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额大写这一发明究竟始于何时等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i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额大写这一发明究竟始于何时 凌光明
  日常生活中,凡涉及钱数时,人们都要用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来表示。为什么要用大写数字而不用“一二三……十”呢?原来,这是中国古人的发明,用来防范通过篡改数字进行的经济犯罪。那么,大写数字究竟是谁发明的呢?金额大写始于何时?
  明代初年,“郭桓重大贪污案”震惊朝野。郭桓曾担任户部侍郎,任职期间,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其作案招数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朝廷多名高官卷入其中,影响恶劣。
  朱元璋震怒,亲自下令将郭桓等人斩首示众。为反贪树廉,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在全国财务管理上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难以涂改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因此,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者应为朱元璋。
  然而,也有人认为金额数字大写早在明代之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的考证即可作为印证。顾炎武在《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中曾推断:“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顾炎武认为,武则天除了发明了“曌”等很多“自制字”,数字大写也是她首创的。因为武则天时期所立的石碑上已有大写数字。此外,那一时期的诗文中也常见大写数字,如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这样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由此可见,武则天的大写数字比朱元璋早了近700年。到了宋代,官府文书中的计数数字都用大写。据宋代学者程大昌《演繁露·十数改用画字》一书中记载:“今官府文书凡计其数,皆取声同而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叁、肆之类,本皆非数,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耳。”
  作為“小写数字”的同音别字,古人发明的“大写数字”原本另有其意。比如,壹为专一;贰为变节;叁是“参”的另一种写法,表示加入;肆的本意为任意妄为;伍在古代有“五人为伍”之说;陆原意是指高出水面、地势平坦的土地;柒是漆树或漆料;捌为聚拢谷物的没有齿的耙;玖是黑色的美石;拾则为捡。
  毋庸置疑,数字大写其实是古人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武则天只是承袭了民间的写法,并使大写数字得到普及,朱元璋则是出于防范经济犯罪的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强制实施完整的数字大写规定,使金额大写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选自《北京晚报》,有改动
  防假冒伪劣,古人有妙招 赵文斌
  中华民族追求质量的历史源远流长,值得进一步挖掘。
  我国古代的质量管理制度注重生产者责任和出售者诚信。春秋晚期就已出现“物勒工名”,即把制造者名字刻在器物上,以便于检验产品质量。生产者对质量负有最终责任,明确责任并保证对失责者能够追究,是保障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战国中期之后,不仅把工匠的名字刻在产品上,而且会铭刻器物的制造机构、官职名和工长名。
  物勒工名制度最初主要在官营作坊中实施,尤其是在官营兵器作坊中应用最广泛、监管最严格。之后,私营作坊和其他器物上也开始实施“物勒工名”。战国中晚期,吕不韦作为秦国相国,是兵器质量的最高监管人,故其名字在秦国兵器上出现的次数最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在法律上进行规范,使得“物勒工名”质量责任制成为权威性的常规制度。
  在“物勒工名”发展过程中,一些广告用语也出现在相关器物上。西汉后期的四神纹铜镜上,常铸有“尚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同时,汉代铜镜上已经开始用印章、印记标明生产者的姓名及产地,可视为商标的萌芽状态。五代永陵王建墓出土的圆形铜镜背面,铭有“炼形神冶、莹质良工、好珠出匣,似月停空”。唐代的一些瓷器上标有“卞家小口天下第一”“郑家小口天下有名”等字样。
  北宋时期还产生了图文并茂的标识。当时,山东济南一家专造细针的刘家针铺,设计制作了一枚以白兔为商品标志、专门印刷商标的铜版。这枚白兔商标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方阴文横刻“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店号,中间阳刻白兔图形,两侧竖刻阳文“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刻有较长阳文附记。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枚完全意义上的商标。
  此外,明代的“六必居”酱菜、“同仁堂”药品、“张小泉”剪刀等老字号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正是质量责任制度和品牌发展相得益彰的结果。
  诚信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诚信文化对于保障质量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自古就提倡“诚工”和“诚贾”,所谓“小商道做事,中商道做市,大商道做人”。质量诚信制度要点在于防止价格欺骗和质量欺诈行为,在于质量和价格的吻合。由此,“三日听悔”等制度应运而生。
  在我国古代,检验检疫手段比较落后。为了防止出售者欺骗消费者,唐朝规定马牛驼骡驴等交易必须立市券,并实行“三日听悔”制度。即三天内,买方发现马牛驼骡驴有病,卖方要无条件退货,否则就要遭受鞭杖四十下的处罚。当然,买方同样不可欺诈。如果不诚信,把无病说成有病,也要受到同样的处罚。
  选自《解放日报》
其他文献
我的家在六楼,这里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看鸟。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晨光洒进房间,便会有一个小小歌手的影子投进来,在窗帘上跳动,展翅,几阵清鸣便顺着帘布的隙,掉到地上,反复弹起。  这身影有大有小,声色也是各不相同。最平凡的麻雀唱的是乡间的小调儿,音调欢快且歌声悠长。有一种不知名的鸟儿最爱唱“嗒———嘀嗒———嘀嗒”,偶爾会唱错,然后就听不见了,怕是害羞了。  最喜那天清晨,“幕布”遮住的是一
石中剑 王冠棋  曾经的帝国何等辉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可是千百年止于衰败  只有在史书中才能追忆  想象着怎样的荣吕  旧日的谶语终究应验  应验在背负着王的土地上  一点一点消逝  一寸一寸失去  每块砖都刻着沧桑  锈蚀得不成样  石中剑的传说  千百年来都在流行  只是世间再没有  那样狂放不羁的  王的野心  然而没落之后  我仍停留在原地  为了寻找心中的神  寻找同样没落的你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  我们在描述事物时,要抓住突出的、能够让人一下子记住的特点,使读者对该事物印象深刻。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对金箍棒有如下描写:  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馀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
书,是一壶醇香的清茶,令我回味无穷;书,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在人生之路上有了前行的方向;书,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营养品,让我在精神上更充盈。  从小,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儿时,还不识几个大字,幼小的我便拿着一本本无字书,煞有介事地认真看着,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图画,更多的是对世界的初步认知。年龄再大些,我开始广泛阅读:《飞鸟集》中,我领略了泰戈尔诗歌的唯美;《朝花夕拾》中,我看到鲁迅先生对黑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小说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这部作品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出版,感动了亿万读者。作品描写了荷兰画家梵高(也译作凡·高)悲惨而辉煌的人生,他不向世俗妥协,不因穷困潦倒放弃希望,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这部传记诞生八十多年来,一直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时,我其实已经忘了青年时代读过的这部传记的大部分内容,但我仍然记得我多年前读这本书的感觉———激动、痴迷、惊喜
黄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蔬果之一。然而一定有不少人觉得奇怪:通身翠绿的黄瓜为什么不叫“绿瓜”或“青瓜”呢?  其实,黄瓜刚刚传入中原时并不叫黄瓜,而叫“胡瓜”。王昌龄在《出塞》里写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这个“胡”指的是西域。汉朝张骞在出使西域时带回了黄瓜的种子,“胡人”的马叫“胡马”,“胡人”的“瓜”当然叫作“胡瓜”。  这个叫法代代流传,直到四百多年后,一个名叫“后
“我的家庭真可爱,美丽清洁又安详,父母儿女很和气……”每每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是爸爸妈妈的悉心呵护让我一天天长大,是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的道理。  记得那年参观西博会,一处展台的工作人员在派发做工精致的飞机模型,我兴冲冲地跑过去排队。领到“赠品”后,我马上拉着爸爸去一处空地试飞起来。一位阿姨领着一个小弟弟从我们身边走过
第一次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时,当我读到“凌晨4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一段,不禁哑然失笑。凌晨4点钟不睡觉,还在看海棠花干吗?那一年,我16岁,还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我不明白,川端康成为什么要写这段话,凌晨4点钟,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那个时间,我还在睡梦中呢。  儿子16岁时的一天,对我说:“爸,凌晨4点钟,我看到海棠花未眠了!”好熟悉的一句话,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红丝线,将我沉
最早了解中秋,源于父亲的一张老照片。  黑白的照片中,父亲正伸手去抓一块月饼,背后是他幼年时的伙伴在奔跑嬉闹,夜空中那皎洁的月亮又大又圆,就像父亲手中的月饼一样,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我常常缠着父亲问他这是什么时候拍的,每每这时,父亲眼中都会浮现出无限的怀念,长叹一声说:“这是那时的中秋呀!”然后会给我讲起那时中秋的故事。在父亲的故事中,我知道了奔月的嫦娥、捣药的玉兔,还有组织学生在操场赏月、一
汪曾祺说:“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鸡头米,何物也?有诗云:“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鸡头米与鸡实则是不相干的。它是一种水生植物,学名芡实,生长在荷塘里,与莲藕比邻。只因整个果实外表毛剌剌的似极了鸡头,故得此名。记得儿时,一立秋,鸡头米上市,芡农们提篮在大街小巷叫卖:“阿要买鸡头米?”母亲总会买上几斤给家人尝尝鲜,彼时,又恰值蟹黄膏肥之际,一大家子人围着八仙桌吃罢蟹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