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博爱教育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cj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63-01
  
  一、博爱教育背景
  
  爱学生,一直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提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知生爱生,有教无类”的主张;而后,孟子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博爱观”;直至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爱,是对学生深沉的爱”。
  今天,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校园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对学生的爱,正象教育界许多贤明人士呼吁的那样:“教育要从关爱开始”。
  但在平时与学生的相促中,教师是否注意到从小事上关爱学生,特别是如今社会上贪污腐化,金钱至上,道德败坏等消极堕落的现象,也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腐蚀了学生部分的灵魂,有的学生不愿学习,还有的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他人,甚至造成悲剧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这一切,危及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甚至使“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的灵魂都出现了蛀虫,出现“狭爱”、“关爱”偏向的情况。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说:“爱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没有爱,教育将会失去基础,将没有存在的意义,可这种爱应当是博大的,是一视同仁的,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爱,是众生平等的爱。
  
  二、博爱教育的具体方法
  
  学生是需要爱,但是他们需要是真爱,是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口头上的、敷衍了事的爱;不是粗暴的爱,不是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表现出来的爱。在传达爱时,该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情景和环境。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呢?
  1、了解、关注学生。爱学生就应该去了解他的点滴,包括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交友、情绪变化等等,这是一个教师避免“错爱”学生的前提。为了了解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找每个学生聊天、谈话、教育思想。向我校的导师制就做的很好。爱学生,仅靠了解还不够,还应该去关注学生。
  2、尊重学生。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学生当然也一样。美国教育家艾码逊说:“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而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该“像对待花瓣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呵护学生的心灵”。而作为教师,只有时时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你的爱,并且加倍回报你的爱。
  3、赏识学生。赏,即是欣赏;识,即是认识,发现。赏识学生,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赞赏。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名师都有双慧眼,能发现学生的一技之长,并且让这一技之长在教师的关爱下得以发扬。我校特级教师的许多教育案例都证实了这一点。
  4、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的爱与母爱是有区别的,他的爱更深厚、宽广,他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学生的特殊关爱,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所以,教师不要忘记——“严师出高徒”,——严而有度,公正严明。
  5、无私地帮助学生。生活中,谁都可能遭遇困难,更何况是学生呢?通常,学生的困难主要是学习上的,但是家庭生活上的困难也为数不少,同样可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大多数教师都会责无旁贷地予以解决。而对于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呢?可能有一小部分教师就忽略了,但这却是万万不可的。
  6、提升自身素质。“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爱学生的教师首先要爱自己。一个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自爱的教师,又怎么能去爱学生呢?所以,为了更好地去爱学生,我们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才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塑造美好的心灵。
  总而言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宽广的,是最有力量的。只要有爱,就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师爱。
  
  三、博爱教育的实施要点
  
  博爱是一种精神,教育是它的实施基地。当博爱精神通过教育得以传递时,生命的意义就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作为教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条批语……都可以表达对学生的爱,都会让学生干涸的心灵得到滋润。那么,在爱学生时,教师有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了解学生要全面。真正地爱一个学生,教师应该全面地、事无巨细地了解他的基本情况,而不仅仅限于他的学习成绩,甚至连他的家庭状况、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等等,都应该了解到,因为这一系列情况都与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2、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教师给予学生的爱应该是公正的,不能喜欢谁,就特别关爱谁,不应该因为学生的智商、性别、家庭背景而有所区别。公平的师爱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而厚此薄彼的“师爱”必然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3、师爱要全面。作为教师,要想做到博爱,就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更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白天鹅”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4、师爱应该是平等的。师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封建家长式的爱,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去关心和帮助学生。如果教师的爱不平等,将会扼杀学生的爱心,更得不到爱的回报。
  5、爱学生就要理智地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付出深厚的毫无保留的爱,但是这种爱更要理智,即严格要求学生,不娇惯、溺爱他们;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不姑息纵容。
  6、关爱学生会,要注意细微之处。“细微之处见真情”,教师应该在细节处关心、帮助学生,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师爱。师爱就是春雨,在细微处时时滋润学生的心灵。
  生命因为有爱而丰富,人生因为博爱而精彩,教师因为有爱而美丽。因为博爱而高尚。爱就是人间的太阳,谁能离开太阳呢?让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这片净土上,尽情地播洒爱的阳光吧!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8-01     创设情景指的是将情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其成为诱发创作动机、引导幼儿学习技能的推动力。教师将抽象的技能目标通过情景导入,转化为幼儿的行为目标,让幼儿好象是在“游戏”,是在“玩画画”游戏。从中幼儿可以任意的表现个人对主题的感受和理解,对幼儿的美术创造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创设一个情境,可以培养幼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7-01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交往能力是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交往,人们能够相互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9-01     一、何谓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其实“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一般认为人文关怀有这样几个方面:(1)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2)对自然及文化优秀传统的关怀;(3)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4)对不同观念的宽容;(5)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态度
摘 要:薄弱学校的学生被普遍视为“双差生”,其实不然,只要老师转变观念,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要妄自菲薄,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参加初中化学竞赛也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关键词:薄弱学校 化学竞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61-01     近几年来我每年都在培养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每年都有学生获奖,成绩比预想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34-01     初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短,听课时不易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加之历史学科在初中是属于“边缘学科”,不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面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充
摘 要:在词汇教学中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实现词汇的情感内化,帮助实现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体现新课程的先进性。  关键词:词汇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17-01     如何在英语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中回避负面情绪,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何尽量调动教学爱对学生情绪的移情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