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成长是指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教学思考、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教师成长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要经过学习积累、拓宽发展、完善成熟、改革创新几个阶段。教师成长受诸多外在因素影响,如教师的知识水平、所处的环境、教科研的条件等。因此,要依据学校实际,让教师在学校发展的大环境下幸福成长,让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校长,要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价值,提升尊严,优化教师生命质量。
一、让教师在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中激励自我
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要为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把学校的办学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凝心聚力,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改革中,面对诸多的新理念、新经验,教师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学校应该帮助教师制订读书计划,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指导。学校应帮助教师制订读书计划,有目的地购置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订阅教育教学刊物,并列出图书报刊的目录提供给教师,让教师随时借阅,定期开展“读书征文”、“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引领教师畅游书海,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教师惰于科研,学校应开展“新课程形式下如何进行教学研究”的大讨论,聘请校内外的“研究型”教师和名师作经验介绍、专题讲座等,解开教学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教师领悟教学研究的真谛,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同时,学校还要组织教师开展“我们离名师有多远”的反思活动,让教师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选准自我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实施分层次培训和名师带动工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沿着“合格教师—好教师—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道路成长,引领教师走上不断奋斗,不断成功之路,在校内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如果说学校引领激发了教师想干的热情,那么,建立机制则是激励教师持续干下去的不竭动力。为此,学校应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体验教育的成功”为目的,通过教代会不断改革完善《教职工考核评估细则》和《各类评优选先的规定》,在评价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教师,又要考虑教师之间的差异:既注重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又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等。评价时,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在过程评价中,要引入控制论,对每项工作都要做到“计划—布置—检查—反馈—改进—创新”六个环节,激励教师“日事日毕,日清日高”。通过评价,既让教师看到自己工作的业绩,体验成功的乐趣,又让教师看到同事的发展进步,激励自己不断超越“昨天的自我,身边的榜样”,使教师时刻保持专业发展的冲动和欲望。
二、让教师在实践反思中引领自我
波斯纳认为:经验 反思=成长。我们注重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一是引领教师进行“磨课”的实践反思,让“磨课”引领教师步入成长的快车道。引领教师“磨课”,就是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深入地学习反思、研究与实践,认识规律,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优化习惯。首先制订“磨课”的规则。充分发挥学科组群体研讨的优势,引领教师建立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团队关系,从而培养教师求真、求实、求精的磨课精神,使磨课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练功场”。二是开展“诊课”、“推门课”、“互串课”、“观摩展示课”、“开放课”、“说课”、“评课”等多种课堂研修活动,全面了解教师的专业情况,及时予以剖析、研究、解决。继续实施赛课制度,摆擂台、赛内功、比能力。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把简单的优劣评判或例行检查地转化为教师校本研修、学习提高的好机会,使“比武即学习,过程即培训,参与即成长”的宗旨得以呈现。三是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与记录,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反思笔记,随时记录工作中的感想体会、成功与失败,经常有意识地发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对话,保持对先进教学理念的敏感性,促进教师不断尝试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师将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向专业方向发展,从而激起教师不断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四是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让每位教师每个学年都能带着问题走出去听专家讲座、观摩教学案例等活动,同时也带着收获与感悟回来与同仁分享。聘请专家学者到校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把脉,开处方。
三、让教师在享受工作中超越自我
“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是当今不少教师在工作上的一个共同特点。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巧干上。学会巧干,学会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去不断修正自己的工作,特别是要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去工作。有人说为师要有三境界,这就是职业境界、专业境界和事业境界。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要升华自己;在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事业。教师只要将职业当事业做,就会苦中有乐。
教师只有用心去对待自身工作,以思想者的眼光去品悟工作,以教师特有的职业成就感去陶醉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和发展空间,才能享受到“忙并快乐着”的幸福。如今,教师这职业虽常被人冠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其实人们的心中都有“数”。作为教师不必把它看得太高贵,太神圣,也不必太在意别人怎么着。否则,就会自寻烦恼,应在甘于平凡的同时学会品悟自己的精神生活。比如,能为人师是种福,知足常乐是种福,自得其乐是种福,平平安安是种福,平平淡淡是种福,假期休闲是种福,简单生活是种福,理性生活是种福……一句话,就是教师要多在生活中感受幸福,在工作中享受幸福。
一、让教师在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中激励自我
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要为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把学校的办学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凝心聚力,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改革中,面对诸多的新理念、新经验,教师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学校应该帮助教师制订读书计划,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指导。学校应帮助教师制订读书计划,有目的地购置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订阅教育教学刊物,并列出图书报刊的目录提供给教师,让教师随时借阅,定期开展“读书征文”、“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引领教师畅游书海,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教师惰于科研,学校应开展“新课程形式下如何进行教学研究”的大讨论,聘请校内外的“研究型”教师和名师作经验介绍、专题讲座等,解开教学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教师领悟教学研究的真谛,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同时,学校还要组织教师开展“我们离名师有多远”的反思活动,让教师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选准自我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实施分层次培训和名师带动工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沿着“合格教师—好教师—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道路成长,引领教师走上不断奋斗,不断成功之路,在校内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如果说学校引领激发了教师想干的热情,那么,建立机制则是激励教师持续干下去的不竭动力。为此,学校应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体验教育的成功”为目的,通过教代会不断改革完善《教职工考核评估细则》和《各类评优选先的规定》,在评价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教师,又要考虑教师之间的差异:既注重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又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等。评价时,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在过程评价中,要引入控制论,对每项工作都要做到“计划—布置—检查—反馈—改进—创新”六个环节,激励教师“日事日毕,日清日高”。通过评价,既让教师看到自己工作的业绩,体验成功的乐趣,又让教师看到同事的发展进步,激励自己不断超越“昨天的自我,身边的榜样”,使教师时刻保持专业发展的冲动和欲望。
二、让教师在实践反思中引领自我
波斯纳认为:经验 反思=成长。我们注重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一是引领教师进行“磨课”的实践反思,让“磨课”引领教师步入成长的快车道。引领教师“磨课”,就是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深入地学习反思、研究与实践,认识规律,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优化习惯。首先制订“磨课”的规则。充分发挥学科组群体研讨的优势,引领教师建立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团队关系,从而培养教师求真、求实、求精的磨课精神,使磨课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练功场”。二是开展“诊课”、“推门课”、“互串课”、“观摩展示课”、“开放课”、“说课”、“评课”等多种课堂研修活动,全面了解教师的专业情况,及时予以剖析、研究、解决。继续实施赛课制度,摆擂台、赛内功、比能力。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把简单的优劣评判或例行检查地转化为教师校本研修、学习提高的好机会,使“比武即学习,过程即培训,参与即成长”的宗旨得以呈现。三是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与记录,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反思笔记,随时记录工作中的感想体会、成功与失败,经常有意识地发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对话,保持对先进教学理念的敏感性,促进教师不断尝试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师将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向专业方向发展,从而激起教师不断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四是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让每位教师每个学年都能带着问题走出去听专家讲座、观摩教学案例等活动,同时也带着收获与感悟回来与同仁分享。聘请专家学者到校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把脉,开处方。
三、让教师在享受工作中超越自我
“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是当今不少教师在工作上的一个共同特点。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巧干上。学会巧干,学会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去不断修正自己的工作,特别是要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去工作。有人说为师要有三境界,这就是职业境界、专业境界和事业境界。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要升华自己;在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事业。教师只要将职业当事业做,就会苦中有乐。
教师只有用心去对待自身工作,以思想者的眼光去品悟工作,以教师特有的职业成就感去陶醉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和发展空间,才能享受到“忙并快乐着”的幸福。如今,教师这职业虽常被人冠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其实人们的心中都有“数”。作为教师不必把它看得太高贵,太神圣,也不必太在意别人怎么着。否则,就会自寻烦恼,应在甘于平凡的同时学会品悟自己的精神生活。比如,能为人师是种福,知足常乐是种福,自得其乐是种福,平平安安是种福,平平淡淡是种福,假期休闲是种福,简单生活是种福,理性生活是种福……一句话,就是教师要多在生活中感受幸福,在工作中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