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介词的认知语义研究:以from为例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i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词学习经常出现搭配错误、理解偏差、记忆混乱等问题,文章以期以from为例,探究介词背后的认知机制并对其语义进行解析,从而为解决介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新视角。研究表明,以认知为导向的意象图式理论可以对from的基本空间关系、基本意义和延展意义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为习得提供理据,能丰富介词研究途径,提供直接易懂的分析,建立意义间的联系,通过以介词from为例,以期为英语介词的认知语义探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介词;认知语义;意象图式;from
  【作者简介】刘翠翠(1994-),女,河北衡水人,扬州大学,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构式语法等。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科研创新计划校立院助立项项目(XKYCX19-04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构式为中心的语法教学范型构建及其有效性研究子课(15BYY084)。
  一、引言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主要由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根据Johnson和Lakoff的描述,可概括出意象图式具有的特征,比如体验性强、具有动态性、抽象简单、反复出现等,由此突出了意象图式在语言的意义构建中发挥的不可忽视性作用。李福印这样描述意象图式:“意象图式与日常活动紧密相关,并给予抽象活动具体的结构”(李福印, 2007)。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trajector, TR)、路标(landmark, LM)和路径(PATH)组成(Langacker, 1987)。其中PATH表示TR经过的路径,因此,可以根据路径的个数或存在与否判断TR和LM彼此间的关系呈现。整个意象图式的形成和建立过程具有体验性和动态性,而介词语义的理解与习得也需要学习者有意识地对原有信息或基本信息进行筛选和重建,相应介词意象图式的构建即可视为一种认知活动,因此将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概念应用于对介词的语义探究具有可行性。因此,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剖析from的认知语义,以透过对from的探究,更深一步探究英语介词的认知语义层面。
  二、介词from的基本意象图式构建
  介词研究视角广泛,传统语法和认知语法都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及阐释角度。传统语法侧重于机械记忆的教学方式,而以认知为导向的意象图式理论与介词呈现的空间关系存在共通之处,共同强调空间结构,能开展其认知视角下的语义探究。意象图式都能建立from不同意义间的联系,以实现同空间乃至跨空间构建的认知过程。例如:
  (1) The park is just 100 meters from the school. 公园距学校100米的距离。
  (2) There is a tree 200 yards from the heavy accident. 距事故处200码方位有一棵树。
  此时采用路径图式加以阐释,其路径为零,动体(TR)不会向路标(LM)移动,只由from传达动体与路标间相对位置。其中动体(TR)分别为the park、a tree,二者都没有位置变化,the school、the accident是以路標(LM)为参考点展现相对静态位置,通过介词from强调the park与school、a tree与accident间的相对距离。又如:
  (3) Is the car from London coming? 伦敦来的车来了吗?
  (4) We came from the South. 我们来自南方。
  此时,有差别于静态空间结构所呈现的路径,表征零路径到路径增大的状态。例(3)中,car是结构中最突出部分(TR),并以London(LM)为参考点沿路径(PATH)向路标方向移动直至路标为止;类似的,例(4)中,we为动体(TR),the South是路标(LM)。两个例句中,介词from指示动体的来源以强调动体发源地。路径图式实现了from静态关系和动态意义的表征,提供了简略的剖析模式,服务于认知语义探析。
  三、意象图式视角下from的延伸意义解析
  “意象图式高度概括且其抽象性的图形与众多语域相联系”(李福印, 2007)。由此可见,意象图式为介词的多义性特征及意义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Lakoff, Johnson, 1980),能够实现from从空间域到抽象情感域的映射,例如:
  (5) He felt diziness from drinking. 他因喝酒而感到眩晕。
  (6) The present situation has been from bad to worse. 情况变得更糟了。
  例(5)中,“drinking”是动体(TR)且为路径起点,“diziness”是路标(LM)且是终点,from实现了空间关系与抽象情感域的转换,表明“饮酒”是“眩晕”产生的起因;例(6)同理,situation是动体,bad为路标,from表明并强调原始情况。传统语法一贯以固定搭配阐释,而路径图式能恰当解释上述抽象的情感状态,实现空间关系至抽象情感域地跨域转换。
  四、结语
  综上,以认知语言学为导向的介词探析,开辟了介词探索的新视角,有利于习得者构建意义联系,改善机械记忆模式,激发认知理解,提升介词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Lakoff, G.
其他文献
【摘要】身份构建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有研究大多从身份构建的社会学角度出发,而对身份构建过程中的话语语义用法研究欠缺。本文从对话中第三人称指示词的反常用法中解释其中的身份构建。  【关键词】身份构建;语义用法;第三人称指示词  【Abstract】Identity building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学家们普遍认为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成为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所有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是如此,它不仅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强调要尊重每个学生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让学生探索未知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在差异中不断学习进步。近几年,受国外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育学家纷纷提倡这一学习共同体,并逐渐在国内展开尝试。本文基于学习共
在高中英语必修四的语法清单里出现了主谓一致(Agreement between subject and verb)这个语法点。书上列举了九点关于主谓一致的用法,有些资料把它分为四大类:就近原则、意义一致原则、整体原则、个体原则。这些分类在写作中常用到的有就近原则、整体原则。常见的用法有There be句型、not only...but also句型;从句、不定式、动名词等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等。
【摘要】新课改提出以来,高中英语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水平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在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英语阅读是英语学科的重要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研究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农村高中;英语阅读;分层导引;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周晓峰,甘肃
【摘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传授知识是其主要任务。但受到课时和学习材料的限制,导致教师对教学任务感到疲惫,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时间,也无法对课后布置的作业进行监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因此需要加以完善。本文探讨基于SPOC的高职公共英语混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SPOC;高职;英语混合教学;探究  【作者简介】张羽君,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的全面推进,作为世界最主要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逐渐成了现代人信息交流、经贸往来、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英语的学习不仅关乎青少年个人发展的方向与空间,更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民族复兴密不可分。就全国来讲,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前基本达到了全覆盖,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英语的教与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
【摘要】书面表达作为高中英英语考试的重点,在高考当中也占据很高的分值,但是从学生的考试结果分析,不少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得分并不理想,这说明目前高中生在英语书面表达方面能力欠缺。考虑到这一缺陷,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抓好书面表达教学,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让学生的书面表达更加顺利有效。为保证书面表达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着重提高学生语言应用意识,启发学生在不断输入和输出英语语言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由工业化向信息社会转变阶段。在此背景下,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如果能够把握信息的脉搏,在知识的海洋中抓住真理,必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增强自身授课能力。而在技术支持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有助于提升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上网、健康获取信息。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基于技术支持的批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技能包含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写作作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综合技能,贯穿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长期成为初中生英语学习的难关,主要表现为词汇储备不足,语法表达不准确等问题。本文将立足于“以读促写”的写作技能,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深度融合,以期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丰富的思路,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读促写
【摘要】不少英语教师感觉复习课难上,本文试图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1, Section D》为例,展示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轻松掌握复习课的重难点,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余军,龙岩初级中学。  复习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都是极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