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发展回顾与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62613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发展历经进行了年代式梳理,并就如何有效利用体育课本
  作了几点思考,以期对今后中小学体育教材编著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材发展回顾思考
  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发展回顾
  我国体育教材建设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起步,主要是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1950年起,
  教育部着手启动新中国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建设工作。并制订了《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1954年教育部开始组织编订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3月和6月分别颁布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与《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总结建国以来体育教学发展经验以及借鉴前苏联学校体
  育经验的从础上,制订的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配合这两个《大纲》,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王占春
  等编著了《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和《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使我国的体育教学上作走向了正规化。参考书的结构和内容成为我国几十年来学校体育教材编写的主要
  指导。
  1962年教育部贯彻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要求抓紧教材工作的指示,组织编写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了《小学体育教材》、《中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教材第一次提出了"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
  指导思想。
  "文化大革命"时期,体育课改为军事体育课(军体课),以军事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朝着军事化方
  向发展,不少教材内容和技术贴上了政治标签,体育基本教材内容被严重削弱。1972年教育工作得到恢复
  ,1973年各地开始出现省编体育试用教材,基本摆脱了军体教材的框架。
  "文革"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重新受到了重视。1978年教育部颁发了各科教学大纲,其中包括《十年制中
  小学教学大纲》,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这套大纲和教材重申了"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确
  立了体育教学的"三基"任务;提出了"要打破以竟赛为中心的编排体系";提高选用教材授课时数比重,加
  大教材的灵活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引进了"课课练"(身体素质)的形式。
  改革开放后,学校体育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而发展,各地开始编写体育课本,1983年初,郑州市编写
  了全国第一套中学体育课本,同年8月,廣东省编出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各年级的体育试用课本,接着
  全国各省开始不同程度地编写和试行《体育》。结束了学生没有课本的历史。
  1987年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新的《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这是九
  年制义务教育大纲之前的"过渡性"大纲。这套大纲确定了中小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个目的是"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三项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使学生掌握体
  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988一一1992国家教委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各科教学大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
  纲》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并编写了体育教材。经过5年的大规模实验,于1993
  年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在全国正式颁发实施,这标志着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建设走向
  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96年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育部决定停止小学使用体育课本。
  2000年12月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该大纲将《体育》课程的名称更名为《体育与健康》。大纲强调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健康第一"为指导
  思想,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发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综合功能;加大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改革了体育考
  核和评价的方法;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六个学
  习水平的课程目标体系。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年,颁发了《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4年颁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经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
  ,通过了六套义务教育7-9年级体育教材,2004年通过了六套10-12年级教材。
  二、几点思考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而逐渐成熟。体育教材的发展对稳定体育教学秩序,提高体
  育教学质量,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笔者认为,也有它需要改进之
  处。比如,体育教材的作用不突出。体育课本虽然成了学生的用书,学生每人手中每学期都发了一本体育
  教材,到了学期结束,学生书包中最新的一本书仍就是《体育》。学生们说:最喜欢的课是体育课,最无
  用的书就是《体育》书。在本质上只是体育教师的参考用书。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1、体育教材要可看、可读、可用。体育教材要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纸质教材、电了教材、声光教材
  )发展。改变教材中过多的文字叙述和呆板的不切合实际的插图,必须考虑教学对象的主体需要,还应考
  虑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材内容的编著应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生动、话泼地进行学习。同时,体育教
  材还要与视频教程密切结合,使学生既能读到文字,看到图片,更能欣赏到教学视频。要让学生真正喜欢
  体育教材。
  2、正确处理好大、中、小学体育教材的衔接性。小学的体育教材要为初高中的教材打好基础,初高中的
  体育教材要为大学体育教材做好铺垫,大学体育教材要对中小学体育教材起着导向作用。
  3、体育教材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时尚流行的新兴运动项目以及每个年龄段青少年喜欢的运动项目,要
  入选体育教材。学生们喜爱的运动技术也要纳入教材中,比如,青少年在篮球运动中追求的跨下运球,足
  球运动中的各种花样运球等等,都应在教材的不同时期,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出现。
  参考文献
  [1] 庄弼,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发展初探,体育教学[J],2008 .(12):10~12
  [2] 王占春,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上、下)中国学校体育[J].1999 (5,6).
  [3] 贺亚平,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未来展望, 体育科研[J] ,2008(2)87~89
  [4] 赵彩红,赵子建,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教材的审视, 四川体育科学[J],2004,(1)105~106
  [5] 焦友吉,李跃进,董翠香,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的回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
  ],2002(5) 672~674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  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的个性教学要求"尊重个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学习  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学生们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多数  学生主动热情,课堂发言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  师生、生生
期刊
【摘要】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的  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体育教学,体现新课程的基本  理念。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增加体育游戏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自主、  快乐的课堂教学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它已经不是停滞在像我们那个年代学习美术的状态了,中学  五、六年绘画基本功,大学再学四年,幼儿美术教育不能再这样做了。现在的孩子们非常活跃,社会上也  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优秀的、精英的、经典的以及糟粕的都一古脑涌到他们面前,其中还有学校  功利的倾向。幼儿大都处于涂鸦中期和后期,是想象力最旺盛的时候,虽然他们的造型能力相对较弱,但  是他们会以独特的
期刊
【摘要】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  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  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美术审美能力美育  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  观念
研究目的:  1.使用Delphi法设置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实训项目,为高职高专护理院校的护理教育改革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2.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高职高
【摘要】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  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做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  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 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运动,好表现自己等等  , 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 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 自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