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西班牙探险家麦哲伦,在一处未知的海岸登陆了。船员们在岸上发现了一些巨大脚印。出身于葡萄牙骑士家庭的麦哲伦,以Patagon(16世纪一部骑士小说中描述的大脚怪)命名之,此后,Patagonia(巴塔哥尼亚)成为了这里的名字—南北长2000公里的巴塔哥尼亚,就是美洲的大脚,延伸到南美洲的最南端。安第斯山脉在这里制造出各种古怪的形状,地形奇特,塔峰群立,对于登山、攀岩和徒步爱好者来说,这里无疑是一处挖掘不尽的宝藏。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大陆南端阿根廷南部和智利之间,从科罗拉多河一直延伸到麦哲伦海峡,从安第斯山脉一直延伸到大西洋。巴塔哥尼亚高原百内占地面积2421平方公里,于1959年被定为国家公园。隐藏于安第斯山脉南端和巴塔哥尼亚之间的百内国家公园(Torres Del Paine),以其美丽的湖泊,众多的冰川和直耸云霄的花岗岩山峰而闻名,国家公园内的徒步路线位列世界十大徒步线路之中。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安第斯山脉南北纵行,西侧是智利,东侧是阿根廷。这里最著名的山峰莫过于菲茨罗伊峰(Fitz Roy)和塞罗托雷峰(Cerro Torre),很多旅行者谈到这两座塔峰,用的不是美丽(beautiful),而是惊奇(amazing)!
行近巴塔
一大早从智利湖区的蒙特港起飞,一直向南,两个半小时后抵达蓬塔阿雷纳斯(Punta Arenas)。智利,这个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南部是密密麻麻的湖和岛屿,没有公路通行。如要陆路前往,则要绕道阿根廷,耗费一两天时间。阿根廷和智利两个国家隔着安第斯山脉为邻,走陆路抵达各自本土南部,都要穿过邻国,也实在是奇葩。
机场大巴把我带到了市中心的车站,巴塔哥尼亚的风果然名不虚传,吹得一刻也不消停,冻得我哆哆嗦嗦举步维艰。买好前往Puerto Natales(纳塔莱斯港)的车票,我到旁边的小卖部买了一个Empanada充饥,这是一种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很常见很受欢迎的食物,像极了油炸大饺子。到达纳塔莱斯港汇合了我的小伙伴Wanina,已是下午五点,虽然已经是10月中旬,但春天的脚步在巴塔哥尼亚好像才刚刚开始。第二天下起了雪,狂风大作,在镇上我几乎都迈不动脚步。冒着雨雪,我们开始了行前的大采购。纳塔莱斯港作为前往百内国家公园的中转站,镇上的户外商店不少。而每天下午三点,Eritic Rock Hostel 会举办百内徒步的免费讲座,给大家介绍百内徒步的路线和注意事项。讲座生动有趣,而听讲座的同一批旅行者往往都会在公园里相遇或搭伴行走。
当天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百内公园的徒步之宝是大垃圾袋—遇到变化莫测的风雨,雨衣、防雨罩统统都是浮云,只有大垃圾袋才是真爱!另外,如果要走W线,获得最佳体验就必须自带帐篷扎营,因为最靠近法国谷的意大利营地和百内三塔营地均是自助免费营地。
我们火速买了整整两卷大垃圾袋,并租了帐篷睡袋防潮垫。这是我的第一次重装徒步,对自己的背负能力没有信心,为了减负,买了五天的面包和芝士火腿, 连炉头、气罐都精简掉了。
多变百内
一大早搭乘大巴前往百内国家公园。百内国家公园位于智利西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Torre 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塔”,Paine在印第安语中是“蓝色”的意思,Torres del Paine则是蓝色的塔峰群。百内国家公园里面布满蓝绿的湖泊、潺潺小河、陡峭各异的岩壁群峰、松软的草甸和壮观的雪山冰川。景观变化丰富,植被也丰富,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一生不可错过的50个地方之一。
徒步的第一天,一路在荒凉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行走,路旁的树矮小而且全部朝一边倾斜,甚至树丫也是朝一个方向,仿佛被风塑形了似的。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的羊驼飞奔而过,令我们兴奋不已。世界尽头的无限苍凉中,却总是有勃勃的生机若隐若现。越近百内公园,景观越来越美,一草一木都带有高纬度的独特气质和造型。若是在晴天,远远可以看到百内三塔耸立,云雾轻绕塔尖,巴塔哥尼亚年轻山系的桀骜不驯令人着迷。
由于天气不好,我们只好放弃第一天可以面朝百内主峰群的徒步线,改乘快艇到佩尔湖(Lago Pehoe)对岸正式开始W线的徒步。刚下船走到Refugee Pehoe,雨就哗啦啦劈头盖脸打了下来。我和Wanina面面相觑:走吗?和我们一起避雨的其他人,陆陆续续都走了。我们俩一咬牙:走吧!
一个半小时后到达Lago Gery湖旁边,灰灰的湖面上零散地漂浮着一些蓝盈盈的冰层。湖的尽头就是格雷冰川,但是此刻什么都看不清楚。这11公里路,基本在漫天大雨中完成。三小时后终于到达Refugee Gery,原本计划扎营的我们,到达干燥温暖的大厅一问,还有床位—立刻决定不扎营而改住房间,好在我穿着冲锋衣裤,除了鞋子湿了但衣服并没有湿透。喝着热咖啡,和大厅里其他的徒步者聊天,望着窗外的大雨慢慢变成大雪,心想:百内的多变真是名不虚传,徒步才开始呢,就用大雨大雪迎接我们。接下来的四天会怎样呢?期待与紧张并存。
谁说风大不好玩
W线的第二天,从最西边的格雷冰川前往意大利营地。一大早从Refugee返回前一天经过的格雷冰川,大约15分钟可到。虽然天色依然阴沉,但眼前大片的冰川和浮冰仍然让我们雀跃不已。最开始11公里的行走,因着雨雪停止,比起前一天漂亮了几倍。但是,走在格雷湖边,风速忽然加大。百内名不虚传的大风又被我们“好运气”地遇到了!
跌跌撞撞往前走,过一个风口,从湖面刮来一阵迅猛的大风,我俩就控制不住地往左边晃。眼看就要撞到,我赶紧蹲下,抱住一棵树紧紧不放。而身旁的Wanina则被湖面的风迎面吹到坐在地上起不来。她说她的背包带子被躺在地上的枯树枝挂住了。我们俩惊呆了:当真是要抱树才行啊? 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徒步者,他过去把Wanina拉起来,在风里,他们俩的姿势特别古怪:Wanina拼命往他怀里钻,他拼命把她往外推, 好像在上演一场女欲嫁而子不欲的单恋爱情剧。然后,只见Wanina一把推开他:谢谢,再见!然后不由自主背着大包飞奔而过。
我哈哈大笑,站起身还没笑完,就马上被吹得跑了起来。经过Pohoe湖,趁着风小,快速转过一个风口,忽然我听到后面闷闷的一声巨响,回头一看:Wanina已经脸朝下扑倒在地。我赶紧回去,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先拍照,万一她要是摔伤了我先拍照好像不厚道。于是拉她胳膊起来,只见她带着哭腔问:“我的脸有没有花?”女人真是爱美的动物。
我仔细看了看她的脸:“没有没有,快起来!”
正要把她扶起来时,只听她问:“那你有没有给我拍照?”
“你要不要重新摔一遍我再给你拍一张? 百内的风对你真是异常热情啊!”
走过佩尔湖之后不久,转过几个山口,便到了Lago Nordenskjold(诺登斯戈德湖)。湖边的树慢慢多了起来,但全是枯枝,并不是老去的枯树,树干外面黑色的树皮掉落,露出里面的白色树干,异常醒目。2011年底的一场森林大火,烧光了百内公园内1500公顷的森林。而引发这场大火的,是一个以色列徒步者,他在野外生火因风大引发了这场大火。如今百内公园的售票处,贴有一张以色列大使馆用希伯来文写的告示,大意是提醒以色列徒步者要注意森林防火。所有的徒步者入园之前,都会被集中在售票处旁边的屋子中,观看一场严禁野外生火及森林防护的宣传片。
风仍然吹得哗啦啦地响,幸好我们已经不在风口,走在湖边树林中,忽然看到湖面上腾起两条水雾,像两条小白龙,急速旋转着互相靠近,最后撞在一起,升起三四十米高的水雾喷泉。这边刚撞完,那边又起来几条。我们俩口瞪目呆,然后兴奋不已,这真是太酷了,风大得这么神奇!谁说风大不好玩了?
天色越来越晴朗,下午7点我们终于到达Camp Site Italiano(意大利营地),雪山已经若隐若现地向我们招手。与大风搏斗了一天,疲倦的我们扎好帐篷,啃了啃面包草草入睡。
惊艳法国谷
早上7点,意大利营地的徒步者们陆续开始法国谷一日游。这是W线正中,也是W线最不可错过的徒步线之一。这条线的美,在于同时和雪山冰川及百内主峰群亲密接触。而且视野极好,在峡谷两岸峻岭之下,是百内公园蔚蓝湖泊的魅影身姿。
从这里到免费营地Camp Site Britanico(英国营地)需要爬升两个半小时,坡度并不大。路的左边,是高大又近在咫尺的Glaciar del Frances(法国冰川)。早上,法国冰川和雪山上金光万丈,分外夺目。经过大风大雨的两天肆虐,百内的天终于向我们露出了笑容。 法国冰川一直陪伴左右,仿佛触手可及。安静地站在它面前,冰川不时崩塌的轰隆隆巨响,好像是它在和我们对话。穿出森林之后,突然感到一种巨大的压迫感:我们右边出现了几座峥嵘险峻的岩石山峰,这就是著名的百内主峰群。年轻的山体呈棕色,而山顶则是黑黑的岩体,好像岩壁上长了一个黑色的尖角。
沿着冰川峡谷一边爬升一边回望,看到远远的诺登斯戈德湖那蓝得醉人的湖水。一小时后,我们到达英国营地。站在营地往回看,我俩的眼睛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右边是夺目的雪山冰川,左边是傲然耸立的峭壁主峰群,而正前方则是令人挪不开眼的梦幻诺登斯戈德湖。此刻,风也停住了脚步,一切都那么完美。
再往上走是法国谷的观景点,据说那里的视野更是开阔壮观。然而,前一天的大雪,将上山之路封了个严严实实。积雪可以埋没我的大腿,完全没法往上行走。于是我们只能往回走,这样的蓝天,这一路的景致已经足够。
中午回到意大利营地,我们收拾好背包前往两小时外的收费营地Refugee de las Cuernos(角峰营地)。太阳暖洋洋照着冰川,照着湖面,好像这里从来都是这样艳阳高照温柔如水。难得的好天气,我们一路走一路玩,两个小时的路程走了三小时,回到诺登斯戈德湖边。湖面异常平静,没有风声没有水声,只有偶尔的鸟叫声,安静到让人不敢相信,就在前一天,这里还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小白龙之战。
到达湖边的角峰营地,这里的收费营地提供铺好的木板位扎帐篷。这个Refugee因为地处W线的中途,来来往往的徒步者都在这里汇合,熙熙攘攘好不热闹。Refugee提供热水,终于可以喝上一杯热咖啡,洗个热水澡。
三塔之美
一早醒来前往湖边,终于看到一次百内主峰的日出。天空被醉人的红色笼罩,湖面也红光万丈。这是我看过最美的天空,光影变化美轮美奂,红得相当彻底。红霞透过云层,照射在角峰的岩体上,峰顶的暗红和岩体的橙红对比非常强烈。这样耀眼夺目,纵是雪山的日照金山也无可比拟。
早餐过后,沿着湖边山路,开始了我们徒步的第四天。不同于前几天在山谷和湖边的行走,这一天上午基本行走在草甸上,景观大气柔美,远远地能看到几个蓝得深浅不一的湖。百内徒步的海拔基本是在50~300米之间,起伏不大。虽然属于极地景观,雪山冰川湖泊,却没有高原徒步的缺氧状况。倘若每天都像今天这样的天气,轻松舒适,阳光晴好,走起来真的非常惬意。即使没有什么徒步经验的人也不会觉得有太多困难。
但是,百内的迷人之处,不仅仅是它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它百变莫测的天气。如果没有经历这些大风大雨,永远没法体会巴塔哥尼亚的真正内涵。在这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的天气会怎样,这种未知和期待,不也是吸引你的地方吗?
午后,开始从岔路上山前往百内三塔,我们到了一个分叉路口, 立着一块牌子:左边往Refugio Curenos 方向,前面是前往Base Las Torres,往下则是Hotel Las Torres。一日游的旅客通常是从Hotel Las Torres出发前往三塔,一日往返大约需要八小时。过岔路口之后一路在峡谷内横切,我们边走边庆幸:前天刮大风好在我们是在平路上,如果是在这种横切路段,分分钟就摔到万丈深渊去了。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大陆南端阿根廷南部和智利之间,从科罗拉多河一直延伸到麦哲伦海峡,从安第斯山脉一直延伸到大西洋。巴塔哥尼亚高原百内占地面积2421平方公里,于1959年被定为国家公园。隐藏于安第斯山脉南端和巴塔哥尼亚之间的百内国家公园(Torres Del Paine),以其美丽的湖泊,众多的冰川和直耸云霄的花岗岩山峰而闻名,国家公园内的徒步路线位列世界十大徒步线路之中。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安第斯山脉南北纵行,西侧是智利,东侧是阿根廷。这里最著名的山峰莫过于菲茨罗伊峰(Fitz Roy)和塞罗托雷峰(Cerro Torre),很多旅行者谈到这两座塔峰,用的不是美丽(beautiful),而是惊奇(amazing)!

行近巴塔
一大早从智利湖区的蒙特港起飞,一直向南,两个半小时后抵达蓬塔阿雷纳斯(Punta Arenas)。智利,这个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南部是密密麻麻的湖和岛屿,没有公路通行。如要陆路前往,则要绕道阿根廷,耗费一两天时间。阿根廷和智利两个国家隔着安第斯山脉为邻,走陆路抵达各自本土南部,都要穿过邻国,也实在是奇葩。
机场大巴把我带到了市中心的车站,巴塔哥尼亚的风果然名不虚传,吹得一刻也不消停,冻得我哆哆嗦嗦举步维艰。买好前往Puerto Natales(纳塔莱斯港)的车票,我到旁边的小卖部买了一个Empanada充饥,这是一种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很常见很受欢迎的食物,像极了油炸大饺子。到达纳塔莱斯港汇合了我的小伙伴Wanina,已是下午五点,虽然已经是10月中旬,但春天的脚步在巴塔哥尼亚好像才刚刚开始。第二天下起了雪,狂风大作,在镇上我几乎都迈不动脚步。冒着雨雪,我们开始了行前的大采购。纳塔莱斯港作为前往百内国家公园的中转站,镇上的户外商店不少。而每天下午三点,Eritic Rock Hostel 会举办百内徒步的免费讲座,给大家介绍百内徒步的路线和注意事项。讲座生动有趣,而听讲座的同一批旅行者往往都会在公园里相遇或搭伴行走。
当天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百内公园的徒步之宝是大垃圾袋—遇到变化莫测的风雨,雨衣、防雨罩统统都是浮云,只有大垃圾袋才是真爱!另外,如果要走W线,获得最佳体验就必须自带帐篷扎营,因为最靠近法国谷的意大利营地和百内三塔营地均是自助免费营地。
我们火速买了整整两卷大垃圾袋,并租了帐篷睡袋防潮垫。这是我的第一次重装徒步,对自己的背负能力没有信心,为了减负,买了五天的面包和芝士火腿, 连炉头、气罐都精简掉了。
多变百内
一大早搭乘大巴前往百内国家公园。百内国家公园位于智利西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Torre 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塔”,Paine在印第安语中是“蓝色”的意思,Torres del Paine则是蓝色的塔峰群。百内国家公园里面布满蓝绿的湖泊、潺潺小河、陡峭各异的岩壁群峰、松软的草甸和壮观的雪山冰川。景观变化丰富,植被也丰富,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一生不可错过的50个地方之一。
徒步的第一天,一路在荒凉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行走,路旁的树矮小而且全部朝一边倾斜,甚至树丫也是朝一个方向,仿佛被风塑形了似的。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的羊驼飞奔而过,令我们兴奋不已。世界尽头的无限苍凉中,却总是有勃勃的生机若隐若现。越近百内公园,景观越来越美,一草一木都带有高纬度的独特气质和造型。若是在晴天,远远可以看到百内三塔耸立,云雾轻绕塔尖,巴塔哥尼亚年轻山系的桀骜不驯令人着迷。

由于天气不好,我们只好放弃第一天可以面朝百内主峰群的徒步线,改乘快艇到佩尔湖(Lago Pehoe)对岸正式开始W线的徒步。刚下船走到Refugee Pehoe,雨就哗啦啦劈头盖脸打了下来。我和Wanina面面相觑:走吗?和我们一起避雨的其他人,陆陆续续都走了。我们俩一咬牙:走吧!
一个半小时后到达Lago Gery湖旁边,灰灰的湖面上零散地漂浮着一些蓝盈盈的冰层。湖的尽头就是格雷冰川,但是此刻什么都看不清楚。这11公里路,基本在漫天大雨中完成。三小时后终于到达Refugee Gery,原本计划扎营的我们,到达干燥温暖的大厅一问,还有床位—立刻决定不扎营而改住房间,好在我穿着冲锋衣裤,除了鞋子湿了但衣服并没有湿透。喝着热咖啡,和大厅里其他的徒步者聊天,望着窗外的大雨慢慢变成大雪,心想:百内的多变真是名不虚传,徒步才开始呢,就用大雨大雪迎接我们。接下来的四天会怎样呢?期待与紧张并存。
谁说风大不好玩
W线的第二天,从最西边的格雷冰川前往意大利营地。一大早从Refugee返回前一天经过的格雷冰川,大约15分钟可到。虽然天色依然阴沉,但眼前大片的冰川和浮冰仍然让我们雀跃不已。最开始11公里的行走,因着雨雪停止,比起前一天漂亮了几倍。但是,走在格雷湖边,风速忽然加大。百内名不虚传的大风又被我们“好运气”地遇到了!
跌跌撞撞往前走,过一个风口,从湖面刮来一阵迅猛的大风,我俩就控制不住地往左边晃。眼看就要撞到,我赶紧蹲下,抱住一棵树紧紧不放。而身旁的Wanina则被湖面的风迎面吹到坐在地上起不来。她说她的背包带子被躺在地上的枯树枝挂住了。我们俩惊呆了:当真是要抱树才行啊? 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徒步者,他过去把Wanina拉起来,在风里,他们俩的姿势特别古怪:Wanina拼命往他怀里钻,他拼命把她往外推, 好像在上演一场女欲嫁而子不欲的单恋爱情剧。然后,只见Wanina一把推开他:谢谢,再见!然后不由自主背着大包飞奔而过。
我哈哈大笑,站起身还没笑完,就马上被吹得跑了起来。经过Pohoe湖,趁着风小,快速转过一个风口,忽然我听到后面闷闷的一声巨响,回头一看:Wanina已经脸朝下扑倒在地。我赶紧回去,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先拍照,万一她要是摔伤了我先拍照好像不厚道。于是拉她胳膊起来,只见她带着哭腔问:“我的脸有没有花?”女人真是爱美的动物。
我仔细看了看她的脸:“没有没有,快起来!”
正要把她扶起来时,只听她问:“那你有没有给我拍照?”
“你要不要重新摔一遍我再给你拍一张? 百内的风对你真是异常热情啊!”
走过佩尔湖之后不久,转过几个山口,便到了Lago Nordenskjold(诺登斯戈德湖)。湖边的树慢慢多了起来,但全是枯枝,并不是老去的枯树,树干外面黑色的树皮掉落,露出里面的白色树干,异常醒目。2011年底的一场森林大火,烧光了百内公园内1500公顷的森林。而引发这场大火的,是一个以色列徒步者,他在野外生火因风大引发了这场大火。如今百内公园的售票处,贴有一张以色列大使馆用希伯来文写的告示,大意是提醒以色列徒步者要注意森林防火。所有的徒步者入园之前,都会被集中在售票处旁边的屋子中,观看一场严禁野外生火及森林防护的宣传片。

风仍然吹得哗啦啦地响,幸好我们已经不在风口,走在湖边树林中,忽然看到湖面上腾起两条水雾,像两条小白龙,急速旋转着互相靠近,最后撞在一起,升起三四十米高的水雾喷泉。这边刚撞完,那边又起来几条。我们俩口瞪目呆,然后兴奋不已,这真是太酷了,风大得这么神奇!谁说风大不好玩了?
天色越来越晴朗,下午7点我们终于到达Camp Site Italiano(意大利营地),雪山已经若隐若现地向我们招手。与大风搏斗了一天,疲倦的我们扎好帐篷,啃了啃面包草草入睡。
惊艳法国谷
早上7点,意大利营地的徒步者们陆续开始法国谷一日游。这是W线正中,也是W线最不可错过的徒步线之一。这条线的美,在于同时和雪山冰川及百内主峰群亲密接触。而且视野极好,在峡谷两岸峻岭之下,是百内公园蔚蓝湖泊的魅影身姿。
从这里到免费营地Camp Site Britanico(英国营地)需要爬升两个半小时,坡度并不大。路的左边,是高大又近在咫尺的Glaciar del Frances(法国冰川)。早上,法国冰川和雪山上金光万丈,分外夺目。经过大风大雨的两天肆虐,百内的天终于向我们露出了笑容。 法国冰川一直陪伴左右,仿佛触手可及。安静地站在它面前,冰川不时崩塌的轰隆隆巨响,好像是它在和我们对话。穿出森林之后,突然感到一种巨大的压迫感:我们右边出现了几座峥嵘险峻的岩石山峰,这就是著名的百内主峰群。年轻的山体呈棕色,而山顶则是黑黑的岩体,好像岩壁上长了一个黑色的尖角。
沿着冰川峡谷一边爬升一边回望,看到远远的诺登斯戈德湖那蓝得醉人的湖水。一小时后,我们到达英国营地。站在营地往回看,我俩的眼睛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右边是夺目的雪山冰川,左边是傲然耸立的峭壁主峰群,而正前方则是令人挪不开眼的梦幻诺登斯戈德湖。此刻,风也停住了脚步,一切都那么完美。
再往上走是法国谷的观景点,据说那里的视野更是开阔壮观。然而,前一天的大雪,将上山之路封了个严严实实。积雪可以埋没我的大腿,完全没法往上行走。于是我们只能往回走,这样的蓝天,这一路的景致已经足够。
中午回到意大利营地,我们收拾好背包前往两小时外的收费营地Refugee de las Cuernos(角峰营地)。太阳暖洋洋照着冰川,照着湖面,好像这里从来都是这样艳阳高照温柔如水。难得的好天气,我们一路走一路玩,两个小时的路程走了三小时,回到诺登斯戈德湖边。湖面异常平静,没有风声没有水声,只有偶尔的鸟叫声,安静到让人不敢相信,就在前一天,这里还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小白龙之战。
到达湖边的角峰营地,这里的收费营地提供铺好的木板位扎帐篷。这个Refugee因为地处W线的中途,来来往往的徒步者都在这里汇合,熙熙攘攘好不热闹。Refugee提供热水,终于可以喝上一杯热咖啡,洗个热水澡。
三塔之美
一早醒来前往湖边,终于看到一次百内主峰的日出。天空被醉人的红色笼罩,湖面也红光万丈。这是我看过最美的天空,光影变化美轮美奂,红得相当彻底。红霞透过云层,照射在角峰的岩体上,峰顶的暗红和岩体的橙红对比非常强烈。这样耀眼夺目,纵是雪山的日照金山也无可比拟。
早餐过后,沿着湖边山路,开始了我们徒步的第四天。不同于前几天在山谷和湖边的行走,这一天上午基本行走在草甸上,景观大气柔美,远远地能看到几个蓝得深浅不一的湖。百内徒步的海拔基本是在50~300米之间,起伏不大。虽然属于极地景观,雪山冰川湖泊,却没有高原徒步的缺氧状况。倘若每天都像今天这样的天气,轻松舒适,阳光晴好,走起来真的非常惬意。即使没有什么徒步经验的人也不会觉得有太多困难。
但是,百内的迷人之处,不仅仅是它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它百变莫测的天气。如果没有经历这些大风大雨,永远没法体会巴塔哥尼亚的真正内涵。在这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的天气会怎样,这种未知和期待,不也是吸引你的地方吗?
午后,开始从岔路上山前往百内三塔,我们到了一个分叉路口, 立着一块牌子:左边往Refugio Curenos 方向,前面是前往Base Las Torres,往下则是Hotel Las Torres。一日游的旅客通常是从Hotel Las Torres出发前往三塔,一日往返大约需要八小时。过岔路口之后一路在峡谷内横切,我们边走边庆幸:前天刮大风好在我们是在平路上,如果是在这种横切路段,分分钟就摔到万丈深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