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髌骨粉碎性骨折行髌骨完全切除后对双侧膝关节远期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侧髌骨粉碎性骨折行髌骨完全切除后对双侧膝关节远期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4月行髌骨完全切除术治疗的24例单侧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9.9岁(21 ~83岁);左侧13例,右侧11例.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双侧股四头肌肌力、髌骨上缘近端10、20 cm处大腿周径,应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并行膝关节X线摄片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评估膝关节退变情况.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7.3年(11~26年)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健侧髌骨上缘近端10、20 cm处大腿周径平均分别为(44.2±6.5)、(58.2±5.8) cm,患侧分别为(42.1±5.9)、(57.0±4.9)cm,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股四头肌肌力均为5级.健、患侧膝关节AKS评分平均分别为(159.2±11.6)、(155.0±14.9)分,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8,P=0.058).骨关节炎按Kellgren-Lawrence分级:两侧骨关节炎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损伤按Recht标准分级:健侧膝关节软骨损伤重于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髌骨粉碎性骨折行髌骨完全切除术后,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功能远期可以恢复至与健侧相当的水平,但会加速健侧膝关节的退变。

其他文献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1月17日揭晓。
期刊
期刊
负压封闭引流(vacc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充分引流、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创面治疗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的治疗。但关于VSD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不少误区、相关基础研究工作亦相对滞后。因此,为提高VSD技术的基础研究水平、提高临床应用治疗效果、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VSD技术临床应用标准与规范,《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与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将联合举
期刊
日本研究人员7月1日在美国《组织工程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仅利用干细胞的培养液就实现了动物受损骨骼的再生。而以往实现骨骼再生,需要利用来自骨髓的干细胞。
期刊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2年,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业有成!
期刊
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目前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医疗机构必须与药品企业签订廉洁协议,明确不得收、送商业贿赂。
期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年第一季度定稿会暨华东区编委会已于2012年3月10-1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蓝天清水湾国际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承办。本刊副总编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曾炳芳教授,本刊副总编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卫民教授,本刊副总编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钢教授。
期刊
目的 利用数字技术对骨盆后环结构进行解剖学测量,为经骶髂关节置入S1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68例成人骨盆(136个半骨盆)的16排螺旋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利用软件自带测量工具测量S1椎弓根宽度、高度、进钉点的位置、进钉方向,以及螺钉的长度和直径,并比较男女性、左右侧及 <5
目的 观察生长分化因子-5(GDF-5)对内侧副韧带(MCL)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10周龄SD大鼠MCL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GDF-5,分为4组:0 ng/mL组、10 ng/mL组、50 ng/mL组、100 ng/mL组,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羟脯氨酸测试盒测定细胞总胶原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与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
6月29日上午,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衙,3位航天员健康出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天在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