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问题意识;创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110-01
新课改指出,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众所周知,探究性学习的实现是以问题为起点的。问题作为思维的起点,在有效的思考、探究、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获得问题意识的发展。因此,我在组织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以故事性问题情境、探索性问题情境、生活性问题情境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帮助其养成问题意识。
1.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思考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是在随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是以学生整体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等为基础,进行创设的。简单地说,教师所创设的物理问题情境,需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此才能使其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就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为其问题意识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共振”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为学生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在1906年,一支全副武装的沙皇军队出现在了俄国的首都,昂首挺胸,不可一世地通过爱纪比特大桥。这座大桥异常的坚固,就算千军万马从上经过都没有事情。但是,正当沙皇军队的指挥官得意洋洋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一声巨响,大桥开始崩塌,官兵在桥上四处奔跑,最终还是掉进了水里。在战争结束之后,专家们对大桥的崩塌进行了研究,发现,大桥的崩塌不是人故意造成的,而是这支军队造成的。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兴致高昂,随着研究结果的说明,其在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为什么是军队造成的大桥崩塌”呢?在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们自然会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
2.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起点的。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根据教学所需,往往会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学生面对这些问题,不加思考地可以从教材中探寻到问题答案。如此课堂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学生难以经历问题思考和探究,其问题意识的发展自然受到限制。面对这种情况,我在组织物理教学互动的时候,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分析,回归其“探究”本质,尝试立足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以极具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从而使其在体验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所学,获得问题意识的发展。以“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为例,因为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是以其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拓展旧知识以此引出探索性问题。具体地,我在课堂教学之初,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电路图片,借此引导学生在观看中,对所学过的电路组成知识进行复习。在学生调动其已有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我趁机提出这样的问题:组成电路的基本部件有哪些呢?当多个电器同时存在于电路中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对其进行连接呢?在这样探索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迁移旧知,进行新知探究。在其探究的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内容,为其提供了开关、小灯泡等,鼓励其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串联和并联,以此总结各自的特点,既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又加深对所学的理解。
3.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驱动学生解决问题
物理是源于生活,为生活提供服务的。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之所以能在掌握物理知识,但无法对其进行运用,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割裂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导致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难以建立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自然就无法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在组织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回归生活,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性的问题情境,借此使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思考、探究生活问題,并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在学以致用中获得问题意识的发展。以“惯性”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汽车运行过程中的惯性场景,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疾行的汽车在刹车的时候,人会向前倾呢?以此使帮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辅助下,建立对惯性的认知。在新知教学之后,我继续提出这样的生活问题:在汽车突然刹车、开动、转弯等的时候,乘客的身体向什么方向倾倒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怎样做呢?借此使学生在知识应用中解决问题,积累生活经验。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遵循课改要求,积极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比如,故事性问题情境、探索性问题情境、生活性问题情境等,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峰.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181-182
[2]牛宝元.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