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故人归

来源 :草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映秀,我来了
  被撕裂的那道口子
  缝上是一道疤
  撕开是斑斑泪痕
  十年的疤在时间里穿行
  我生怕一不小心
  又会被撕裂
  即使那是
  鲜花已开遍原野的
  五月
  十年,我一直在告别
  回归的路上不敢回望
  那块大地的伤痕梦的惊悸
  以无数种方式坍塌
  生命无处逃离
  十年,这块疤痕
  习惯沉默自闭
  睁开眼
  怕又是残垣断壁
  瓦砾碎片满目疮痍
  我想拔出那根尖刺
  假如我能忘记
  被废墟吞没的
  蓝色星空
  老师那一刻
  我睁开眼看见
  我们的教室已成楼底
  同学弟弟妹妹
  已了无踪影
  这世界最冷的雨
  这世界最黑的夜
  老师你挚着那把惟一的伞
  保护仅有的一点粮食
  在雨中撑了一夜
  你撑起了爱和希望
  撑起了苦难中那份坚贞
  狂沙飞击乱石穿空
  怎么也抓不住你
  美丽的身影
  我没有哭
  我已来不及思维
  幸存下来的我们被转移
  穿着迷彩服的哥哥
  给我穿上了救生背心
  冲锋舟橄榄绿
  在一片橙色里
  点亮了黎明
  映秀中学的那面
  五星红旗
  还在楼顶飘啊飘
  那火焰般的红
  顿时驱散了灰蒙蒙的天宇
  转移
  一片灰暗的云朵留在了映秀
  转移
  一座夷为平地的小镇在风雨中
  成为8级地震的中心
  十年我不断地告别
  不断地回归
  映秀你这块大地的补丁
  补缀上了无数的伤痛
  同时又补缀上了一幕幕悲壮
  众志成城永不言弃
  援建者入驻映秀
  楼群拔地而起
  街道宽敞洁净
  学校更加美丽
  映秀花开
  唱着今天映秀的故事
  山野又绿
  所有生灵都浴火重生
  映秀,我来了
  十年不长
  转眼又是五月
  陽光中
  风雨故人归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讨语文阅读应当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系统地感知语言的能力,理解把握作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语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利用和掌握这门科学,将是每一位教师探求追寻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得培养阅读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培养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
“人民群众哪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为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金句,让亿万群众心中暖流涌动. 而说到群众最不满、最
期刊
姜维城从未停止遥望  当紧抓薄土的小草缝合了伤口  每个早晨,都盛满雨露  谁啜饮它们的汁液,阳光洒在谁身上  这些幸福时刻,震殇远离  少年在霓虹灯下吹着轻快的口哨  呼呼生风的单车被夜色带进  黎明的快车道  穿羊皮褂的汉子们围坐路口  眼神复杂地  喝咂酒,谈女人,说粗话  他们时而大笑时而沉默  偶尔将时光磨平的软刀子插入  對方胸膛  樱桃就要成熟  面对血色逼人的喜悦  穿梭其间的女人
期刊
在本钢集团矿业公司南芬露天矿有这样一位师傅,人们对他有多种评价:上级党委说,他是党员队伍的一面旗帜;上级工会说,他是职工中的楷模;同行们说,他是勤学肯干的技术尖兵;工友们说:他是严于管理、雷厉风行、不畏困难、敢打硬仗的硬汉子。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徐长兴。  复员军人变创新能手  1985年,初冬,年仅21岁的老兵徐长兴,怀着依依的不舍,含泪与战友分别,离开了生活了三年的赤峰81577守备部队,
期刊
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镇官屯村。车子一头扎进村里的胡同,颠簸的土路三转两拐之后,一座院落忽然出现在面前。一人多高的红砖院墙,围着一个百尺见方的院落,黄土沙石铺就的地面上,一个简易的滑梯和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沙堡玩具,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嬉戏玩耍。院子正中是一座二层的灰白小楼,墙上的瓷砖已斑驳掉落,呼应着楼门口锈迹点点的牌匾,把新漆的“辽宁省盖州慈爱孤儿村”几个大字显得格外耀眼。  看到有人到访,孩
期刊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學
期刊
《史记》是中国文史著作中的扛鼎之作,历代对其都有非常多的评论。《史记》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关于它的文学评论是与史学评论同步的,汉魏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始,唐代进一步发展,并奠定了《史记》的文学地位。宋代作为我国思想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其文学评论的相关思想具有极高的研究与参考价值。本文针对宋代对《史记》的评论进行简述。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历史著作中的典范,其独有的纪传体体例为后世史书的写作开创了新
期刊
坚持党的领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写入总监察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即明确了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
期刊
马钧,是三国时代的一位纺织机械革新家、发明家.字德衡,曹魏扶风(今陕西兴平)人.从小口吃,不善言谈.出身贫苦,少年时没有太多的机会读书,常要为生活奔波,因此有更多的机会接
他是一名农业专家,身上带着科技工作者那种特有的儒雅风范;他是一名劳动模范,不仅自己投身农业科技第一线,在艰苦环境中苦干实干,更带动团队,在全省首创了“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模式,将劳模工作室的效应成倍放大;他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困难面前从不低头,在荣誉面前从不骄傲,在待遇面前,他从不伸手。  他就是于国庆,1996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大学本科、硕士学位,研究员,辽宁省风沙所党委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