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对抑郁大鼠海马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抑郁大鼠海马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月龄)32只,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氟西汀组(n=8 )、氟西汀+ LY294002干预组(n=8)、模型组(n=8)、对照组(n=8)。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自由进食及摄水5周。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测的多相应激方法建立抑郁建模。建模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2周,氟西汀+ LY294002干预组给予LY294002干预后,氟西汀治疗2周,模型组自由进食、饮水2周。实验第5周末所有大鼠(直接将大鼠断头处死,冰浴上取出海马)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结果

氟西汀组VEGF(0.98±0.13)、FLK1(1.09±0.21)、AKT1(1.05±0.05)、p-AKT1(1.01±0.13)较模型组VEGF(0.44±0.08 )、FLK1(0.37±0.15 )、AKT1(0.40±0.10)、p-AKT1( 0.53±0.07)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组海马VEGF、FLK1、p-AKT1较氟西汀+ LY294002干预组的VEGF(0.55±0.08)、FLK1(0.55±0.14)、p-AKT1(0.60±0.0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氟西汀可增强抑郁大鼠海马血管新生因子VEGF/FLK1、p-AKT1蛋白的表达,进而参与海马血管的新生,而氟西汀的这种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对Fischer等编制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简版进行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在研究国外相关问卷的基础上,选取了天津市1 657名成人被试进行问卷测试,验证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三因素模型,累计方差解释量为54.03%。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3维度模型,拟合度较好,χ2/df=2.94,RMSEA=0.04,CFI=0.97,GFI=0.98,SRMR=0.01,AGFI=0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术式对视觉发育的影响。方法对59例(109眼)先天性白内障行不同术式治疗,分为A组先天性白内障吸出联合后囊膜截囊术20例(36眼),B组先天性白内障吸出联合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25%,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CSVD在影像学方面主要包括近期皮层下小梗死,血管源性腔隙、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六个方面。CSVD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情感障碍、尿便障碍、
目的探究悦纳进取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悦纳进取问卷、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和一般资料问卷,对长沙市某综合医院1 800名职工进行测量。结果(1)医院职工的悦纳、进取和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41.71±13.92)分,(51.45±17.08)分和(84.55±21.48)分;(2)主观幸福感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职称、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7-硝基吲唑(7-Nitroindazole,7-NI)对正常大鼠抑郁样行为及n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与不同浓度7-NI侧脑室注射组,每组8只。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性应激(Chronic and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方法进行造模处理,采用不同浓度的7-NI溶液侧脑室注射
目的探讨安全感、自我接纳、自我概念、网络成瘾、焦虑、抑郁对网络成瘾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对220例网络成瘾患者的安全感、自我接纳、自我概念、网络成瘾、焦虑、抑郁等进行测评,以自杀意念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自杀意念[(12.65±5.72)分]与网瘾评估[(73.35±15.83)分]、抑郁自评[(56.33±13.75)分]、焦虑自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