主要起到“导”的作用。这个讨论过程要让学生自己靠团队的力量去解决,如果教师图省事,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势必又回到以前的状态。
  接着谈谈“转”。“转”在诗歌里非常重要,读懂它也就了解了诗歌的主旨。一堂课的“转”同样重要,这个过程就等同于我们平常所做的“拓展质疑”。能否做好它关系着一堂课讲得成功与否。如“甲午中日战争”这课我们可以这样加以拓展:①台湾人民怎样谴责政府的,简述他们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经过。②表演甲午战争中邓世昌战斗的经过,并分析“甲午海战”战败的原因。③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针对这场战争,你觉得新时代的初中生应该做些什么使我国在今后避免这样的失败?这个拓展既让学生感受《马关条约》给台湾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感受到台湾人民的不屈不挠精神,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感受到邓世昌这个民族英雄的风采,并让学生通过讨论质疑,大胆突破“参考答案”,懂得清末时期一场场的战败命运不是偶然发生的,它不是仅仅是几个人(如李鸿章、慈禧太后等)昏聩所造成的,科技、军事、国民素质上的落后是造成清朝战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带头质疑,做好“抛砖引玉”的工作,果然学生的激情很快就被激发出来,结合自身和国家的前途做出了激动人心的展望,很多同学表现了从未有过的爱国情怀,大家最后一致认为,只有国家强盛了,国家才不会再受别人欺负,国民生活才能幸福。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从而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最后一题。
  有人说,“转”是一堂课的高潮部分,如何能吸引住他们就看“转”得好不好。结合学生的认知特性,在课堂的最后一段时间来一个小高潮,就可以把学生的激情和潜能都激发出来,让学生继续保持高昂的情绪。
  最后说说“合”。“合”在一首古诗上来说就是阐述它的主旨所在。对于一堂课来说,“和”就是这堂课的小结,是这堂课的精华所在。一般来说可以进行“时空式小结”“线索式小结”“列表式小结”“悬念式小结”“激励性小结”等,如“中日甲午战争”一课可以结合板书来个“线索式小结”和“激励性小结”。
  最后的小结可以不拘一格,粉笔字好的教师可以借黑板挥洒一番,好好做一番巩固;口才好的教师可以慷慨激昂,激发学生的情感;幽默的教师可以用诙谐的语言让学生走进文本……
  都说教无定法,只要你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多在备课和上课上下一番功夫,相信“起承转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不知转入此中来”。
其他文献
摘 要:旅游景观名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特点,极难翻译。  本文对景观名称作了分类,对其英译流程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归纳出一套景观名称英译的流程与方法,从而使译者翻译景观名称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关键词:景观名称;英译;流程;方法  旅游景观名属专有名词,专有名词往往依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加以直译。然而,景观名往往富含文化特色,只有译者传达出其文化特色,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因而又有必
(江苏省沭阳县塘沟中学,江苏 宿迁 223600)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2年第2期上,刊发了江苏省盐城市陈志霞老师《谈谈语文课上写作背景的呈现时机》一文。该文谈到“当学生思维出现疑问时”应及时呈现写作背景,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刘水利老师执教《变色龙》的片段为例来探讨此问题。  刘老师让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颇费心思地为人物穿上一件新的军大衣”这一细节问题,当学生无法挖掘出其深刻内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工作,从而造成非物质文化的逐渐消亡。地方高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职院校的传承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舟山渔歌”课程,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地理教学有了新标准和新要求,其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和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探讨课时紧张的成因以及应对策略,落实地理考试说明,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地理教学;小高考;课时紧张;有效教学  地理新课程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语文课堂结束语(亦称结语),指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语文教师所运用之语言。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往往更受语文教师的重视,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创设情境,怎样导入更为有效等等大多会被语文教师在课前深思熟虑,而对课堂结语的设计往往重视不足,有时难免造成课堂教学的遗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语文课堂结语作一些诊断与思考,以提升其有效价值。  一、目前语文课堂结语的主要问题  (1)用语繁琐,凝练不够。
摘 要:本文从总体研究、作品研究、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学术界近三十年有关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有待阐释的空间。本文认为,莫里森研究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①莫里森作品的翻译和介绍;②避免重复研究,积极创新;③国外最新研究资料的翻译与更新。  关键词:莫里森;研究综述;问题    课题项目:本论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
基金来源:2013年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思想道德提升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谭星(1981—),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摘要:在中国梦文化广泛传播的背景下,人们对中国梦都做出了自己的诠释。中国梦是一种幸福梦,对于高职学院的大学生来说高指数的课堂幸福感是他们幸福梦的主要内容。本文从中国梦的视角对学生课堂幸福感的构成作了简单分析,并根据湖南商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2 1”学制下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研究其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为一级指标,对其进行二级指标细分,探讨了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构建。  关键词: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践性强,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此专业采取“2 1”学制(1年时间为毕业实践阶段)[1],可见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越来越大,广东省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逐年增加,少数干部经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已成为腐败易发、高发、频发的重灾区之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防范交通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确保工程建设实现“资金安全、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笔者
摘 要:死气沉沉的课堂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如何让学生闹起来和让课堂火起来?小组合作·知识竞赛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提高了课堂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知识竞赛;有效课堂  一、死气沉沉的课堂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是擂主  开学伊始,带着满腔的热情,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走遍大半个年级,战斗了几十节课,可结果却惊人的相似:教师精神抖擞,学生昏昏欲睡;老师声嘶力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