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假即将来临。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在假期上网时间多,会网络成瘾。同时,假期将至,各种戒网瘾训练营的广告随处可见。一些有网络使用过度现象的孩子家长,打算把孩子送到那里;而另外一些家长则对此持审慎的态度。那么,孩子上网时间长,是不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不是要通过参加训练营治疗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苏林雁
名词解释
网络成瘾指上网者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浏览、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不良后果。
数据
2.4% 青少年由于自我控制力发育尚不完善,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根据我们在长沙市中学生的调查,网络成瘾者占2.4%,其中男生多于女生,初中生多于高中生。
焦点问题一:假期里孩子一天上网十几小时,是不是网络成瘾?是否应该马上进行治疗?
一句话回答:是否为网络成瘾,并不完全取决于上网时间有多少小时,而主要看社会功能是否受损。
目前,很多人往往把长时间上网简单等同于网络成瘾。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花很多时间上网,就非常着急,甚至四处打听治网瘾的方法。其实,这种情况下不妨冷静一下,先确定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的是患了网络成瘾。
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像躯体疾病,能够通过化验、照片、扫描得以确诊。目前对网络成瘾的诊断,还是以现象学为依据。研究者通过临床观察,确定了一些网络成瘾者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指标要达到一定量,才能体现其严重程度。对每天或每周上网时间的要求也是这样得来的,即要达到一定的时间标准,才能说明其严重性。
但网络成瘾并不完全取决于符合诊断标准的多少条,上网时间多少小时,而主要看社会功能是否受损,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所应该承担的学习、工作能否完成,以及是否能和别人保持正常交往。假如青少年在闲暇时间(例如寒暑假)每天上网十几小时,而开学了能够很快调整自己,进入学习状态,那就不能诊断网络成瘾。
焦点问题二:孩子有网瘾,是否应该让孩子利用寒假时间去参加戒网瘾训练营?
一句话回答:这些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无法起心理治疗作用。当孩子回到现实环境,网瘾又可“复燃”。
现在各种戒网瘾训练营很多。这类训练营多采用道德品质教育、体能训练、上文化课或惩罚手段。参加训练营的孩子们脱离了网络环境,需要一段时间来克服对网络的渴求。训练营往往通过体能训练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进行励志训练,通过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不对,也愿意回家好好学习。并且通过惩罚建立对网络的厌恶,通过文化课学习,以能够逐渐走上正规学习道路。这些方法看起来能暂时能奏效,实际上治标不治本。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治疗的不同,在于前者只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而后者告诉孩子怎样去做。当孩子回到现实环境,所面临的困难仍然无法解决,也没有学会自我控制的办法时,惩罚所产生的“恐惧效应”很快消失,网瘾又会“复燃”。
实际上,家长们把孩子送训练营,可谓病急乱投医,指望别人能立即还自己一个听话、上进的孩子。甚至有家长说:“自己舍不得打,送给别人去打。”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想法。教育孩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说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自己付出巨大的努力。即使经过一段时间隔离,孩子确实对网络成瘾有新的认识了,回家后,父母的管理、教育仍然要跟进,否则容易复发。
即便父母想抱着试试的态度让孩子参加训练瘾,也应该有所选择。在送孩子去之前,一定要考察这些训练营的资质。比如,打听一下,训练营是否由正规心理机构或妇联、共青团等举办?里面是否配备有心理老师或心理学工作者?他们矫治网瘾的理念是什么?采用哪些方法?如果训练营是单纯体罚的地方,以单纯赢利为目,且有大吹大擂、包治百病的嫌疑,则一定不要去。
焦点问题三:如何正确治疗网络成瘾?
一句话回答:网络成瘾应该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分析网络成瘾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①生物学因素:如行为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或个性内向、退缩、孤独。②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不和睦、亲子沟通差;学习失败,抗挫折能力不足、自尊心低等。所以,在治疗方面,应该注重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这正像治疗抑郁症,不仅需要心理治疗,严重者也需要药物治疗一样。
而作为家长,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也是心理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网络成瘾,不宜用“堵“的方式,一味指责、限制。而应采用”疏”的方式, 学会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协商解决问题。对于较轻的网络成瘾,也就是说孩子本身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无法用理智来控制自己,也有戒除网瘾愿望的,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理解孩子的苦恼,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交友方面的困难,和孩子一起战胜网络成瘾。具体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如监控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回避能引发上网欲望的环境,学会应对上网欲望,在现实生活中交朋友、参加社会活动,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自控能力,增强自身情绪的调节能力,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等。
治疗网瘾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逐渐改变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家长们要有耐心,鼓励孩子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作业,要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
* 如果问题比较严重,例如已经放弃学业、拒绝与父母以及亲朋好友交流、出现暴力行为等,应该到医院寻求帮助,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应该寻找网络成瘾的原因。
* 如发现患有多动症、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可用药物治疗帮助控制冲动,同时采用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 患有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情绪障碍者,应该通过认知治疗提高他们的自信,学习调整自己负性情绪的能力,严重的要使用抗焦虑、抗强迫、抗抑郁药物。
* 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帮他们寻找学习方面的缺陷,加以弥补。孤僻、交往能力差的学生,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学习交往技巧。
* 家庭环境不良、亲子沟通差的,可以通过家庭治疗,改善家庭功能。
对于坚决抗拒治疗的,可以采用住院的方式。住院可以使患网瘾的青少年和网络隔离开一段时间,缓解离开网络时的戒断症状。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因为渴求常出现发脾气、冲动、失控;想上网又不能上时会觉得心神不宁、烦躁、情绪低落,这时短期使用一些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有助于他们比较快地冷静下来。待他们情绪稳定了,再施以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走出低谷,恢复正常生活、学习。
结束语
对于网络成瘾,家长们不必过于紧张,患上“恐网症”,一看见孩子上网就精神紧张、横加干涉,这样反而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家庭冲突,促使孩子更加沉迷于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走入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对电视的沉迷同样也造成了很多负面效应,以至一些社会学专家发出“关掉电视”的呼吁。现在我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相信人们能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对策,因势利导,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工具、朋友。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苏林雁
名词解释
网络成瘾指上网者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浏览、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不良后果。
数据
2.4% 青少年由于自我控制力发育尚不完善,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根据我们在长沙市中学生的调查,网络成瘾者占2.4%,其中男生多于女生,初中生多于高中生。
焦点问题一:假期里孩子一天上网十几小时,是不是网络成瘾?是否应该马上进行治疗?
一句话回答:是否为网络成瘾,并不完全取决于上网时间有多少小时,而主要看社会功能是否受损。
目前,很多人往往把长时间上网简单等同于网络成瘾。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花很多时间上网,就非常着急,甚至四处打听治网瘾的方法。其实,这种情况下不妨冷静一下,先确定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的是患了网络成瘾。
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像躯体疾病,能够通过化验、照片、扫描得以确诊。目前对网络成瘾的诊断,还是以现象学为依据。研究者通过临床观察,确定了一些网络成瘾者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指标要达到一定量,才能体现其严重程度。对每天或每周上网时间的要求也是这样得来的,即要达到一定的时间标准,才能说明其严重性。
但网络成瘾并不完全取决于符合诊断标准的多少条,上网时间多少小时,而主要看社会功能是否受损,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所应该承担的学习、工作能否完成,以及是否能和别人保持正常交往。假如青少年在闲暇时间(例如寒暑假)每天上网十几小时,而开学了能够很快调整自己,进入学习状态,那就不能诊断网络成瘾。
焦点问题二:孩子有网瘾,是否应该让孩子利用寒假时间去参加戒网瘾训练营?
一句话回答:这些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无法起心理治疗作用。当孩子回到现实环境,网瘾又可“复燃”。
现在各种戒网瘾训练营很多。这类训练营多采用道德品质教育、体能训练、上文化课或惩罚手段。参加训练营的孩子们脱离了网络环境,需要一段时间来克服对网络的渴求。训练营往往通过体能训练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进行励志训练,通过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不对,也愿意回家好好学习。并且通过惩罚建立对网络的厌恶,通过文化课学习,以能够逐渐走上正规学习道路。这些方法看起来能暂时能奏效,实际上治标不治本。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治疗的不同,在于前者只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而后者告诉孩子怎样去做。当孩子回到现实环境,所面临的困难仍然无法解决,也没有学会自我控制的办法时,惩罚所产生的“恐惧效应”很快消失,网瘾又会“复燃”。
实际上,家长们把孩子送训练营,可谓病急乱投医,指望别人能立即还自己一个听话、上进的孩子。甚至有家长说:“自己舍不得打,送给别人去打。”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想法。教育孩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说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自己付出巨大的努力。即使经过一段时间隔离,孩子确实对网络成瘾有新的认识了,回家后,父母的管理、教育仍然要跟进,否则容易复发。
即便父母想抱着试试的态度让孩子参加训练瘾,也应该有所选择。在送孩子去之前,一定要考察这些训练营的资质。比如,打听一下,训练营是否由正规心理机构或妇联、共青团等举办?里面是否配备有心理老师或心理学工作者?他们矫治网瘾的理念是什么?采用哪些方法?如果训练营是单纯体罚的地方,以单纯赢利为目,且有大吹大擂、包治百病的嫌疑,则一定不要去。
焦点问题三:如何正确治疗网络成瘾?
一句话回答:网络成瘾应该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分析网络成瘾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①生物学因素:如行为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或个性内向、退缩、孤独。②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不和睦、亲子沟通差;学习失败,抗挫折能力不足、自尊心低等。所以,在治疗方面,应该注重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这正像治疗抑郁症,不仅需要心理治疗,严重者也需要药物治疗一样。
而作为家长,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也是心理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网络成瘾,不宜用“堵“的方式,一味指责、限制。而应采用”疏”的方式, 学会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协商解决问题。对于较轻的网络成瘾,也就是说孩子本身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无法用理智来控制自己,也有戒除网瘾愿望的,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理解孩子的苦恼,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交友方面的困难,和孩子一起战胜网络成瘾。具体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如监控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回避能引发上网欲望的环境,学会应对上网欲望,在现实生活中交朋友、参加社会活动,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自控能力,增强自身情绪的调节能力,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等。
治疗网瘾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逐渐改变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家长们要有耐心,鼓励孩子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作业,要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
* 如果问题比较严重,例如已经放弃学业、拒绝与父母以及亲朋好友交流、出现暴力行为等,应该到医院寻求帮助,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应该寻找网络成瘾的原因。
* 如发现患有多动症、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可用药物治疗帮助控制冲动,同时采用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 患有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情绪障碍者,应该通过认知治疗提高他们的自信,学习调整自己负性情绪的能力,严重的要使用抗焦虑、抗强迫、抗抑郁药物。
* 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帮他们寻找学习方面的缺陷,加以弥补。孤僻、交往能力差的学生,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学习交往技巧。
* 家庭环境不良、亲子沟通差的,可以通过家庭治疗,改善家庭功能。
对于坚决抗拒治疗的,可以采用住院的方式。住院可以使患网瘾的青少年和网络隔离开一段时间,缓解离开网络时的戒断症状。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因为渴求常出现发脾气、冲动、失控;想上网又不能上时会觉得心神不宁、烦躁、情绪低落,这时短期使用一些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有助于他们比较快地冷静下来。待他们情绪稳定了,再施以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走出低谷,恢复正常生活、学习。
结束语
对于网络成瘾,家长们不必过于紧张,患上“恐网症”,一看见孩子上网就精神紧张、横加干涉,这样反而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家庭冲突,促使孩子更加沉迷于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走入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对电视的沉迷同样也造成了很多负面效应,以至一些社会学专家发出“关掉电视”的呼吁。现在我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相信人们能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对策,因势利导,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工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