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传统教学下,教师讲——学生操作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听课效果较差,导致课堂效果不佳。本文通过构建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本课程智慧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内容,拟真正实现智慧型课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关键词 智慧课堂 智慧教学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48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and ERP" is a very practical course for accounting major. The traditional mode as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operating has led to low class effe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By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smart clas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conten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smart class of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truly realize the smart class and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Keywords smart classroom; smart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and ERP
1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是会计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将会计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生在机房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教学任务。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以下现象:
1.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堂进度无法兼顾所有学生
目前的教学中,大部分是教师将课堂内容结合机房的软件(如用友、金蝶等)进行演示操作,学生认真听讲,然后由学生独立操作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下,对于学习能力较强,自觉性较好的学生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这类学生能很快完成既定的任务,对于教师课堂中指出的重难点和关注点都能掌握较好。但是部分学生理解能力稍弱,课堂自觉性较差,容易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开小差,导致独立操作时错漏百出,教师需要花较多时间帮助寻找原因并予以解决问题。于是课堂中较快完成的学生只能等待大部分同学完成任务后,才能由教师带领进入下一个任务。
1.2 智能手机的普及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普遍成为“低头族”,网络信息的吸引力远远超过课堂,加之学生自控力较差,在课堂中教师讲解到约1/3时间时,极易被手机吸引注意力,导致无法专注听讲,进而无法真正理解课程的实质内容,后期独立操作时容易出错,导致“一步错满盘皆输”的现象,从而进度缓慢,形成恶性循环。
1.3 学生机械性按照步骤操作,未能做到融会贯通
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功利性较强,急于求结果,于是只会按照教师的讲解或者教材的步骤照葫芦画瓢。一旦出错,只能求助教师,即使教师解释出错的原因,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若教师布置相似的其他任务,很多学生依然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 智慧教学在高校课程应用的必要性
2.1 高校教学信息化、智能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现代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融合并不断渗透,使教学环境向资源集成化、综合化、智能化发展。 智慧课堂的普及与应用,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当智慧教学环境具备之后,智慧教学便应运而生。
2.2 智慧教学能实现高校个性化、互动化的课堂效果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课程的要求统一对学生讲解,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进度,形成消极怠工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课堂的个性化指导和互动化效果,智慧教学便滿足该需求。智慧教学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为主,从 “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外,学生自主移动学习,师生交流互动,教师依据课前预习数据反馈,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设计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一起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将课堂时间的运用发挥到极致。这种课堂内外的教与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更多互动,在某种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2.3 智慧教学有助于实现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智慧教学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记录和统计反馈,从而能够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做出评价。这种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一方面对学习活动起到引导作用,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的智慧教学模式构建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任务量大,前后联系紧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加之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课堂容易演变成教师讲解原理知识和步骤分解,一步一步带领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远离了学生参与互动和独立思考的初衷,而智慧教学的应用能颠覆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智慧教学模式主要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环节。
3.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将课程任务进行分解,根据不同知识点,通过智能平台,向学生推送预习课件、微课视频、讨论问题、练习题等内容。学生通过教师推送的预习材料自主学习,完成练习题并提交,还可以在智能平台提问,借助平台与教师和同学实现良好交流互动。教师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数据反馈,综合全面进行学情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设计。
以“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中系统管理和总账管理为例。 “系统管理和企业应用平台”,具体包括账套管理、账套库管理、操作员及权限的集中管理、系统数据、基础档案设置等方面。课前,教师向学生发送“增加用户,建立账套和设置权限”的课件和视频内容。设置几道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如:允许进入系统管理的身份有哪几种?引发学生思考,查看教材,得出结论,以便课堂中引出账套主管和系统管理员权限对比。“系统管理和企业应用平台”课前预习材料及预习任务的分配如表1所示。
“总账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包括初始设置,日常处理和期末处理。(1)初始设置主要工作包括选项设置、基础档案设置和期初余额的录入等。课前,教师将会计科目的增加、修改,期初余额的录入视频和课件上传平台,设置思考题:“已录入期初余额的会计科目如何修改和删除?”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和个人理解作答。(2)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包括凭证管理和出纳管理,其中凭证管理主要的任务有:填制凭证、凭证复核、凭证记账、修改凭证、作废凭证、冲销凭证、凭证查询等。课前,教师可以将如何填制凭证、凭证复核、修改凭证和凭证记账的课件、微课视频和相关练习题发送给学生,学生自主预习、完成预习练习题,并随时在智能平台提问。“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课前预习材料及预习任务的分配如表2所示。(3)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包括银行对账,自定义转账,转账生成和结账。课前除了发送相关知识点的预习材料外,向学生提问:能不能完成所有的自定义转账内容后,再一次性完成转账生成?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
教师通过智能平台看到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班级整体情况,能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分析,设计课堂内容,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薄弱环节在课堂中予以跟进。
3.2 课中教学活动设计
课中,教师根据课前学情分析,讲解重难点内容,鞏固知识点。然后,按照教材内容,布置课堂任务。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进度会有所差异,需要教师课前设计好通关评定标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既定任务后,教师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发布课堂测试,若能达到一定分数线,则可以提前进入下一任务阶段;未能通过的,根据平台显示的薄弱环节,再针对性的设置1-2个任务,交由学生继续操作巩固。真正的实现智慧型课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例如,在“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中,“系统管理和企业应用平台”课堂中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和课中教师重点讲解后,独立操作设置系统管理,教师根据学生设置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附加1-2个任务,供独立操作中不十分熟悉的学生进一步演练。常见的现象有:学生要删除已设置过角色的用户时,遇到不能删除的提示,教师向学生分析原因后,由学生操作。对于仍不能很好掌握的学生,教师可以再单独要求学生增加一个实验中没有的用户和角色,再要求学生删除,从而使学生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便能迎刃而解,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总账管理系统”初始设置中,学生常见的问题是:已有数据的会计科目如何修改;项目目录的设置易出错。教师根据课前预习数据反馈和课堂学生演练结果,要求部分学生额外完成附加任务。总账日常业务处理中,教师若发现学生对于修改凭证的内容掌握不佳,于是在课堂上针对未记账凭证和已记账凭证分别如何修改的操作步骤详解。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若能很好地掌握原理,并通过课堂测试,则可以布置给学生下一步的任务,包括作废凭证和冲销凭证;若未能通过课堂测试,则再布置1-2道修改凭证的任务题。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兼顾到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较快完成教材任务,学有余力地学习选做任务;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不断巩固,能较好的掌握必学知识点。相较传统教学方法下的“一刀切”,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越到后期越掌握不佳,失去兴趣点,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高校“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每周安排四个课时,每节课45分钟。“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安排为四课时,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学习活动如表3所示。
3.3 课后个性化辅导
智慧教学的课后学习阶段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后的学习阶段中,需要内化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前和课中的表现,给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可以小组讨论、业务操作题、理论复习题等。学生提交作业以后,教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实施针对性教学。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青年课题“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以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为例”(课题立项号:186140053)
参考文献
[1] 张晓云,郑辉昌.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高校智慧教学活动组织之探究[J].高教论坛,2018(10):48-51.
[2] 蒋雯音,杨芬红,范鲁宁.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14-17.
[3] 潘健.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综述[J].科技视界,2018(19):97-98.
[4] 张婧.基于翻转课堂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及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85-188.
关键词 智慧课堂 智慧教学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48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and ERP" is a very practical course for accounting major. The traditional mode as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operating has led to low class effe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By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smart clas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conten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smart class of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truly realize the smart class and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Keywords smart classroom; smart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and ERP
1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是会计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将会计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生在机房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教学任务。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以下现象:
1.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堂进度无法兼顾所有学生
目前的教学中,大部分是教师将课堂内容结合机房的软件(如用友、金蝶等)进行演示操作,学生认真听讲,然后由学生独立操作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下,对于学习能力较强,自觉性较好的学生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这类学生能很快完成既定的任务,对于教师课堂中指出的重难点和关注点都能掌握较好。但是部分学生理解能力稍弱,课堂自觉性较差,容易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开小差,导致独立操作时错漏百出,教师需要花较多时间帮助寻找原因并予以解决问题。于是课堂中较快完成的学生只能等待大部分同学完成任务后,才能由教师带领进入下一个任务。
1.2 智能手机的普及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普遍成为“低头族”,网络信息的吸引力远远超过课堂,加之学生自控力较差,在课堂中教师讲解到约1/3时间时,极易被手机吸引注意力,导致无法专注听讲,进而无法真正理解课程的实质内容,后期独立操作时容易出错,导致“一步错满盘皆输”的现象,从而进度缓慢,形成恶性循环。
1.3 学生机械性按照步骤操作,未能做到融会贯通
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功利性较强,急于求结果,于是只会按照教师的讲解或者教材的步骤照葫芦画瓢。一旦出错,只能求助教师,即使教师解释出错的原因,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若教师布置相似的其他任务,很多学生依然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 智慧教学在高校课程应用的必要性
2.1 高校教学信息化、智能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现代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融合并不断渗透,使教学环境向资源集成化、综合化、智能化发展。 智慧课堂的普及与应用,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当智慧教学环境具备之后,智慧教学便应运而生。
2.2 智慧教学能实现高校个性化、互动化的课堂效果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课程的要求统一对学生讲解,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进度,形成消极怠工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课堂的个性化指导和互动化效果,智慧教学便滿足该需求。智慧教学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为主,从 “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外,学生自主移动学习,师生交流互动,教师依据课前预习数据反馈,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设计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一起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将课堂时间的运用发挥到极致。这种课堂内外的教与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更多互动,在某种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2.3 智慧教学有助于实现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智慧教学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记录和统计反馈,从而能够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做出评价。这种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一方面对学习活动起到引导作用,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的智慧教学模式构建
“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任务量大,前后联系紧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加之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课堂容易演变成教师讲解原理知识和步骤分解,一步一步带领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远离了学生参与互动和独立思考的初衷,而智慧教学的应用能颠覆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智慧教学模式主要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环节。
3.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将课程任务进行分解,根据不同知识点,通过智能平台,向学生推送预习课件、微课视频、讨论问题、练习题等内容。学生通过教师推送的预习材料自主学习,完成练习题并提交,还可以在智能平台提问,借助平台与教师和同学实现良好交流互动。教师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数据反馈,综合全面进行学情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设计。
以“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中系统管理和总账管理为例。 “系统管理和企业应用平台”,具体包括账套管理、账套库管理、操作员及权限的集中管理、系统数据、基础档案设置等方面。课前,教师向学生发送“增加用户,建立账套和设置权限”的课件和视频内容。设置几道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如:允许进入系统管理的身份有哪几种?引发学生思考,查看教材,得出结论,以便课堂中引出账套主管和系统管理员权限对比。“系统管理和企业应用平台”课前预习材料及预习任务的分配如表1所示。
“总账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包括初始设置,日常处理和期末处理。(1)初始设置主要工作包括选项设置、基础档案设置和期初余额的录入等。课前,教师将会计科目的增加、修改,期初余额的录入视频和课件上传平台,设置思考题:“已录入期初余额的会计科目如何修改和删除?”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和个人理解作答。(2)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包括凭证管理和出纳管理,其中凭证管理主要的任务有:填制凭证、凭证复核、凭证记账、修改凭证、作废凭证、冲销凭证、凭证查询等。课前,教师可以将如何填制凭证、凭证复核、修改凭证和凭证记账的课件、微课视频和相关练习题发送给学生,学生自主预习、完成预习练习题,并随时在智能平台提问。“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课前预习材料及预习任务的分配如表2所示。(3)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包括银行对账,自定义转账,转账生成和结账。课前除了发送相关知识点的预习材料外,向学生提问:能不能完成所有的自定义转账内容后,再一次性完成转账生成?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
教师通过智能平台看到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班级整体情况,能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分析,设计课堂内容,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薄弱环节在课堂中予以跟进。
3.2 课中教学活动设计
课中,教师根据课前学情分析,讲解重难点内容,鞏固知识点。然后,按照教材内容,布置课堂任务。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进度会有所差异,需要教师课前设计好通关评定标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既定任务后,教师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发布课堂测试,若能达到一定分数线,则可以提前进入下一任务阶段;未能通过的,根据平台显示的薄弱环节,再针对性的设置1-2个任务,交由学生继续操作巩固。真正的实现智慧型课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例如,在“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中,“系统管理和企业应用平台”课堂中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和课中教师重点讲解后,独立操作设置系统管理,教师根据学生设置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附加1-2个任务,供独立操作中不十分熟悉的学生进一步演练。常见的现象有:学生要删除已设置过角色的用户时,遇到不能删除的提示,教师向学生分析原因后,由学生操作。对于仍不能很好掌握的学生,教师可以再单独要求学生增加一个实验中没有的用户和角色,再要求学生删除,从而使学生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便能迎刃而解,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总账管理系统”初始设置中,学生常见的问题是:已有数据的会计科目如何修改;项目目录的设置易出错。教师根据课前预习数据反馈和课堂学生演练结果,要求部分学生额外完成附加任务。总账日常业务处理中,教师若发现学生对于修改凭证的内容掌握不佳,于是在课堂上针对未记账凭证和已记账凭证分别如何修改的操作步骤详解。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若能很好地掌握原理,并通过课堂测试,则可以布置给学生下一步的任务,包括作废凭证和冲销凭证;若未能通过课堂测试,则再布置1-2道修改凭证的任务题。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兼顾到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较快完成教材任务,学有余力地学习选做任务;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不断巩固,能较好的掌握必学知识点。相较传统教学方法下的“一刀切”,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越到后期越掌握不佳,失去兴趣点,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高校“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每周安排四个课时,每节课45分钟。“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安排为四课时,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学习活动如表3所示。
3.3 课后个性化辅导
智慧教学的课后学习阶段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后的学习阶段中,需要内化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前和课中的表现,给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可以小组讨论、业务操作题、理论复习题等。学生提交作业以后,教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实施针对性教学。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青年课题“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以会计与ERP软件应用课程为例”(课题立项号:186140053)
参考文献
[1] 张晓云,郑辉昌.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高校智慧教学活动组织之探究[J].高教论坛,2018(10):48-51.
[2] 蒋雯音,杨芬红,范鲁宁.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14-17.
[3] 潘健.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综述[J].科技视界,2018(19):97-98.
[4] 张婧.基于翻转课堂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及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