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隐性作业”利与弊的探析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q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隐性作业”的理解及“隐性作业”的表现形式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古诗作为语文教育的一块园地,有着浓郁的人文氛围,能充分凸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在诗中游历祖国壮丽的名山大川,体验思念家乡、珍惜友谊的真情,感受诗人贫贱不移的人格力量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这样的古诗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学语言对人的熏陶和感染。    一、特征表述    1.审美性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是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得以体现。课程实践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的展开。展开教学过程的前提是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侧重于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特别是细节化的准备,忽视教学的宏观设计。因此探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宏观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