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下,我国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而为了更好的保障其城市交通的安全性,我们要充分对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影响其机制健全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管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TS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224-01
1 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1.1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SafetyManagement)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控制活动,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分析项目中所存在不安全因素,从技术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以达到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对于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影响车站安全的因素有多种多样,突发性强,如果没有及时的对细小的安全问题加以控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如果管理质量不能够有效的管控,必然会出现操作不符合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1.2 设备因素
轨道交通系统的基础是设备,设备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因此,首先需要有效管理设备和定期维护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使轨道交通安全,持续,稳定的运营下去。若是设备管理不认真,不彻底,则会导致细小的安全隐患被忽略。细节问题长期忽略,会导致运营风险增加,最终会导致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不能安全稳定运行。例如地铁在日常运行中,通信系统,调度系统,安全系统都需要电气设备的支持,如果在平时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做到按时定期检修和维护,或者没有在设备的全面系统性检测中对其中细节进行检测进而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隐藏问题,或者是设备的检测不全面效果较差,这些都会使得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隐患的出现和增加,为乘客和地铁员工带来危险。
1.3 人员因素
地铁从业人员是保障地铁稳定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组成因素,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十分重要。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从业人员尚未及时与轨道交通规模相匹配,其从业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与轨道交通安全运营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这使得轨道交通运行中常常发生安全性的问题。日常工作中,部分车站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其存在安全运行规范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强、工作中对安全预防的内容较少,只是在安全问题发生之后才会对其进行事后的处理,这使得安全管理中存在缺乏风险控制、缺乏动态管理等缺陷,尤其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对于不规范操作可能存在风险,其会抱着侥幸心理,即“不规范操作也很大几率不会导致安全事故”,进而没有严格遵照作业标准和安全生产规范,同样会使得地铁不能稳定运行,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相关目标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其基本的发展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还能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以更好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水平。
2.1 实现全要素的协同发展
为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积极作用,要对其安全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的重视,传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对其要素的调度等安排不合理,并且要素单一,大大影响了其安全管理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针对此种情况,相关部门在实际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全要素的作用发挥,以更好的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2.2 实现全过程的协同发展
我们都知道,成熟轨道交通网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其整个过程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不仅包括安全管理事故发生以后的及时处理反应机制,其事故之前的预防和事后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是伴随着整个交通系统运行的全过程的。
2.3 实现全方位的协同发展
对于全方位的这一发展目标,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具体来讲,主要是通过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对其资源、信息、各方主体、各个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当某一区域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警报和处理。
3 基于协同机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
3.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枢纽节点模型分析
从其基本内涵的角度来看,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进行有效应用的过程中,要对其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处充分的重视,根据一定的网络处理模型,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价值的最大化。
3.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信息的协机理分析
不得不说的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安全信息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讲,要在最大程度上将其各个节点的安全信心进行逐级的安全输送去,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性,不仅要充分重视其原始信息的安全管理,对于后期加工过的信息也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输送。
3.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组织的协同机理分析
对于安全组织来讲,其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运行的有效性,根据实际的变化和相关的需求对其带有相关结构的组织进行系统的调动与安排,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化的安全管理。
3.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资源的协同机理分析
安全资源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的资源和组织机构,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对其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动与安排,从而加强其信息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4 基于技术层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分析
4.1 加强安全预警与事故分析
在实际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要充分注重对安全事故的预警处理。如果事故已经发生了,利用一定的智能化机器设备,对其事故发生的原因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运行的有效性。
4.2 提高安全定位与分析水平
从其安全定位的角度来看,为了更好的提升其事故处理的速度,充分运用GPS定位系统对其实际的地理位置进行有效的反映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积极发挥其GIS技术,对其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保障。
4.3 加強设备管理和检修
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的实际情况,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修,首先应该实现对设备的定期检修和定期维护,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追踪管理,以保证车站设备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如果车站相关人员发现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并且采取措施,对安全隐患进行控制。制定设备检测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循环检测的方法进行运营设备检测和日常维护,检查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几大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了轨道安全运营安全强化措施,只有不断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水平,维护好运营设备,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使各种危险因素被提前发现和解决,以达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展晓义.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筹备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04).
[2] 赵荣生.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分析[J].经营管理,2017(10).
[3] 崔立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6.
[4] 汤军红.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重点问题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TS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224-01
1 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1.1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SafetyManagement)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控制活动,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分析项目中所存在不安全因素,从技术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以达到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对于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影响车站安全的因素有多种多样,突发性强,如果没有及时的对细小的安全问题加以控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如果管理质量不能够有效的管控,必然会出现操作不符合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1.2 设备因素
轨道交通系统的基础是设备,设备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因此,首先需要有效管理设备和定期维护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使轨道交通安全,持续,稳定的运营下去。若是设备管理不认真,不彻底,则会导致细小的安全隐患被忽略。细节问题长期忽略,会导致运营风险增加,最终会导致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不能安全稳定运行。例如地铁在日常运行中,通信系统,调度系统,安全系统都需要电气设备的支持,如果在平时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做到按时定期检修和维护,或者没有在设备的全面系统性检测中对其中细节进行检测进而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隐藏问题,或者是设备的检测不全面效果较差,这些都会使得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隐患的出现和增加,为乘客和地铁员工带来危险。
1.3 人员因素
地铁从业人员是保障地铁稳定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组成因素,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十分重要。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从业人员尚未及时与轨道交通规模相匹配,其从业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与轨道交通安全运营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这使得轨道交通运行中常常发生安全性的问题。日常工作中,部分车站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其存在安全运行规范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强、工作中对安全预防的内容较少,只是在安全问题发生之后才会对其进行事后的处理,这使得安全管理中存在缺乏风险控制、缺乏动态管理等缺陷,尤其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对于不规范操作可能存在风险,其会抱着侥幸心理,即“不规范操作也很大几率不会导致安全事故”,进而没有严格遵照作业标准和安全生产规范,同样会使得地铁不能稳定运行,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相关目标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其基本的发展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还能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以更好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水平。
2.1 实现全要素的协同发展
为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积极作用,要对其安全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的重视,传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对其要素的调度等安排不合理,并且要素单一,大大影响了其安全管理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针对此种情况,相关部门在实际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全要素的作用发挥,以更好的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2.2 实现全过程的协同发展
我们都知道,成熟轨道交通网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其整个过程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不仅包括安全管理事故发生以后的及时处理反应机制,其事故之前的预防和事后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是伴随着整个交通系统运行的全过程的。
2.3 实现全方位的协同发展
对于全方位的这一发展目标,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具体来讲,主要是通过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对其资源、信息、各方主体、各个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当某一区域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警报和处理。
3 基于协同机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
3.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枢纽节点模型分析
从其基本内涵的角度来看,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进行有效应用的过程中,要对其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处充分的重视,根据一定的网络处理模型,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价值的最大化。
3.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信息的协机理分析
不得不说的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安全信息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讲,要在最大程度上将其各个节点的安全信心进行逐级的安全输送去,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性,不仅要充分重视其原始信息的安全管理,对于后期加工过的信息也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输送。
3.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组织的协同机理分析
对于安全组织来讲,其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运行的有效性,根据实际的变化和相关的需求对其带有相关结构的组织进行系统的调动与安排,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化的安全管理。
3.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资源的协同机理分析
安全资源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的资源和组织机构,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对其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动与安排,从而加强其信息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4 基于技术层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分析
4.1 加强安全预警与事故分析
在实际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要充分注重对安全事故的预警处理。如果事故已经发生了,利用一定的智能化机器设备,对其事故发生的原因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运行的有效性。
4.2 提高安全定位与分析水平
从其安全定位的角度来看,为了更好的提升其事故处理的速度,充分运用GPS定位系统对其实际的地理位置进行有效的反映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积极发挥其GIS技术,对其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保障。
4.3 加強设备管理和检修
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的实际情况,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修,首先应该实现对设备的定期检修和定期维护,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追踪管理,以保证车站设备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如果车站相关人员发现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并且采取措施,对安全隐患进行控制。制定设备检测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循环检测的方法进行运营设备检测和日常维护,检查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几大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了轨道安全运营安全强化措施,只有不断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水平,维护好运营设备,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使各种危险因素被提前发现和解决,以达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展晓义.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筹备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04).
[2] 赵荣生.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分析[J].经营管理,2017(10).
[3] 崔立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6.
[4] 汤军红.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重点问题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