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史料探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乡土历史材料进行史料探究,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史实,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体验历史,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调查来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是进行史料探究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参与意识及学会以史为据的实事求是精神,同时感悟历史的丰富与精彩。
关键词: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信息;调查探究;学以致用
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充分掌握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并祈求取得正确结论的前提和基础。文献、图像、实物等各种形式的材料,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能让我们对历史事实有更客观、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引进乡土历史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史实,去认识、验证课本的教学内容,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亲和性,吸引学生参与和合作,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时间跨度来说,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通过学习,必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从而增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根据中国现代史接近现实、史料丰富且学生易于获得的特点,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档案、收集实物、参观遗迹、调看影像、记录口述等多种渠道去直接获取、感知本地区的历史,验证课文讲述的内容,在活动中完成参与和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现代东圃地区各个村落的发展历史,每一个阶段都是现代中国发展的缩影。如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大跃进和公社化、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发展等,其蕴含的史料资源非常丰厚,为开展史料探究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此,我尝试用东圃地区乡土历史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讲授人教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课,在调查了解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并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踊跃思辨和答疑。这一教学方法,对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讨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极为有效。
现在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和分享我的教学喜悦。
一、预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
预习使学生获得对即将新授内容的初步了解,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制订教学目标和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1.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对东圃地区乡土历史材料,学生在情感上具有经验性、亲切感,能加强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在预习案中我特意出了一道题:你知道毛泽东主席1958年视察东圃棠下村的事情吗?你知道此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吗?你最想了解的情况是什么?你会访问钟叙本老书记吗?
2.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重难点问题
我把本节课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细化成8个小问题,并分给8个小组,要求他们在课前依靠集体力量,通过讨论、查资料、询问等方式,找出答案。无法解答或者不能完整解答的,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对于学生预习过程中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在上课过程中作重点的讲解。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有效有趣的史料探究
1.新颖的情境导入
教师首先播放大跃进时期的口号和壁画资料,这些资料记录了社会变迁和沧桑世事,它是时代的印迹,是史实的见证。然后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历史学科的兴趣。接着提问:如何理解探索的含义?说说你自己的一个探索的故事及感受。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例子,初步感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巨性。
2.巧妙的优化设计
播放毛泽东主席视察东圃棠下村的油画和相关照片,引出毛泽东主席1958年视察棠下村的历史,并简述原因。乡土史料的运用,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明白历史就在身边。
3.重点的对比讲授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先从理论上讲授“中共八大”,认识到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而确定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接着播放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的部分内容,该决议的核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学生通过两次会议的对比,认识“中共八大”在56年前就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非常有创新意义的。再用一系列数据证明这一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并指出如果我国能一直坚持“中共八大”的指导方针,今天的社会将会出现是更加壮丽的情景。同时引导学生要多关心国家大事,学会观察、分析、领会国家的大政方针,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提高,为以后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4.难点的耐心分解
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我采用分析典型材料和运用乡土史料来分化教学难点。
(1)看图并结合东圃棠下村的资料认识大跃进时期工业、农业生产的情况。
(2)阅读材料“一分地之谜”,让学生感受、学习彭总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
(3)看图并结合东圃棠下村的资料认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看壁画照片,请回答:“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体现了左倾思想的哪些特征?根据棠下村的资料,展示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并很快取得成效的情况。请学生谈谈感受。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即把知识点归纳总结的能力。结合材料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内容的学习,你认为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吸取什么教训?以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反思的能力。
(5)结合小悦悦事件,让学生讨论:雷锋精神对于今天来说,还有现实意义吗?为什么?你们小组和自己会如何在行动上落实雷锋精神?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并学以致用,感受、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学生交流发表见解,从理性的角度去剖析现实问题,学习实践新时代雷锋精神,促使学生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课后带着新的问题去采访口述史料,进行知识拓展
1.采访你的长辈
搜集了解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除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外,当时还有哪些宣传口号或诗歌反映的思想倾向与之相类似?思考一下,我国现在的经济建设要吸取什么教训?(注意采访对象的年龄)
2.以小组为单位,为四个英雄写颁奖词(100字)
采访成果在学校宣传展板上展示,并评选优秀作品和活动积极分子。有个学生采访了自己70多岁的爷爷,爷爷回忆时哭了,学生本人也禁不住掉了眼泪。调查探究活动,采访现身说法的口述历史,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体验到历史的丰富与精彩。同时学生的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也在调查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史料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书写和结论都来源于史实的支撑。历史是人民写的,乡土历史的涓涓细流,最终汇成历史的浩瀚汪洋。学习历史、认知历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历史映照现实,让历史为现实社会的進步服务,并能展望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稍有进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落实了。
参考文献:
[1]陈其.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6.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
[3]齐世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东圃中学)
关键词: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信息;调查探究;学以致用
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充分掌握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并祈求取得正确结论的前提和基础。文献、图像、实物等各种形式的材料,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能让我们对历史事实有更客观、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引进乡土历史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史实,去认识、验证课本的教学内容,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亲和性,吸引学生参与和合作,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时间跨度来说,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通过学习,必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从而增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根据中国现代史接近现实、史料丰富且学生易于获得的特点,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档案、收集实物、参观遗迹、调看影像、记录口述等多种渠道去直接获取、感知本地区的历史,验证课文讲述的内容,在活动中完成参与和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现代东圃地区各个村落的发展历史,每一个阶段都是现代中国发展的缩影。如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大跃进和公社化、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发展等,其蕴含的史料资源非常丰厚,为开展史料探究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此,我尝试用东圃地区乡土历史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讲授人教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课,在调查了解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并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踊跃思辨和答疑。这一教学方法,对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讨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极为有效。
现在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和分享我的教学喜悦。
一、预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
预习使学生获得对即将新授内容的初步了解,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制订教学目标和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1.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对东圃地区乡土历史材料,学生在情感上具有经验性、亲切感,能加强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在预习案中我特意出了一道题:你知道毛泽东主席1958年视察东圃棠下村的事情吗?你知道此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吗?你最想了解的情况是什么?你会访问钟叙本老书记吗?
2.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重难点问题
我把本节课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细化成8个小问题,并分给8个小组,要求他们在课前依靠集体力量,通过讨论、查资料、询问等方式,找出答案。无法解答或者不能完整解答的,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对于学生预习过程中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在上课过程中作重点的讲解。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有效有趣的史料探究
1.新颖的情境导入
教师首先播放大跃进时期的口号和壁画资料,这些资料记录了社会变迁和沧桑世事,它是时代的印迹,是史实的见证。然后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历史学科的兴趣。接着提问:如何理解探索的含义?说说你自己的一个探索的故事及感受。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例子,初步感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巨性。
2.巧妙的优化设计
播放毛泽东主席视察东圃棠下村的油画和相关照片,引出毛泽东主席1958年视察棠下村的历史,并简述原因。乡土史料的运用,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明白历史就在身边。
3.重点的对比讲授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先从理论上讲授“中共八大”,认识到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而确定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接着播放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的部分内容,该决议的核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学生通过两次会议的对比,认识“中共八大”在56年前就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非常有创新意义的。再用一系列数据证明这一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并指出如果我国能一直坚持“中共八大”的指导方针,今天的社会将会出现是更加壮丽的情景。同时引导学生要多关心国家大事,学会观察、分析、领会国家的大政方针,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提高,为以后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4.难点的耐心分解
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我采用分析典型材料和运用乡土史料来分化教学难点。
(1)看图并结合东圃棠下村的资料认识大跃进时期工业、农业生产的情况。
(2)阅读材料“一分地之谜”,让学生感受、学习彭总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
(3)看图并结合东圃棠下村的资料认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看壁画照片,请回答:“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体现了左倾思想的哪些特征?根据棠下村的资料,展示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并很快取得成效的情况。请学生谈谈感受。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即把知识点归纳总结的能力。结合材料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内容的学习,你认为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吸取什么教训?以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反思的能力。
(5)结合小悦悦事件,让学生讨论:雷锋精神对于今天来说,还有现实意义吗?为什么?你们小组和自己会如何在行动上落实雷锋精神?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并学以致用,感受、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学生交流发表见解,从理性的角度去剖析现实问题,学习实践新时代雷锋精神,促使学生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课后带着新的问题去采访口述史料,进行知识拓展
1.采访你的长辈
搜集了解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除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外,当时还有哪些宣传口号或诗歌反映的思想倾向与之相类似?思考一下,我国现在的经济建设要吸取什么教训?(注意采访对象的年龄)
2.以小组为单位,为四个英雄写颁奖词(100字)
采访成果在学校宣传展板上展示,并评选优秀作品和活动积极分子。有个学生采访了自己70多岁的爷爷,爷爷回忆时哭了,学生本人也禁不住掉了眼泪。调查探究活动,采访现身说法的口述历史,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体验到历史的丰富与精彩。同时学生的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也在调查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史料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书写和结论都来源于史实的支撑。历史是人民写的,乡土历史的涓涓细流,最终汇成历史的浩瀚汪洋。学习历史、认知历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历史映照现实,让历史为现实社会的進步服务,并能展望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稍有进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落实了。
参考文献:
[1]陈其.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6.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
[3]齐世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东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