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行星上会出现生命吗?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aijuan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宇宙间有不少正在流浪的行星。流浪行星有时被称为“星系流浪者”或“孤儿行星”,这些寒冷、黑暗的星球在太空中孤独前行,没有可以“依靠”的恒星。其实在很久以前,它们形成初期,也是围绕着某一颗恒星公转的,但后来被甩了出去,可以说“被它们的父母抛弃了”。天文学家估计,银河系中可能有数十亿颗流浪行星——与恒星的比例至少是1:1。
  在这些寒冷、荒凉的星球上寻找生命似乎是徒劳的,但在过去的20年里,天文学家提出了许多可能的设想,认为没有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上也有可能出现生命——只要在合适的条件下,再加上一点点运气……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弗兰克·德雷克在1961年曾提出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方程,用以估计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多少外星文明,该方程式的出现通常被认为是寻找外星智慧生命新时代的开端。但几十年后,弗兰克·德雷克承认自己的估计过于保守,因为他认为,不但围绕着恒星运行的地外星球有可能存在生命,那些流浪行星上同样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超越适居带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一个星球想要孕育出生命,首先需要具备两大重要条件——一是某种液体溶剂,有助于在细胞之间运输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矿物质和其他物质;二是生物体可以获取的能量来源,使其能继续生存和生长。
  地球距离恒星足够近,拥有液态水的海洋(满足溶剂需求),以及能保证充足光合作用的可见光来源(满足能量需求)。如果地球离太阳太近,光线就会过于强烈,海水就会沸腾;如果地球离太阳太远,海洋就会结冰,植物就很难获得足够的光能来转换成化学能。事实上,地球的位置非常完美:既不太热,也不太冷,正好处于天文学家所谓的“宜居带”或“适居带”当中。这样的行星是生物体的天堂。
  长久以来,科学家在搜索地外生命的时候,始终聚焦于像地球这样的适居行星;那些围绕恒星运行,但处于传统适居带之外的系外行星;或者那些可能具有与地球不同生物化学特征的行星。但有学者认为,这样的策略使得搜索范围受到了限制——这颗行星为什么要绕恒星运行呢?如果这是颗流浪星球,那它是否可能存在生命成分?

流浪的生命


  2019年,一篇发表于《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的论文,分析了在流浪行星外冰层下海洋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该文章认为,如果一个类地行星被抛出其恒星的轨道,就会形成一个外冰层,星际空间的寒冷会使其海洋无法完全保持液态。不过,冰层也可以使行星内部与寒冷的外部环境隔绝,就好像给行星盖了一床毯子。而在行星的核心深处,放射性元素将继续产生热量,由内而外使其升温。
  这种外部绝缘和内部加热的共同作用,可能会保护流浪行星的海洋不被冻住。举个例子,如果现在的地球被抛出太阳系,其本身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可能不足以阻止海洋结冰,地球也可能没有足够的水或地热活动来保证生命的存活。但科学家认为,如果地球是在形成后不久被抛出太阳系的话,当时地核中会有更多的地热活动,液态水海洋可能会继续存在。
  此外,在其他少数几种情况下,流浪行星也仍然能够维持液态水存在的温度——如果这颗流浪星球拥有稠密的氢气大气层,它将起到毯子的作用,甚至可以让液体存在于星球表面,而不是在厚厚的冰层下;或者,如果一颗行星从恒星的轨道上被抛出,而它还附带着一颗卫星,那么这颗卫星就可以在行星潮汐力引起的摩擦中保持温暖。


在一些十分活跃的星系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黑洞,当有物质落入黑洞中时,会释放出強烈辐射。

  因此,在流浪行星上,溶剂的需求可能会得到满足。但还有一个缺失的因素,那就是在可能有液态水的情况下,生物体代谢的能量从哪里来?它们从哪里获得维持自身生存的能量?

惊人的平衡


  为此,天文学家设想了一个不太可能的能量来源。
  在一些十分活跃的星系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黑洞,当有物质落入黑洞中时,会释放出强烈辐射。如果流浪的行星靠近这个活跃星系核心时,就可以利用黑洞发出的辐射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这种辐射在产生光合作用时,与极端紫外线对细胞的伤害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土壤或行星表层深达数米的海水,可以作为屏障,保护地下或海洋的生命不受紫外线辐射,同时允许足够的可见光通过,以促进光合作用。科学家认为,一个活跃的星系核(超大质量黑洞)或许能够支持一颗离星系中心不到1000光年的流浪行星上出现生命(相比之下,地球离银河系中心有25000光年)。
  在这样一颗流浪行星上,生命会是什么样子?你可以想象它们会比微生物更大,但或许没有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最复杂的生物那么复杂。在那里,我们可能看不到海豚,或任何类似的高级物种。
  不过,即使满足了以上所有条件,我们能否在不久的将来探测到地外行星上的生命迹象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对于流浪行星就更加困难,因为天文学家不能像研究典型系外行星那样,把来自母恒星的光作为可能的生命迹象信号。但即使在地球上,我们也惊叹于极端微生物能在环境最严酷的角落中生存的能力;那么在黑暗寒冷的星际空间,在一颗流浪星球上,为什么就不能出现同样极端的生命呢?
  粱衍军荐自《新浪科技》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刘震云写过《头人》《官人》《官场》《单位》等官场新写实,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官场文化以及官场生态有着非常独到、细腻、鞭辟入里的刻画,可谓穷形尽相。《做菩萨就盼有人烧香》显然也属于此类书写。不过时过境迁,如今这类题材的写作,已然失去当初的思想冲击力,缺乏新鲜感,如果用历史主义的眼光来看,这篇小说的主旨面向比较陈旧,没有挖掘出官场文化新的意义生长点,也没
期刊
该文对中国国有企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国有企业实行ESO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将中国现已设计或试行ESO的各相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国有企业实行ESO的特点和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总结.在最后一章,该文对设计实务中的重点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保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适用于部分国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不仅对部分上市公司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对非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沉醉于一声不吭的花海  一副很自由、真自由的模样  春天的花海是碗毒药  只是让我们暂时忘却还在人间  保持欢笑吧,希望不要醒来  尘有其属,花有其主  离开时,请留下你沾惹的灰尘和花粉  弹弹帽,拍拍衣,干干净净回  春回岁月不回。春来无恙  矮石笋  无须阳光也能生长,滴答滴答  暗处的泪水,在心空处结石  像无色珊瑚有点美,嗖嗖的冷美  指指天!告诉你这是上天的授意  就该长在这个不该长的地
期刊
肖伟提为主任已有半年了。在未提之前,他就非常向往这个职位。见他的老主任受到同事的恭敬,就艳羡不已!为了这个美好的憧憬,他下了些功夫。老主任年逾花甲,退休势在必行。肖伟明白,要接他的班,关键在于老主任。可老主任对他并不“感冒”。他虽然是个党员,可他没有科研成果,连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也没有。而老主任是省内有名的植保专家,对利用生态平衡,以虫治虫有所贡献,老主任爱才,但有他的局限。肖伟早就窥见了他的心思,
期刊
1  天色朦胧了,贵妃才来,料到她会穿某件长袍,果真如此。近来她买了许多种款式的文艺范儿服饰。其实她不大适合这类宽松款,人不算胖,有点壮,上身丰腴,臂膀宽。我选的座位靠路边,一排小巧的榕树伸向远方,尽头是一条大江。她站在树下摆弄手机,前胸顶起袍子,好像悬挂着一道白色幕布。她站好一会儿了,为查清楚什么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能不能先坐下点菜,等你半小时了。”我说。  “我一定要查清楚到底啥意思
期刊
人,可能存在选择性记忆吧。这些年,我忘了很多东西,稻乡米粮事留给我的印象却一直清晰如昨。  一  那是一块大山与大水之间的丘陵地带。山是千里大别山,水是万里长江。山的东面,并不沿江,离长江尚有百十公里。一根纽带维系了大山与大水,这一对山水由此又多出一重亲戚关系。  纽带是一条河。在当地,它可是一条大河。当然,跟长江比起来,它只是一条小河。它是长江中游的一条支流,名叫皖河。  皖河从山中来,奔赴长江
期刊
2020年11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的通知》,安徽省来安县舜山镇林桥村名列其中。林桥村地处皖东江淮分水岭,面积11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组,1088户,4200多人口,特色产业是苗木种植。经过50多年的发展,苗木种植已达12000多亩,大小苗木花卉年销售8000万余棵。  ——题记  一  1973年立冬这天早
期刊
一  孔融到广州开了几天的学术研讨会,回来一进家门,发现室内空荡了很多,突遭打劫一般,顿感整个人矮锉了下去。打梅月电话,梅月不接。不得已到L大学教工宿舍找梅月。梅月原先的宿舍已被两个复习考研的女生暂住了。孔融问,韩老师呢?韩老师不在这里住了?学生说韩老师好像在外面住。  孔融寻思着梅月肯定就住在附近小区,又拨梅月电话,梅月依然不接,接着打,不停地打,电话到底通了。  “月,你将家搬个半空,到底什么
期刊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entral Committee, convened from November 8 to 11,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major achievements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100 yea
期刊
世界上没有一种表情,比笑容更具有感染力。当心情不佳的时候,对着镜子,一个笑容,不仅能帮人驱散心理上的阴霾,也是处事豁达的表现。当面对旁人,一个笑容,不仅能给人心灵上的舒适感,也是有修养的体现。笑分程度,也分场合。与陌生人见面,莞尔一笑,是礼节;遭遇尴尬,抿嘴而笑,是尊重;恰逢知己,哈哈大笑,是亲近……笑洋溢在脸上,透在眼神里,讓看到的人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