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爱情悲剧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城三月》是萧红于1941年创造的一篇中篇小说。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地主阶级家的少女翠姨,青春明媚、对爱情充满憧憬,但却因为自身、旁人和封建制度、社会的原因,失去了爱情的希望和追求,最终香消玉殒的悲凉故事。翠姨代表了五四运动后处于新旧交替中的女性对于世俗的打破、爱情的向往,同时也真实地反映出大多数女性的爱情以悲剧结束的残酷事实。
  关键词:翠姨;爱情悲剧;内部原因;外部原因
  指导老师:缪军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
  《小城三月》中的翠姨,是地主阶级家的小姐,她温婉、善良,在青春明媚的年纪对爱情充满了希望。但在四十年代,一个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社会地位仍处于一个萌芽阶段,封建制度的残余仍影响着人们,翠姨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注定是不能收获所希望的爱情的。导致翠姨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与禁锢。
  一.内部原因
  1.翠姨的性格
  翠姨的性格是导致其爱情悲剧的一大原因。首先,翠姨是一个青春明媚、不谙世事的少女。翠姨虽然辈份上是“我”姨,但是却也不过十七八岁,她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翠姨订婚后接受了十多万的聘礼,竟心安理得地用了起来:穿了两次的流行市布大衫就不要了;有两对珍贵的耳坠子,“我”的母亲也不过只有两对。而当三年订婚期满后,对方要娶她时,才明白自己是真的要被迫嫁给一个只有过几面之缘,又小又黑的男人。
  其次,翠姨的谨慎的性格,封闭的内心也使得在爱情的表达上过于含蓄、委婉。翠姨面对自己喜欢的绒布鞋时,将自己的喜爱藏于心中,不告诉其他人,甚至是与她相亲昵的“我”。少女隐藏住自己的小秘密,当面对爱情时,翠姨也同样将感情内化于自己的心中。“哥哥在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听些”,这其中透露着少女对于自己倾慕之人的一些小心思。翠姨将自己的小心思埋藏在心中,只可以从她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中窥探一二,哥哥又怎么会接收到她的好感信息呢?这无疑阻碍了翠姨与哥哥之间感情的发展。
  最后,翠姨性格犹疑不决、胆怯敏感。当面对爱情时,翠姨显得同样的胆怯。她没有将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告诉祖父母或是“我”的母亲;她面对未婚夫家的催婚只默默地糟践自己的身体,没有想过去争取;而当她病得严重的时候,哥哥来看她,她也只是像林黛玉般哭了起来,明明想对哥哥诉愁情与感谢,但却只一个劲地表示对哥哥母亲的感谢及爱意。这些都说明了面对爱情时,翠姨的脆弱胆怯,这注定了她爱情的悲剧性结果。
  2.翠姨对于爱情的想法
  翠姨对爱情的初衷不纯,对爱情的决心不够。翠姨并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相比于不堪的又丑又小的订婚对象,仪表堂堂的哥哥瞬间掳获了她的心。哥哥长得好看,他还是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大学生。翠姨觉得“到底是读大学的人好,不野蛮,不会对女人不客气,绝不能像她的妹夫常常打她的妹妹”,翠姨想要的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大学生,而不是出于真正对哥哥的爱。在拥有对爱情的憧憬与希望后,翠姨也没能够像个勇敢的新时代女性一样去追求爱情,并倾尽全力守护爱情。在她去世后,“我”的母亲才明白翠姨不想嫁人的心,并为之叹息。翠姨若是勇敢地像家庭表示自己对于爱情的希望与决心,她很可能会如愿以偿,而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了。
  二.外部原因
  1.封建思想的维护者——长辈们
  翠姨的祖父母、“我”的母亲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一方面,小城镇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这些长辈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这些新的风尚、新的思潮。“我家算是最开通的了。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北京和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了,他们开了不少的眼界。回到家里来,大讲他们那里都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同学。“因此在我家里一切都是很随便的,逛公园,正月十五看花灯,都是不分男女,一齐去。”这些长辈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去接受新式教育,说明他们开始慢慢接受新思想,在男女观念上不再像过去那样苛刻。在服饰、教育这些不触及本质问题的事物上,他们显得和蔼可亲,但是,另一方面,一旦触及到有关于封建伦理道德等一系列封建社会根源思想时,他们变得面目可憎起来。他们始终没能摆脱压抑禁锢着他们的封建思想。因此,他们会为自己的子女定下娃娃亲,认为女子还是要以家庭为重,封建家庭观念毒害着他们;毫不关心子女的内心生活,体察不到翠姨内心对于婚姻的抗拒,最终还是将其送上了婚姻的刑场,直至将翠姨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2.爱情的对象——哥哥
  首先,哥哥在《小城三月》中的形象是一个接受了新式教育的见多识广的新青年,他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对于翠姨有着好感,但是这份好感却没能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牢固的爱情,这也使得翠姨与哥哥之间爱情的根基并不稳固。其次,接受新式教育的哥哥也没能彻底摆脱封建礼法规范的束缚。“哥哥没有准备,就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他不知道现在应该是保护翠姨的地位,还是保护自己的地位。”可以看出,哥哥虽然接受了新式思想的熏陶,但行为上仍是封建时代男子的作风。他或许是觉得男女授受不亲,被即将推门而入的祖父看到不合适;或许是太过于怯懦,不敢光明正大地保护翠姨,诉说所爱,这也是哥哥性格中最致命的一点。
  3.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对于《小城三月》,可以肯定的是文中的小城镇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但正是因为新思潮的涌入不够彻底、不够坚决,才导致了翠姨爱情的悲剧。文中的背景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后,新风尚、新文化、新思想开始影响国民,但是,思想、习俗的冲突并没有完全被人们所接受,新旧思想交替的动荡演绎出翠姨的悲剧爱情。文中的女性开始讨论衣服、配饰;笛子、箫、日本琴、风琴、月琴在国民家中出现;网球等运动也开始兴起。翠姨的家族也受到了运动的冲击,伯父参加过维新革命,哥哥接受过新式教育。翠姨在小城中渴望读书,作为一个未曾接受过教育的女子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这也使得她开始有了对于爱情的意识,这也是她爱情悲剧的起源。在订婚三年后,翠姨被母亲带去哈尔滨办嫁妆,哥哥介绍了同学做她们的向导。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机会,讓翠姨见识到了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激起了她对于知识的渴望,对新世界的向往,这也使得她对于嫁给一个又小又黑的男人感到极度排斥。若是没有见识到新事物、接受新思想的洗礼,翠姨可能会是一个在小城中听天由命的传统封建女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是她谨遵的训诫,为爱而死亡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在她身上。
  追根究底,小城中的人们未能完全接受新思想的洗礼,翠姨这样一个女性不敢大胆追求爱情,诉说自己的个人意愿,都在于封建思想的顽固性。经历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的中国,封建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是几场革命就可以推翻的。“假若有人在她的背后招呼她一声,她若是正在走路,她就会停下;若是正在吃饭,就要把饭碗放下,而后把头向着自己的肩膀转过去,而全身并不大转,于是她自觉地闭合着嘴唇,像是有什么要说而一时说不出来似的”可以看出翠姨是一个温婉、谨遵旧社会对女子要求的这样一个女子。她虽然对新衣服感兴趣,对学习知识感到渴望,对爱情的意识开始萌芽,但她始终逃离不出封建制度的禁锢。作为一个传统女子不敢打破世俗,最终只能以死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爱情的最后一点执拗。“她自觉地觉得自己的命运不会好的。现在翠姨自己已经订了婚,是一个人的未婚妻;二则是她是出了嫁的寡妇的女儿,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多少遍,她记得清清楚楚。”翠姨因为先前买绒绳鞋就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命运是不会好的了,而如今更是连同自己是二嫁寡妇女儿的事实一起牢记于心,相信封建迷信、封建伦理说,足以说明封建思想扎根于翠姨心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被彻底改变的。周围的人也深受封建思想的禁锢,祖父母为翠姨包办婚姻;哥哥在面对翠姨临终前的“表白”时,手足无措,不知道是要保护翠姨的地位,还是保护自己的地位。封建伦理道德、封建贞操观念、迷信思想,这一系列的封建思想禁锢了每一类人的脚步,最终导致了翠姨的悲剧。
  参考文献:
  [1]蒋祎玮.女性的爱与绝望——《小城三月》细读[J].牡丹,2017,(20):41-43.
  [2]杨昌俊.《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兼议单恋或互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6):106-107.
  [3]钟茹霞.论萧红女性意识的转变——以《生死场》和《小城三月》为例[J].文艺生活,2017(8):3-4.
其他文献
南风曳雨绿参差,正是花红柳翠时。  水稻迎温增艳色,农人挥笔赋新诗。  钟情律海千篇雅,惬意田园一梦痴。  阡陌纵横天地阔,吟山寄韵咏神驰。  农 语(通韵)  二月清風冷且寒,农时不待又开篇。  大棚订扣急除雪,床土抠筛早置田。  切盼春花舒绿叶,乐闻硕果覆荒川。  感怀劳日辛流汗,寄语佣金胜利年。
凉风搅弄着热浪  冷绿的杂草浮动着金辉  这个夏天 在燥热中遇到了文学  启程 离乡 独在异乡  床榻上呼出的热气中有了思念  冰凉的汽水进入胃里流淌着  混入皮囊下的羁绊里  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在逃窜  而我 让照在屋脊上的骄阳使气体消散  皮膚上的汗水裹着孤独也在蒸腾  那池塘中的荷花盛开败落  苍穹之下 野性之美从未衰败  瑰丽的金红色下我微微笑着  这一场离乡 在夏天中落下帷幕  美好也由此
风寒水冷的季节 许多人在风雪中停滞  风雪中泛起的光深入骨髓  北風闯入有一点唐突  一个人在篝火处取暖  未曾侵扰阔别后重逢的大雪  雪地上的光 眼睛里的霜  穿过草原 时间的链子暗自迁徙  风中的梅朵随落花雨翎飘飞  走过雪地 浮光掠过心灵  酝酿一场迟来的秋实 菊花残了一地  秋水消瘦在伊人眼波里  最怕霜冻提前 在孤寂的寒夜走向凋零  一枚叶温柔转身 甜甜地偎依到我的心
摘 要:《伤逝》中的子君是被启蒙者、“出走的娜拉”、涓生之妻,除此之外,鲁迅笔下的子君形象显出格外的空洞性。子君形象是涓生构造出来的,反映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失语处境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戕害。子君也可视为鲁迅的心理投射,子君和涓生是鲁迅心灵的两個侧面。鲁迅接续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以女性形象自喻,在集体无意识层面实现了性别借代。  关键词:鲁迅;女性主义;性别借代  作者简介:郭婕(199
摘 要:和歌(短歌)是日本的定型诗,并以容量短小,技巧丰富为特征,翻译难度较大。在和歌汉译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出现了金中、王向远等对歌体进行斟酌,考察了和歌翻译的形式。但对和歌之中诸如“枕词”“序词”“掛詞”应如何翻译这一问题鲜有涉足。本文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具体考察了名词休止这一和歌技法在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技巧。并总结出了高独立性、低独立性及无断句式三种类型的名词休止形式,分别对相应和歌进行了
摘 要:作为新生代诗人,海子坚守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并执著地探索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他的诗歌也由此体现出了史诗的品格,充满了炽热的感情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已经诗人对自我理想的极度张扬与对于庸常现实的深刻摒弃与蔑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为孩子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作品,明显体现了上述各特点。从语言表层来看,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牧歌式的田园生活的渴望与憧憬,以及诗人对美好人生的祈祷,语言浅显质朴,但对
秋來气爽晚风凉,草露晨昏异样光。  稻谷弯腰金穂饱,云霞映照石榴芳。  花边果实连枝艳,叶侧红颜荡袖香。  眼看荷残肥陌水,蒿茅苇柳有文章。
坐在房间弥漫的夜色里  静静怀想 思绪  打着补丁 雪片一样  纷纷扬扬 飘飘落落  内心 是片废墟  荒野 寒水 余烬  以及时间的睡眠等词句  在那里沉聚 交合  笛卡尔的壁炉 卡夫卡的地穴  梭罗的瓦尔登湖 海德格尔的黑森林  成为心中的圣境 暗示  而雪 落了下来  我能分辩 十二种清香  定格在书房二十四点的钟声里  那里有大音吗  那里有大象吗  那里 能向世界言说  心灵的天籁吗  
雨后天晴踏野川,碧空如洗现幽峦。  前观稻浪滔滔涌,后看樑波渺渺喧。  秋月吟風梳岸柳,枫花对影醉霜天。  豪情渴望登高处,再把新诗赋满山。
喜马拉雅的雪飘飘忽忽,就连从山底下飘上来的风也像刀子一样,就这样扑在脸上,脖子上,围巾上。冰冷的车把,凝成了一股气,哈一下,马上就成了冰花,再哈一口,冰坨坨,山地车的车把铝合金材质,变成了一块冰烙。  不小心舔一口,一定粘舌头。  滇藏线214公路这几天一直零下二十多度,每年的这个时候也差不多最冷的季节。  从邦达山顶上爬下,这条路很多人从车里探出头,看一眼,马上就掉回去,海拔高,车还是走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