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语文教学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其本质与艺术教育是相通的,语文教学中的插图、配乐、剧本等无不属艺术范畴,将其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本文就在语文教学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将写字教学与书法艺术相融合
  认识写字的重要性。写好汉字应该是每个小学生必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写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还可以锤炼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小学生写好字不是希望人人都当书法家,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好,写漂亮,体现出汉字横平竖直,端正大方的特点。
  教给学生写好字的方法。要写出一手美观大方的汉字,一是要教给学生握笔、运笔的姿势,还要教给学生有关汉字的间架结构,书写规律,如何收放,从而感受、体会汉字的美。二是要教给学生书写技巧。如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力度、速度、走向等,让学生练习书写,进行展示、评价,说说字写得美不美,为什么?三是要指导学生描红。通过认真读贴、描红、临写,学生会发现以前写的很多字的间架结构和字帖上大不一样,这样才能在不断练习中掌握写好字的方法,并改正自己的不良写字习惯。
  引导学生品味书法的韵味。指导学生临帖时,要适时渗入颜体、柳体、欧体以及篆刻等书法艺术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现书法大师的作品,加强优秀作品的欣赏教育。引导学生从作品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疾缓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字的目的。在佳作欣赏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审美的方法,如静观默察,反复玩味的方法。从而逐步激发学生想写好字、表现美的强烈兴趣,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将古诗教学与音乐绘画艺术教育相融合
  领悟诗歌意境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古诗,它们以优美的词句、和谐的音韵,赞颂了山川田园之美;赞美了仁人志士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反映了民间疾苦,抒发了个人情感,表明志向,体现奋斗精神。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选用低缓的二胡曲伴奏,学生在静听默想中,忧愁之情油然而生,凄凉之美溢满心头。
  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小学阶段选用的古诗平仄相对、韵律和谐,诗句中音节有规律的间歇、停顿,音响的抑扬强弱体现了很强的节奏性,吟诵动听感人,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能引起人听觉上的美感。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节奏明了,轻快,教学时配上民族乐曲中轻快的小调,让学生合眼吟颂、欣赏,与诗人一起感受到春光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的无限美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歌优美的节奏。
  想象诗歌的画面美。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在对古诗意思进行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大脑中想象画面,然后借助绘画工具、借助线条、色彩、构图、描绘等绘画艺术手段表现古诗画面。然后,大家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结合古诗内容进行介绍、讲解,进行评议,既加深了对诗歌语言艺术之美的理解,又得到了绘画艺术美的表 现、鉴赏能力的培养。如诗文《小池》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描绘了初夏晴朗而柔和的阳光下,小池上投射的斑驳树阴,小池中静静的不停地细细流出的泉水。为了让学生体会“无声、阴、柔”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诗人,当你顺着林间小路来到小池边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茂密的树林。”“我看到的是清澈透明的小池塘,里面有一眼泉水在静静地、慢慢地流。”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既加深对诗的理解,又用绘画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美、创造了美、鉴赏了美,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将课本剧教学与表演艺术相融合
  深入理解课本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还有歌颂英雄人物的名家名篇以及活泼生动的科学小品文等,如《晏子使楚》《普罗米修斯》《鲸》《陶罐和铁罐》等。对于这些课文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演一演,以加深理解,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读名著。要想使学生完全理解、领悟课本剧,仅靠课本提供的节选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教学中,借助学生对剧本的浓厚兴趣,适时推荐学生去阅读原著,不仅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课本剧和戏剧一样,集舞蹈、音乐、文学、绘画于一体,课本剧的编演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新奇、智慧、刺激、挑战的创造之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展开想象和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再现和加工。要求“小演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塑造能力,对剧本的理解能力和对角色的感悟能力,等等。因此,课本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禀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及艺术修养。比如:我在指导学生排演《陶罐和铁罐》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分角色,让“陶罐”和“铁罐”对话变得口语化、生活化,让场景通过“说话”活起来。其次指导学生制作陶罐和铁罐的形象道具,以夸张的手法和对比鲜明的色彩突出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以黑板为背景,绘制出皇宫的富丽堂皇,配上对话,加上动作、表情,陶罐和铁罐的形象马上变得有血有肉,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培养了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语文美育是指以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中的美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将语文教学中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不仅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在学生“做人”与“成才”的整個基础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目标往往以知识为重心,课堂教学常常也以教师为中心,出现了“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力。现行的部编语文新教材,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立德树人、双线组元、三维一体。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三维目标落实到位,让“预设”与“生成”能够完美结合,让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有机地结合,让语文课堂富有灵动性。 
【摘要】在新时期要从制度入手,严格规范教师行为,保障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奖惩制度,对学生进行  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关键词】教学;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时期教育取得了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教学参与者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
【摘要】高考语文全国卷病句复习备考中,教师应了解考点和学情,一方面可以通过语法知识分析病句,一方面应该通过定点审视的方法总结常见语病规律,让学生能够熟记,最后,一定要加强病句的分类训练。  【关键词】全国卷;病句复习;语法分析;定点审视;分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病句是高考语文全国卷基础部分的一个考点,相对于成语、连贯,病句的复习,不是单纯靠教师讲评就能解决的,病句题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文本,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引导情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獻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力求改变传统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可见:情感教育作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已经成为时下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由于诸多因素制约,语文阅读生活化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特定情境,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以不断强化学生文本理解能力,达到阅读教学之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生活化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导向。语文阅读是提升学生表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不断完善作文教学策略,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寫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教学中,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进行,小学语
【摘要】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摘要】《皇帝的新装》是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名作,被语文教科书收录作为课文已数十年,但将文本单纯地进行童话式的趣味性解读、伴随浅尝辄止式的探究,已无法满足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文章针对当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良生态,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深层解读的意义,尝试对阅读文本深层解读的教学进行探析,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深层解读的关注和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深层解读;皇帝的新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目前广泛使用的部编版教材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蕴含着中华民族深a厚的文化底蕴,在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采用的方法有追本溯源,在识字中渗透传统文化;感受意境,在古诗中领略传统文化;联系生活,在语文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部编版教材;低年级;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大背景下,小学生能否得到有效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空间,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被动到主动。基于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围绕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借助背景插图进行课文讲解,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等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