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而信息技术教材就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为核心的新的里程碑。我国正处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诞生,发展普及和应用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推动的作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界在变化,信息在更新,我们生活的空间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进入21世纪,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必须要学习好计算机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关键词:信息化素质;教育新航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得到了普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教育新的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觉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教育的过渡不仅仅在教育理念上转变,更重要在教育教学方式,教学情景,学校生活,教师职业的转变也在变化。
一、教师在教育方式上的变化
1.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2.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3.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4.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二、教育在教学情境的变化
1.主要是因为新的课程因素的增加和教学环境的改变。2.常规教学活动的框架将发生变化,常规教学活动的方式将发生改变,新的教学工作方式将随之建立。3.新的教学情境中,不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这样四类:
1)胆怯型。他们性格内向,胆子很小,害怕出错,害怕别人笑话,对自己的表现缺乏自信,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发抖,哭泣等现象。2)厌学型。这类学生大都缺乏学习主动性,意志不坚强,特别是从小学只有语文、数学两门学科,我们少数名族地区还有一门藏语文课,小学共三门学科,初中是多学科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产生逃避情绪。3)叛逆型。这类学生的行为形成往往和家庭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家长大都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4)内敛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由于性格所致,由于遗传,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使他们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他们的情绪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学习也比较刻苦,就是不愿开口说。
因此,对于厌学型和叛逆型这两种,老师所花的精力就要更多些,首先老师要做他们的朋友,因势利导,正确地疏导他们,还有主动地和家长交流、沟通,以便结成学校家庭教育的"统一战线",老师和家长"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最容易出现反复性,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针对哪一种类型学生,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源泉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注,有意识地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尽其所能地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完美人生的起点。
三、教育中学校生活的变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教育,教育最深的地方就在学校,学生在校园里变得轻松和愉快。这是因为:1.课程变了,教育不再是为了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最好的大学,而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2.尽可能地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每个人的潜能。3.教师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4.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当前,还要关注他们的未来。5.教师,正在为学生营造着新的生活。6.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有责任向家长和社会人士解释教育的道理,向他们说明: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毫无意义的。
7.师生关系是育人的基础。由于教育者在教育中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关系,使师生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互相关心,互相信任的和谐环境中。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使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富有责任心,严于律己、乐于助人。8.欣赏"每一个学生",是学生发展性教育的前提。
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个教育的实践过程,此过程主要表现为:
1.当教师仅仅是个"知识传授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2.当教师是个"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时候,教师职业才是有了不可替代性。3.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论。4.教师必须具备自身的自主、自信、自尊的期望,教育的结晶简而精的作了分析,我们不妨把教育分开来看,教育的两点:一是德语特色;二是教学特色,在这里就要抛开迷惑的字句,进入迷人的关键字眼,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班主任必须辩证地看待学生,写评语要用正确的教育观,具体地、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学生思想品德觉悟,道德品质,成长状况和个性特点,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生理、个性心理特征,研究各个学生相互之间的差别,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又不能触到痛处。使他们扬长避短,向着全面发展道路迈进。
尤其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经学生的评语至关重要,教师给学生的评语要以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评价,切记片面;注意针对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特点,避免千人一面,力求准确,恰当,通过评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充满期望,教师评语要倾注"师情"体现"爱心",使学生能通过教师鼓励的语言找回自尊与自信,获取前进的动力与勇气。语言要具体化,避免泛泛空谈;要具体情感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导之以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教育正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教育业正掀起了新的航线,教育战线中的素质化、信息化、实践化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信息化素质;教育新航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得到了普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教育新的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觉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教育的过渡不仅仅在教育理念上转变,更重要在教育教学方式,教学情景,学校生活,教师职业的转变也在变化。
一、教师在教育方式上的变化
1.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2.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3.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4.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二、教育在教学情境的变化
1.主要是因为新的课程因素的增加和教学环境的改变。2.常规教学活动的框架将发生变化,常规教学活动的方式将发生改变,新的教学工作方式将随之建立。3.新的教学情境中,不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这样四类:
1)胆怯型。他们性格内向,胆子很小,害怕出错,害怕别人笑话,对自己的表现缺乏自信,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发抖,哭泣等现象。2)厌学型。这类学生大都缺乏学习主动性,意志不坚强,特别是从小学只有语文、数学两门学科,我们少数名族地区还有一门藏语文课,小学共三门学科,初中是多学科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产生逃避情绪。3)叛逆型。这类学生的行为形成往往和家庭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家长大都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4)内敛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由于性格所致,由于遗传,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使他们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他们的情绪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学习也比较刻苦,就是不愿开口说。
因此,对于厌学型和叛逆型这两种,老师所花的精力就要更多些,首先老师要做他们的朋友,因势利导,正确地疏导他们,还有主动地和家长交流、沟通,以便结成学校家庭教育的"统一战线",老师和家长"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最容易出现反复性,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针对哪一种类型学生,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源泉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注,有意识地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尽其所能地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完美人生的起点。
三、教育中学校生活的变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教育,教育最深的地方就在学校,学生在校园里变得轻松和愉快。这是因为:1.课程变了,教育不再是为了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最好的大学,而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2.尽可能地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每个人的潜能。3.教师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4.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当前,还要关注他们的未来。5.教师,正在为学生营造着新的生活。6.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有责任向家长和社会人士解释教育的道理,向他们说明: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毫无意义的。
7.师生关系是育人的基础。由于教育者在教育中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关系,使师生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互相关心,互相信任的和谐环境中。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使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富有责任心,严于律己、乐于助人。8.欣赏"每一个学生",是学生发展性教育的前提。
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个教育的实践过程,此过程主要表现为:
1.当教师仅仅是个"知识传授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2.当教师是个"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时候,教师职业才是有了不可替代性。3.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论。4.教师必须具备自身的自主、自信、自尊的期望,教育的结晶简而精的作了分析,我们不妨把教育分开来看,教育的两点:一是德语特色;二是教学特色,在这里就要抛开迷惑的字句,进入迷人的关键字眼,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班主任必须辩证地看待学生,写评语要用正确的教育观,具体地、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学生思想品德觉悟,道德品质,成长状况和个性特点,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生理、个性心理特征,研究各个学生相互之间的差别,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又不能触到痛处。使他们扬长避短,向着全面发展道路迈进。
尤其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经学生的评语至关重要,教师给学生的评语要以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评价,切记片面;注意针对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特点,避免千人一面,力求准确,恰当,通过评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充满期望,教师评语要倾注"师情"体现"爱心",使学生能通过教师鼓励的语言找回自尊与自信,获取前进的动力与勇气。语言要具体化,避免泛泛空谈;要具体情感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导之以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教育正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教育业正掀起了新的航线,教育战线中的素质化、信息化、实践化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