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术后评估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WD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脊柱胸腰段因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及受力特点成为脊柱骨折的多发部位.对于不稳定骨折,解除椎管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是手术的最终目的.内固定仅能提供脊柱暂时稳定性,只有骨性融合才能使其长期稳定.随着植骨技术应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对植骨融合的必要性、植骨类型及存在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然而是否植骨,如何植骨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期刊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近日在北京说,中国内地近两年共对4.2万件生产销售假药行为行政处罚立案。他承诺,将保持打击假药高压态势,对涉案企业绝不姑息。
期刊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军队医院,先后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骨科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现已发展成为以创伤骨科为基础、以上颈椎手术及微创骨科手术为特色、各分支学科全面发展,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军队重点科室。现有主任医师、教授5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
期刊
目的 通过比较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VR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探讨改良PVP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97例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6例,女61例;年龄56~89岁,平均68.3岁;总计124个椎体,单个椎体骨折74例,2个椎体骨折19例,3个椎体骨折4例;胸椎7
目的 探讨应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SS)联合骶骼螺钉的三角固定技术治疗Tile C 型骨盆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USS联合骶髂螺钉的三角固定技术治疗22例(25侧)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21~48岁,平均31.2岁;骨折按照Tile 分型:C1型9例,C2型7例,C3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1 d,平均11.2 d.根据Matt
目的 探讨可缓释诱导因子支架的制备及一期获取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冻干缓释支架,应用Elisa方法检测支架缓释诱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TGF-β2 (TGF-β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猪ADSCs,取2个细胞支架复合体,体外培养3周后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分布情况及软骨外基质的Ⅱ型胶
期刊
目的 探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壁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1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12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为26 ~60岁,平均3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均为前壁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5d,平均5.4d.手术均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6例患者前壁骨折块较大,采用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另6例患者前壁骨折粉碎,且其中4例伴有
目的 探讨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14例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1 ~67岁,平均45岁;根据Chiodo和Myerson提出的三柱分型,均为三柱损伤.合并内侧柱或外侧柱短缩的患者(各2例)辅以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皮肤软组织缺损者(2例)缺损区清创后予负压封闭引流(VSD)敷料覆盖;合并皮肤脱套者(1例)打薄脱套皮肤后原位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1月17日揭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