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艺管专业实践性的教学品质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ng216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6月初,本人应邀参加了上海音乐学院“2012艺术管理周”。这项由该校艺术管理系全程制作及执行,历经数月前期准备,充满诸多新鲜元素的专业教学实践,吸引了来自台南艺术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师生的参与。而主办方专门邀请上海交响乐团、交通银行企业文化部、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演艺界、金融界、企业界主管来校与师生互动,则是对学校所处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文化资源的主动链接,同时也是对塑造艺术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品质的积极因应。
  当前,全国艺术院校无不开设艺术管理专业,从创建至今,十余年的时间里,其办学规模与格局不断扩大并成型,而其专业内涵的建构及教学品质的塑造却依然处于艰难的探索之中。作为先导性的实验,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先后推出的艺术管理周,以及中戏、北电、国音、央美、南艺、广艺等等院校施行的实践化、项目化教学模式,都是这个新建专业塑造实践性教学品质的有效举措。尤其这次零距离观摩2012年上音艺管周,则从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细节里切实感受到,作为从艺术本体延伸、拓展出来的应用类新建专业,“艺术管理”可以从这些教改举措里进一步明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从而理顺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理念。因此,这次活动的主题及程序值得细致梳理,其意蕴及影响也值得深切关注。
  活动一:艺管百脑汇——王牌教师课程观摩。本项活动集多校骨干教师及经典课程于一堂,以公开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展示与交流。具体有台南艺术大学张璃真《跨领域的音乐产业》、上海戏剧学院徐英子《德国戏剧管理最新进展》、南京艺术学院董峰《当下艺术筹资的学理反思和策略规划》、上海音乐学院张颖《艺术市场中的“定位”》。尽管4位老师来自不同的院校,之前并未沟通过讲什么以及怎么讲,但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却体现相同之处。其一,选课题都集中在艺术策划、艺术筹资、艺术营销方面,而这恰是艺管当前最为关键、最为前沿的议题,或者说4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艺管领域一个共同的实践性课题。其二,课堂教学呈现新的形态,不再是传统的知识讲授,而是精心设计课题,在情景模拟、案例剖析、数据对比中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最终指向学生思维的激活以及能力的提升。从而在课堂上即将艺术管理专业实践性的教学品质有效地呈现出来,达到“寓学于用,用以致学”之目标。
  活动二:艺管波士堂——艺术赞助论坛。筹资与赞助是艺术管理学的核心概念,也是西方公认的艺术机构的三大支柱之一。此项活动分别邀请两位知名演艺院团募款高手及两位大型企业的赞助主管,就“表演艺术院团如何吸企业赞助”进行探讨与交流。受邀嘉宾首先分成两组,分别以对谈的形式还原双方共同操办的“筹资与赞助”经典案例,从各自角度对主题进行诠释和讲解,分享彼此促成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感受与体会;然后与在场师生进行互动,就筹资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个案细节展开深入的讨论与解答,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当然设计这项活动(包括主题及其方式)真正的用心之处,还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筹资的技巧,而是为在校学生提供一次能够与知名企业和艺术表演机构的高阶经理面对面的机会,这可以潜在地唤起学生对下一步学习与未来工作的热情,同时还可以让更多的企业能够注意到艺管这个专业,提供更多的机会给这个专业的学习者。
  活动三:创智本垒打一上海车王认证二手车超市音乐活动策划大赛。举办艺术创意与策划大奖赛是重要的艺管教学资源,之前国内艺术院校已经举办多次。但是这次活动改变了之前因项目主题自行确定、项目内容纸上谈兵、项目评委老师担任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性弊端,作出了导向性的创新。首先是与上海车王认证二手车超市(简称“车王”)合作,邀请各校艺管同学一起动脑为“车王”策划一场精采的音乐主题活动,以吸引目标消费者。其次是评委以商界代表为主,评审过程不再是简单地集中陈述、现场提问、限时答题,而是选手、评委当然包括“车王”CEO就策划方案深入交换意见,相互探讨,甚至是质疑与辩驳。其三,由于选题来源于真实的企业,强调了实用性,所以获奖项目也不像过去那样束之高阁,而是进入企业的经营理念甚至是操作环节中。恰是如此,“车王”才是整个上音艺管周活动的主要赞助商。当然“车王”也是满载而归,不仅看中了一批好点子,盯上了几个好苗子,而且在比赛现场也碰撞出一大推“二手车”品牌塑造与市场推广的思想火花。
  活动四:“锋声谁起——音乐著作权辩论表演赛”。辩题的缘起是今年3月31日国家版权局公布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其中诸多条款引起音乐界及网友大量关注、质疑。我们知道版权是文化产业的基石,在美国文化产业实际上被称为版权产业。作为艺管学生,当然需要及时跟进并对此作出学理反思。恰是通过辩论赛的形式,探讨音乐著作权法的相关议题,更容易激励大家深入地关心知识产权保护,了解版权对发展音乐产业的价值与作用。鉴于艺管学生在辩论赛方面的知识薄弱及经验欠缺,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中国大学生辩论赛冠军队伍“武汉大学辩论队”参加以作表演赛,无疑增添了活动的精彩度,也为艺管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活动五:乐乐吧——六·一主题派对。本次艺管周活动首日恰逢六一儿童节,于是设计了一场主题扮装派对。所有参加者穿着小学制服,以童心同乐,相互参与不同学校各自准备的集体性表演节目,并现场交换纪念品,以期友谊久远。此项活动可以使来自不同院校的师生在交往初始便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形式快速地熟悉、了解对方,更多地交到不同院校的朋友,还一个目的则在于通过真实场景的参与,增强艺管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努力于今后以更加专业的水准推动为特殊群体举办主题性演出项目。
  这次活动的整个环节以及每个细节无不告诉我们开会、举办活动也是一门学问,好的会议主题、程序与形式不仅有助于达成会议目标,而且也有助于深化会议效果。这一点可能与上音艺管系主任黄韵瑾老师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有关。黄老师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经在台湾云门舞集等演艺以及文创机构做过许多专案。可以说这些环节、细节恰是体现着黄老师对发展艺管、推进演艺业的先进理念和思路。从此角度出发,这次卓有成效的艺管周,可以归纳为以下若干特点。   第一就是学生操办,细节精致。举办艺术管理周是上音艺管系实践性教学的品牌项目,与相关课程对接,以二年级学生为主全程操办,以此训练学生策划构思与实务操作的能力。艺管周活动虽然总计3天,但是学生经过了将近一个学期的筹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尝试失败、激发灵感、增进情谊、体验成长,收获颇丰。所以大家看到从海报宣传到名称润饰,从会场布置到嘉宾出场,每个项目都是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比如,5场活动都发放了调查问卷,并配以小礼物赠送,真正在细节中用心,给人诸多感触。
  第二就是全程开放,深度互动。本次艺管周将宣传做到了校外,做进了社区,还充分利用微博等现代媒介方式进行“自我营销”。首先是通过跨校参与,进行专业观摩,了解不同的环境,并相互交流自身学习的体验与感悟。其次广泛引入社会资源,鼓励学生与各界人士深度交流,丰富个人交往的社会资源:而老师也以答谢的方式适时强化学生与业界广泛互动,为以后的实习、就业积累充分的条件。其三是欢迎校内外师生及有兴趣的社会人士前来参加相关活动,尤其是邀请往届毕业生来校互动,在互动提问环节,已就职于不同演艺机构的往届校友带着工作针对性的提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是在开放与互动的背后,体现了上音艺管系对应用性专业内涵的建构以及实践性教学品质的塑造。艺术管理周只是这种建构与塑造的举措之一,按照最新的上音艺管课程架构,学生自二年级起展开各项演艺实践工作,先是执行校内各系演出活动,接着是自行策划及执行“艺术管理周”,然后是赴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上海文化广场等机构顶岗实习。除国内实习机会外,每年还选拔部分学生赴海外艺术机构实习2-4个月。最后是毕业班学生通力完成“独立制作”——自主策划、募款、执行一个展演项目。几大项目板块,出现阶梯状主机递升,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并以制度化的方式给每位参与其中的执教者和学习者传导一个理念,即应用型的艺术管理专业其教学必然具有实践性品质,而不是像有些院校那样做得相反。
  由此引申,本次活动的意义就有待于作进一步挖掘与提炼。至少在我看来,上音艺管系的课程架构及其教改举措,为反思国内艺管专业的现状与走向以及解决教学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艺管”在国内创建初始,是从艺术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借鉴而来,但几届学生培养下来,不少院校还未摆脱“假艺管”的尴尬,其专业课程还停留在“艺术史加论”的空心化层面,或者处于“艺术课加管理课”的拼盘化状态,以这样的课程体系来支撑艺术经理人的培养进而促进艺文蓬勃发展只能是南辕北辙。而上音艺管的案例足以表明,塑造艺管专业实践性教学品质这一命题的提出,预示着当下国内艺管专业该升级换代了,以开放和互动的心念,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堂形态以及教学资源的跨界整合、社会链接等全方位作整体性的升级换代。
  董峰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09年12月23日晚,由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主办的“弦·键之声”钢琴、弦乐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此次音乐会参演的都是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钢琴专业学生,演出曲目包括凯文·欧森的双钢琴入手联弹乔普林的《拉格泰姆狂想曲》、格拉那多斯的《稻草人》、德沃夏克的《钢琴三重奏》、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双钢琴作品《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等八首作品。这也是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钢琴演奏专业2001年成立以来的首次
逅》是青年作曲家王丹红应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杨靖女士委约,为四把琵琶和南音琵琶而作。作品于2008年5月创作完成,首演于中国音乐学院,此后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民族音乐成果展演闭幕式音乐会”和“第八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等音乐会上多次公演。  《邂逅》在每次的上演中都深受听众们的喜爱,并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和赞扬。作为一部专门为琵琶而创作的现代民族室内乐作品,《邂逅》充分发挥了琵琶的表现力
吕骥(1909年4月23日—2002年1月5日)是世纪音乐家,因为他经历了几乎整个20世纪,他的创作、研究、教学、组织等音乐活动也都直接地影响着我国20世纪的音乐事业,在我国现代、当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作曲家吕骥的创作丰硕,合唱《凤凰涅槃》《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今已成为全军院校校歌)等许多作品为一代之杰作。同时,作为音乐界领导的吕老对我国的音乐创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始终把音乐创作放在首要的位
赵家珍的几次雅集,笔者均因故错过了。她后来邀我观赏8月初在恭王府大戏楼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周——古琴系列音乐会”,结果又由于那里无障碍的缺失令我这个轮椅客不得不望而却步。于是乎,赵家珍干脆在自己的府上为我开了一个专场音乐会。尽管此前曾经无数次在视频和CD上看过听过她的演奏,但这回的感受绝对是非 同寻常的。坐在琴台旁的赵家珍仿佛完全换了一个人,刚才还在吴侬软语娓娓道来的她,忽然转而使用了另外一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以来,中国国内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工作(后文简称“申遗”)也获得了全面开展。综观几年来举国上下一齐行动,已经投入大量人、财、物力的“申遗”实践,其工作可谓有得有失。其中的所“得”,亦即已经取得许多重大成绩的部分,目前已经见诸各类文件和报端。这里,仅就“申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策略方针中暴露出的一些思维观念问题进行一
不是陕北人,胜似陕北人。对陕北民歌和陕北民间文化一直情有独钟。有幸观赏了陕西榆林民间艺术团创作演出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使我眼前骤然一亮,心旌为之一震。我以为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台“秧歌剧”别开艺术新生面,为我们推出一个全新样式、全新形态的舞台新剧目。  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选取“米脂婆姨”和“绥德汉”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文符号为载体,以当代人的文化视野、审美视角,以传统文化的经纬
五月的上海正是春风得意的季节,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烂漫鲜花中盛放。作为音乐节的承办方之一,上海音乐学院在5月6—17日奉献的六台八场系列音乐会,从各个侧面全方位地展现了该院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上的实力与成绩。在精心组织和安排下,这八场艺术实践内容丰富、包罗万千:有原创新民乐与音乐剧,也有西方经典音乐和中国当代先锋作曲家的作品;有“上音”国际国内获奖独奏家的精彩展示,也有来自美国旧金山音乐
时代的呼唤    近一个世纪以来,从事中国交响乐艺术的几代人,历经坎坷曲折、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的新局面。然而,中国交响乐至今仍未达到创作—演出—欣赏—教学—理论的全方位、一体化、国际化的高水平。  根据早年美国交响乐团联盟的统计,在美国演出最多的古典交响乐作曲家是:贝多芬、莫扎特、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海顿、瓦格纳、巴赫、德沃夏克、罗西尼、亨德尔、柏辽兹、威尔第、门德尔松和舒伯
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为许多影视剧创作的音乐被广大老百姓喜爱、被同行专家称道,可谓行里行外咸宜。因此,作为从事音乐专业的我,对季平的音乐总有兴奋感和期待感。得知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由季平为该片创作音乐的那一刻开始,我便对此有了相当的期望值。   2006年初,《乔家大院》终于亮相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当主题歌《远情》响起,“尘缘苦短,叹人间路长,不能够容我细思量……”、“咚呛哩个隆咚呛”。好个“咚呛哩个隆
郭 雪/编译    许多爵士钢琴家不仅精通爵士乐,而且熟知欧洲各类古典钢琴音乐。爵士钢琴家比尔·艾文斯(Bill Evans)①和贺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②的音乐,明显受到德彪西等印象派作曲家的影响。麦克柯伊·泰恩(McCoy Tyner)③、齐可·克瑞亚(Chick Corea)④的作品,能让人感受到巴托克的音乐风格。阿特·塔图姆(Art Tatum)⑤作品中的跑动音型,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