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分析,得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行为,加强相应的管理力度,提高投资者和贷款人对有关公司信息的识别力,促进公司健康稳健的发展,维护有关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关键词:信息披露;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10-0003-01
1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概况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共有1714家公司按期公布了2009年年度报告。情况如下:
①营业收入规模有了一定的提高,盈利能力快速增长。2009年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7万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3.74%;综合实现净利润1.07万亿元,较2008年增长27.16%。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20.8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53%,同比增加0.84个百分点。2009年上市公司利润和收益质量都有所提高,较2008年增长32.19%。2009年净利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营业利润的增加、资产减值的下降。从收益结构看,2009年主营业务的综合净利润为0.986万亿元,较2008年同比增长25.13%。
②公司財务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高,会计处理规范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从2009年看,上市公司对准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初期时,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价值重估等新的交易或事项,难以适从的局面,得到一定的缓解。2009年以前,个别公司通过资产重估、变更会计处理办法、大股东捐赠、破产债务重整、关联交易等调节利润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以大股东捐赠为例,在2009年年报中,几乎没有公司将股东的捐赠,计入当期利润。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执行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针对性更强,同时,上市公司对公司经营状况和2010经营计划也做了说明,分析了主营业务盈利模式的变化和存在的经营风险,展望了未来。对投资者较为正确的判断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理性投资,无疑是有帮助的。
③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时,对有关会计事项确认上存在异议,面临挑战。会计准则颁布后,企业在专业判断的交易事项,实务处理中,存在一定的争议,有违企业会计准则。如金融工具相关的、涉及所得税和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等。在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处理方面,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理解。个别公司将不属于金融资产的项目,作为金融资产列报。另外,部分公司并未完全以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作为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依据。
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不足,部分公司并未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公司的未来,可取得用来抵扣,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另外,个别公司还存在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不符合准则规定,按税法规定预缴所得税的处理有误等问题。有的公司对于政府补助的确认时点时,将定额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未按收付实现制确认。在会计估计变更方面,一些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生效日期,错误追溯到董事会审议通过该估计变更之前,并对2009年损益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个别公司前期差错更正存在问题,重述报表规定普遍执行不到位。个别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全面,一般以合并报表形式出现,对于子公司有关会计6大会计要素信息披露不够。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
我们看到中国上市公司取得的一些成绩,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及专业判断问题,关联交易、同行业公司间的指标可比性问题、对子公司的投资情况的全面详细披露问题等。
①新的会计准则的有关条款,灵活性较大。如对其非金融资产项目;计量方法既包括成本法,也包括公允价值。商品房销售确认时点上,既可以收到购房者的首付款后,确认销售收入,也可以在办理完结交房手续后,确认销售收入,还可以在签订销售合同,取得工程监管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时,确认收入等,建议国家准则制定委员会,本着财务稳健经营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订会计准则有关条款,少留政策弹性空间,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②新的会计准则新增的有关条款,让人难以理解。一名资深会计师告诉笔者,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价值重估等新的交易或事项,让人难以看懂,描述不清,逻辑性不强。会计准则应该是通俗易懂的,便于使用者正确的理解和执行,所以建议重新修订有关条款,简化专业判断有关交易事项的难度。
③个别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影响信息使用者全面的判断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建议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在确保商业秘密的前提之下,全面的披露公司财务状况,如对子公司投资收益及财务情况、项目的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等,都应全面的披露。
④对于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与经营收益差额较大的问题,应该重点说明和风险提示。建议上市公司和审核会计报表的会计事务所,应该充分的说明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恰当的风险提示,告知投资者,企业可能面临的市场、政策、国际环境等的风险影响,当不利环境到达后,有可能导致企业潜在的经营亏损、股票大幅下跌、公司破产倒闭清算等情景产生,以利投资者和贷款人,理性投资,合理放贷。
3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思考
①要提高上市公司对信息全面披露的重视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转换观念,深入地对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认知和提高,拓展信息使用者理解的范围,增进对公司的了解,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对联营、兼并、资产重组等重要事项相互披露,也就是这个道理。
②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化管理。财政部、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应落实地规定各种信息披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应对各类信息披露内容实行逐条细化规定,对每类信息披露形式给予演示,让信息披露起来更加有可操作性。要防范企业在信息披露中避重就轻,只披露对企业有利的方面,或者是影响不多的没用信息,危害信息使用的投资者。证券监管部门已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及格式准则》和已经制定的实际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中,对还不太全面、完善的地方,应给予修改和补充,快速出台市场急需的规范性法规。如制定提高和加强对外披露预测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建立和完善预测信息制度。
③保证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扩大信息的内容。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氛围日渐复杂化,信息的含义越来越广泛,促使上市公司要保障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不断扩大信息的内容。如:“抗萧钢构案”因为某个信息分为五次披露,并且合同履行地点在境外,中基也在境外,大资金操作,投资者难以辨别其真假,股价此起彼伏,事实上,这就是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对所有上市公司是深刻的警示。
④加强对公司信息的审计。由于目前信息披露监督规范体系尚未完善,信息披露的选择存在一定主观性的情形下,建议加强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提高注册会计师对信息审计的责任感。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信息的审计,可以对企业信息发挥一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并能够严格控制非真实的信息,保护报告使用投资者的利益。
⑤帮助信息使用者提高理解和判断会计信息的能力。公司信息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宽泛、不同使用投资者对信息利用程度差别很大,所以,提升信息使用投资者的判断力和理解力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通过理论交流、培训等办法提升信息使用投资者的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有责任地提倡帮助信息使用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信息的内容,两者相互促进,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决策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应该按规定全面披露公司信息,多进行必要风险提示,国家有关监管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参照国际惯例,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和有关法规的出台,确实保护好投资者利益,保持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孟阳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关键词:信息披露;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10-0003-01
1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概况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共有1714家公司按期公布了2009年年度报告。情况如下:
①营业收入规模有了一定的提高,盈利能力快速增长。2009年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7万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3.74%;综合实现净利润1.07万亿元,较2008年增长27.16%。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20.8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53%,同比增加0.84个百分点。2009年上市公司利润和收益质量都有所提高,较2008年增长32.19%。2009年净利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营业利润的增加、资产减值的下降。从收益结构看,2009年主营业务的综合净利润为0.986万亿元,较2008年同比增长25.13%。
②公司財务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高,会计处理规范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从2009年看,上市公司对准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初期时,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价值重估等新的交易或事项,难以适从的局面,得到一定的缓解。2009年以前,个别公司通过资产重估、变更会计处理办法、大股东捐赠、破产债务重整、关联交易等调节利润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以大股东捐赠为例,在2009年年报中,几乎没有公司将股东的捐赠,计入当期利润。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执行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针对性更强,同时,上市公司对公司经营状况和2010经营计划也做了说明,分析了主营业务盈利模式的变化和存在的经营风险,展望了未来。对投资者较为正确的判断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理性投资,无疑是有帮助的。
③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时,对有关会计事项确认上存在异议,面临挑战。会计准则颁布后,企业在专业判断的交易事项,实务处理中,存在一定的争议,有违企业会计准则。如金融工具相关的、涉及所得税和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等。在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处理方面,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理解。个别公司将不属于金融资产的项目,作为金融资产列报。另外,部分公司并未完全以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作为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依据。
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不足,部分公司并未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公司的未来,可取得用来抵扣,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另外,个别公司还存在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不符合准则规定,按税法规定预缴所得税的处理有误等问题。有的公司对于政府补助的确认时点时,将定额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未按收付实现制确认。在会计估计变更方面,一些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生效日期,错误追溯到董事会审议通过该估计变更之前,并对2009年损益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个别公司前期差错更正存在问题,重述报表规定普遍执行不到位。个别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全面,一般以合并报表形式出现,对于子公司有关会计6大会计要素信息披露不够。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
我们看到中国上市公司取得的一些成绩,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及专业判断问题,关联交易、同行业公司间的指标可比性问题、对子公司的投资情况的全面详细披露问题等。
①新的会计准则的有关条款,灵活性较大。如对其非金融资产项目;计量方法既包括成本法,也包括公允价值。商品房销售确认时点上,既可以收到购房者的首付款后,确认销售收入,也可以在办理完结交房手续后,确认销售收入,还可以在签订销售合同,取得工程监管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时,确认收入等,建议国家准则制定委员会,本着财务稳健经营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订会计准则有关条款,少留政策弹性空间,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②新的会计准则新增的有关条款,让人难以理解。一名资深会计师告诉笔者,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价值重估等新的交易或事项,让人难以看懂,描述不清,逻辑性不强。会计准则应该是通俗易懂的,便于使用者正确的理解和执行,所以建议重新修订有关条款,简化专业判断有关交易事项的难度。
③个别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影响信息使用者全面的判断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建议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在确保商业秘密的前提之下,全面的披露公司财务状况,如对子公司投资收益及财务情况、项目的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等,都应全面的披露。
④对于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与经营收益差额较大的问题,应该重点说明和风险提示。建议上市公司和审核会计报表的会计事务所,应该充分的说明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恰当的风险提示,告知投资者,企业可能面临的市场、政策、国际环境等的风险影响,当不利环境到达后,有可能导致企业潜在的经营亏损、股票大幅下跌、公司破产倒闭清算等情景产生,以利投资者和贷款人,理性投资,合理放贷。
3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思考
①要提高上市公司对信息全面披露的重视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转换观念,深入地对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认知和提高,拓展信息使用者理解的范围,增进对公司的了解,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对联营、兼并、资产重组等重要事项相互披露,也就是这个道理。
②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化管理。财政部、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应落实地规定各种信息披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应对各类信息披露内容实行逐条细化规定,对每类信息披露形式给予演示,让信息披露起来更加有可操作性。要防范企业在信息披露中避重就轻,只披露对企业有利的方面,或者是影响不多的没用信息,危害信息使用的投资者。证券监管部门已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及格式准则》和已经制定的实际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中,对还不太全面、完善的地方,应给予修改和补充,快速出台市场急需的规范性法规。如制定提高和加强对外披露预测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建立和完善预测信息制度。
③保证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扩大信息的内容。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氛围日渐复杂化,信息的含义越来越广泛,促使上市公司要保障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不断扩大信息的内容。如:“抗萧钢构案”因为某个信息分为五次披露,并且合同履行地点在境外,中基也在境外,大资金操作,投资者难以辨别其真假,股价此起彼伏,事实上,这就是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对所有上市公司是深刻的警示。
④加强对公司信息的审计。由于目前信息披露监督规范体系尚未完善,信息披露的选择存在一定主观性的情形下,建议加强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提高注册会计师对信息审计的责任感。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信息的审计,可以对企业信息发挥一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并能够严格控制非真实的信息,保护报告使用投资者的利益。
⑤帮助信息使用者提高理解和判断会计信息的能力。公司信息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宽泛、不同使用投资者对信息利用程度差别很大,所以,提升信息使用投资者的判断力和理解力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通过理论交流、培训等办法提升信息使用投资者的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有责任地提倡帮助信息使用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信息的内容,两者相互促进,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决策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应该按规定全面披露公司信息,多进行必要风险提示,国家有关监管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参照国际惯例,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和有关法规的出台,确实保护好投资者利益,保持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孟阳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