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已进入媒体的娱乐化时代?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0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病毒式”蔓延的《中国好声音》,标新立异,打破本土一贯的娱乐手法,大获成功,这仅仅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娱乐”盛宴,亦或是标志着媒体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本文以此疑问为基础,在思考媒体的娱乐化对受众日常社会生活的介入影响之外,更反思整个媒体行业的娱乐化倾向对社会精神指向的侵染。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 媒体 娱乐化
  这是一份精彩、有力、难以辩驳且非常重要的预言:公共话语只能诉诸于娱乐的方式出现,娱乐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成为文化精神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毫无怨言,无声无息,乐在其中的成为娱乐的附属物,便也就预示着合理化娱乐时代的正式到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制造了一幅皆大欢喜的生动图景,供受众观赏、回味,而媒体对后好声音时代的舆论总动员,更是不遗余力,马不停蹄。此情此景,脑海中就不由得会联想到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的忧虑:人们会渐渐的崇拜那些使其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①。
  《中国好声音》以区别于以往所熟知的音乐选秀形式,火热了2012年夏季的娱乐舞台,它的急速蹿红所引发的舆论争议,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娱乐的时代?
  为娱乐买单——我愿意
  我们的媒体正在进行着与之前美国同样的实验:让人们投身到电视插头所带来的各种娱乐消遣当中去。既然“魔弹理论”的叙述方式已经让受众觉得过于赤裸,那我们就借“有限效果理论”的手,让大众为媒体投资生产的娱乐内容买单。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购自全球热播的另一个娱乐原版《the voice of Holland》,其中,突破传统选秀节目的最大特色就是他的盲选阶段,让观众自认为置身于一个真正以“好声音”为选择标准的正义舞台,并且,节目的整个比赛过程中将其盲选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加上巨额的资金投入,四位背对参赛者,面对观众,来自不同音乐风格和领域的评选导师,高识别度的V型logo,环形的观众舞台,亮丽的灯光,重复播放,充斥网络媒体页面中心位置的宣传画面……,视觉盛宴的一波未平,听觉冲击的一波又起,让大众忙着欣赏,忙着感受,忙着欢呼,只觉得内心的各种希望和理想,随着舞台上歌手的演唱和评委的配合点评,也开始骚动不安,仿佛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也即将实现,成功也就触手可及。“媒体”成功了,“娱乐”成功了。他们仿佛在高喊着:“你看,他们依旧是我们的‘奴役’”。
  媒体为我们创造的娱乐“幻像”,得到了比他们投入的多得多的回报——如果我们被“幻像”满足,回到现实后的思考能力和思考主动性就可能会日渐消沉,一旦媒体停止制造,我们的迷茫和不安就是毒药。
  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娱乐化实现
  有限效果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不能直接改变受众对事物的态度,因为有许多因素对受众做出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以及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群体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层次可分为:生理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再看《中国好声音》,真的很好的利用了上面的两种理论。现在的人们需要强调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决定能力,被动的接受者身份,在他们听来并不顺耳,日益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共同点在于:盈利和利润。若明目张胆的以商业模式盈利,定会招致受众对媒体社会责任的追究,针对媒体的讨伐也就开始。然而这个游戏已经进行了许久,媒体通过扮演与受众同甘共苦的知己角色,利用媒体本身的社会资源,好像在千辛万苦的满足大众的基本需求,声嘶力竭的声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疾苦,悄悄的积累了越来越多驻足于台下的围观者,他们热泪盈眶,感激不尽。实际上,台上的呐喊确实与他们无关,现实中面临的困惑依旧存在,没有一直的掌声,也没用一直为你亮着的镁光灯。
  《中国好声音》的盲选特色,确实给予了所有的参赛选手起点的公平,我们予以肯定这一点释放出来的正面信息,但转过身来,仍旧是娱乐的时代。背过身,这个舞台不在乎你是否是音乐专业出身,不在乎你是否高矮胖瘦,正常或残疾,美丽、俊俏或姿色平庸无奇,它对这个看中表象的社会在乎的一切外在置若枉然,只要你有梦想、理想,喜欢和热爱歌唱,就可以来参赛,你看,在这里可以得到尊重、认可、自我实现。但转过身,它却在乎你的故事够不够让导师落泪?导师的选择是不是足够具有争议?选手这个或那个的去留是不是足够延续观众的激情?这个舞台只用了一首歌的时间就满足了我们所有的内心需求,我们却用了所有剩下的时间回味这种满足带来的虚假“愉悦”,那么真实,那么讽刺。
  时代不断变迁,尝试拔掉电源插头的努力归于徒劳,人们一如既往的相信,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朋友,文化的一部分,总会带我们进入理想的天堂。那游戏的结果呢?
  欢乐的监狱
  谈论一个众人关注且皆都认为无害的东西,必须要提高嗓门,声严厉色,才够引起别人的注意,但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被误解,认为是“悲观主义者”、“杞人忧天”。对于监狱这类的东西,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如果置身事外,就必须对里面关上的东西提高警惕,以免被其污染、祸害,如果置身其中,当监狱的大门即将关闭的时候,就要奋起抵抗。要是还有下面的第三种情况:如果监狱里面充满欢笑,甚至是在监狱以外从未见过的欢乐景象,完全看不到,也听不到一丁点儿关乎痛苦的痕迹和声响,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拿起武器,自我保护?
  《中国好声音》以病毒式的传播速度,声势浩大的媒体宣传,独特的节目形式,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引发越来越多的围观者,其实声音本身是捕捉不定的象征性事物,要评定其“好”声音与否,不是坐在台下的四位娱乐圈名人能够一语定夺,全然成了一个老偶像选择新偶像的测试,区别是,从原来的小教室搬到了大舞台,从只有评委和选手到后来还有了观众,这性质就不同了。即使能够保证节目的模式具有不可复制性,但实际上,在转过身来之后,作为能够影响评委选择的因素已经被选手复制使用了。这个舞台也就形同于标题所比喻的“欢乐的监狱”②明明是一场娱乐的盛宴,却偏偏要标榜励志和正义;明明是一场偶像制造偶像的情景剧,却偏偏让参赛选手和观看者当成是至关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好在人群之中总还是有那么几个清醒、理智的,没有顺从的只去享受发现了一个没有痛苦只有欢笑的“监狱”的惊喜,明白这还是一个监狱,而这几个仅有的明智之人,却是想着如何利用这点“聪明”,从制造这“欢乐”的人那里得到些好处,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不聪明了。
  结语
  如果《中国好声音》仅仅是制造了2012年夏季一场娱乐狂欢的烟雾弹,质疑媒体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未免有点大题小做,问题在于它被定义为“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这是否就意味着媒体的娱乐包装并不再局限于包装娱乐本身,而是开始涉足严肃的公共话语领域。对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没有深刻意识的普通大众,因为不能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被媒体娱乐化包装的信息所左右和控制。媒体的娱乐化不仅要为大众所警惕,更应该被整个社会及这个社会的媒体所警惕,如若“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那么,一切的公共事务就真的会形同杂耍。□
  参考文献
  ①[英]阿道司·雷纳德·赫胥黎:《美丽新世界》,重庆出版社,2005
  ②[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好文风的  境界就是娓娓道来  新闻报道要在大局下思考,但是要用一种平实的方式叙人、叙事,这样写出的报道才能更深刻,才能和读者贴得更近。要做到娓娓道来,必然就得短、实、新。  文短气不亏。字少了,但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更会取得好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报道都得短,长的就不好,这主要是根据新闻价值而定。磨盘砸碾实打实。新闻应该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用一种实实在在的、引人入胜的方式传播给读者。所以改文
【摘 要】微博是网络媒体中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对体育新闻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浪网球V”作为细分化的体育专业微博,既有报道迅速,传播生动的优点,也存在缺乏深度,定位模糊等问题。本文从分析微博内容,考量传受关系等角度探讨了微博体育报道的特点,并对微博平台在体育报道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微博 体育新闻 体育报道  微博参与体育新闻报道已成为趋势。微博上涌现出各类体育微博,推动了微博体育
【摘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作为地方党报,经济新闻理所当然是新闻报道的主角。那么,如何通过老百姓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反映未来经济生活的走向,用最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讲述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济故事,成为党报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一篇经济新闻稿件的采編为例,对如何让读者爱看经济新闻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方党报 经济新闻 读者 采编  以
【摘要】21世纪以来,以数字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对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在各种新技术的推动下,纪录片制作理念与方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以《大明宫》为例,简要分析在数字与网络背景下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发展策略。该片上映以来,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入围了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影片提名,角逐最佳视觉奖;获得第14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
【摘要】灾难性新闻因其具有重大性、突发性、灾难性、连续性、震憾性、刺激性等特点,往往会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处理重大灾难性新闻,媒体的“个性特质”是决定其在这场新闻战中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者就近年合肥晚报编辑处理部分国内重大灾难事件报道的做法谈谈自己对如何在重大灾难新闻报道中打出个性牌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灾难性新闻 报道 个性牌    重大灾难性新闻通常指对给人类带来重
【摘 要】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广播战线上新闻记者的认知水平和媒介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新闻广播事业的发展。因此,提升广播记者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新闻素养、知识素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提升  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化的深入,我们面临的舆论生态以及新闻媒介的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变化,对广播记者而言,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是要构建
【摘要】地理标志近年来已经成为农业领域和农产品市场中的热点词汇。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品质特色的标识性、长期发展的历史性以及产品品牌的集团化等特点。地理标志农产品在进行品牌传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品牌缺乏特色、品牌定位模糊、传播渠道单一等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品牌发展战略。  【关键词】地理标志 品牌传播 农产品 品牌建设 发展策略    近年来地理标志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一方面,地理标志
党报如何引导网络舆论    明确职责。媒体要从维护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宣传解读党的执政理念和方针政策,把文件语言转化成新闻语言,进而转化为普通网民喜闻乐见的语言。  抓住本质。对舆论热点要具体分析。许多热点舆论掺杂人为炒作、对社会的偏见甚至不良情绪,但同时反映出对党的执政理念的认同、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对司法公正的企盼、对腐败现象的讨伐,本质上是积极的、建设性的,要
从前,有一只小蚂蚁,非常有理想,它总想着做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好扬名立万,光宗耀祖。  它先是和猴子学数数,但只学了三天,便放弃了。又跟熊猫学健美,但不久又放弃了。有朋友就问它,你到底想学什么啊?小蚂蚁说,能迅速实现自我价值的,我才学。  后来小蚂蚁慢慢长大,他突然发现,自己居然什么都没有学到,只好整日郁闷地躲在洞里。转眼,秋天已经到来,其他蚂蚁都在为自己准备冬眠的食物。小蚂蚁没有动,不是它不想,
【摘要】“读图时代”一词在上世纪90年代末首次提出,至今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文章,其中研究的焦点是对视觉传播的种种质疑和争论。本文在收集大量近现代画报研究资料的前提下,以史为证,对“读图时代”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做了一个简要的概括。  【关键词】读图时代 画报 图画    我国关于“读图时代”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8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序中。当时,这套共计六本的由台湾引进的原版图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