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传有一位名叫公英的姑娘,因患了一种难以启齿的病——乳痈,而被父母逐出家门。姑娘有口难辩,羞辱难忍,遂投河自尽,幸被下游一位老渔夫相救。得知公英的不幸遭遇后,老人就到田野里采来一种开黄花的草药。经过几天的内服外敷,公英的病竟然完全康复了。为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公英跪拜老人为义父。因老人姓蒲,故公英姑娘便改名蒲公英。后来,人们用这种草药治疗疮痈肿毒,并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这种草药由此得名“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舌状花。其果实成熟后形似一白色绒伞,可随风飞散。据分析,每百克蒲公英鲜品中含蛋白质4.8克,碳水化合物5克,脂肪1.1克,钙216毫克,磷39毫克,铁10.2毫克,核黄素0.39毫克。此外,蒲公英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寒、味苦,可入肝经、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退黄、通淋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蒲公英提取液还可抑制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和真菌。那么,蒲公英到底可治疗哪些疾病呢?
1.急性乳腺炎:取干蒲公英60克(鲜品90克),金银花15克,粳米50克。先将蒲公英和金银花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药汁将粳米煮成粥。每日服2次,可连续服3~5天,同时还可将鲜蒲公英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敷2次。
2.口腔溃疡:取鲜蒲公英100克。将蒲公英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次用药汁含漱后咽下,每日可漱3~4次,直至痊愈。
3.急性结膜炎:取蒲公英30克,菊花15克,霜桑叶10克。将上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两次服下,可连服3剂。
4.脓疱疮:取鲜蒲公英适量。将蒲公英洗净后捣烂、挤汁。每次用棉签蘸取药汁涂搽患处,每日可涂7~10次。
5.痔疮肿痛:取鲜蒲公英100克,冰片粉3克。将蒲公英捣烂如泥状,加入冰片粉后混匀。每日1次,外敷患处。
6.无名肿痛:取鲜蒲公英200克,蛇蜕10克,冰片粉5克。将蒲公英捣烂如泥,将蛇蜕焙干后研成细末,然后将各药混匀。每日1次,外敷患处。
7.下肢溃烂:取蒲公英、野菊花各25克,葱白3根,艾叶15克,白糖适量。将前4味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用棉签蘸取药汁外涂患处,并撒上白糖,然后用纱布包扎,用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
8.热性便秘:取蒲公英10~30克。将蒲公英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50~1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服下。
9.赤白痢下:取蒲公英30克,白糖适量。将蒲公英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加入白糖。每日1剂,分2次服下。
10.小便淋沥涩痛:取鲜蒲公英适量。将蒲公英加水浓煎成膏。每次服1匙,每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