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伴随着人们碎片化阅读需求的产生,文章通过对学习碎片化的特征分析,以QQ空间为课程内容学习载体的设想,针对课程内容碎片化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课程碎片化学习的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碎片化;课程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G434
引言:
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更多的人群更倾向于在零碎时间里浏览简短精练的文字。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人们这种碎片化阅读需求,新兴的多媒体载体在不断更新, 一个以碎片化特征的微时代已经诞生。
一、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诞生的碎片化学习
1. 碎片化学习适应时间需求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紧张的学习和忙碌的工作成了大部分人群的常态,然而时代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又对人们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卡耐基曾经说过“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所谓‘积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无途。”碎片化学习就是可以在零散的时间里学习一些零散的知识,不断地积累,最终整合成完整的知识。碎片化学习这一特征刚好符合当前人们学习时间少,甚至没有整块学习时间的特殊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自我学习。
2. 碎片化学习提高学习吸收率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时间的长度等客观原因出现一个学习高原现象,学习初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投入程度比较多,所以学习初期进步较快,吸收率较大;而由于学习者的意志力和注意力等主观原因,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率开始逐渐缩小。(如图1所示)学习效率的高峰期在10分钟左右,超过了20分钟就开始急剧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通常是把学习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比如小时候学习一支完整的舞蹈,舞蹈老师都是将舞蹈动作分解开来进行示范教学并反复练习,最后再将所有分解动作串连起来。利用将学习任务碎片化的方法,可以尽量充分地让学习者吸收到足够多的知识,而不至于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
3. 碎片化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碎片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的模式,它需要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硬件支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智能手机的购买力是不成问题的,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即可随时随地的抽空学习。比起在教室里集中的传统学习,学习者更青睐于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来进行知识能量充电。如今移动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中丰富的APP资源的吸引力让“低头族”遍及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如果学习内容注入移动设备的APP中,以小游戏的形式将学习娱乐化,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让学习者在小娱乐中更新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碎片化学习促进持久的学习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需要长期的坚持,华罗庚曾经说过“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不同阶段的人对事物注意力的时长不同,短小精简的学习内容能够让学习者还没有来得及感觉疲惫,就已经浏览完了一段新的知识内容,可以随时被打断。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想学习就学习的愿望,解决了人们因为繁忙而没有集中时间学习的困扰。
二、 以QQ空间为载体的课程碎片化
1. 微时代背景下的课程碎片化
当代的学生生活在移动网络普及的时代,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促进了学习者充分的利用移动网络进行学习,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喜欢利用智能手机通过网络来搜索资料信息,关注新闻动态,如此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实用的APP应用,将信息微型化,比如微博、微信和QQ空间是人们常用于浏览微信息的应用程序。把课程内容分解成碎片使其微型化,“碎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知识信息。基于上述学习吸收率的理论上,信息阅读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可以让学习者最大效率地吸收到知识。将课程碎片化在网络上,学习灵活度高,学生可以自由利用业余时间来自主学习。
2. 基于QQ空间的课程资源
QQ及QQ空间是大学生使用相对比较多的网络交互平台,同学之间,甚至师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加为好友。通常QQ空间发布的信息都是同学之间的相互转发与共享,较少教师将QQ空间利用起来,对学生发布课程信息。QQ空间的强大功能在于它可以承载不同形式的课程学习资源:日志、说说可以发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基于QQ空间的课程资源分为微课资源和辅助资源。微课资源包括教学的态度、知识、技能三维目标的设计,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师要能够对教学目标内容熟记于心,能够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以碎片化的形式,并且阅读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的课程内容发布到QQ空间里。课程内容可以是教师通过录制的视频、音频;总结的简短文字;绘制的思维导图等呈现。教师同时也可以发布一些话题讨论、布置网上作业、问卷调查等消息。辅助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辅助视频等。
三、 小结与展望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紧张和忙碌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同时对提高人们自身文化素养也提出了无形的要求,伴随着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微时代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在逐渐成型。
课程内容碎片化不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学生的配合参与度,经前期的研究调查,当今移动网络普及的时代,大学生的对智能手机的应用非常熟练,教学者通过QQ空间的网络平台,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以碎片的形式发布在日志或者说说里,学习者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学习资源,既有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有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一切互动都是实时公开,学习者可以集思广益,教学者可以借此得到学生们的反馈,及时动态地调整课程的教学方案。以期基于QQ空间的课程碎片化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碎片化;课程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G434
引言:
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更多的人群更倾向于在零碎时间里浏览简短精练的文字。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人们这种碎片化阅读需求,新兴的多媒体载体在不断更新, 一个以碎片化特征的微时代已经诞生。
一、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诞生的碎片化学习
1. 碎片化学习适应时间需求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紧张的学习和忙碌的工作成了大部分人群的常态,然而时代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又对人们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卡耐基曾经说过“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所谓‘积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无途。”碎片化学习就是可以在零散的时间里学习一些零散的知识,不断地积累,最终整合成完整的知识。碎片化学习这一特征刚好符合当前人们学习时间少,甚至没有整块学习时间的特殊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自我学习。
2. 碎片化学习提高学习吸收率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时间的长度等客观原因出现一个学习高原现象,学习初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投入程度比较多,所以学习初期进步较快,吸收率较大;而由于学习者的意志力和注意力等主观原因,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率开始逐渐缩小。(如图1所示)学习效率的高峰期在10分钟左右,超过了20分钟就开始急剧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通常是把学习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比如小时候学习一支完整的舞蹈,舞蹈老师都是将舞蹈动作分解开来进行示范教学并反复练习,最后再将所有分解动作串连起来。利用将学习任务碎片化的方法,可以尽量充分地让学习者吸收到足够多的知识,而不至于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
3. 碎片化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碎片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的模式,它需要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硬件支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智能手机的购买力是不成问题的,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即可随时随地的抽空学习。比起在教室里集中的传统学习,学习者更青睐于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来进行知识能量充电。如今移动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中丰富的APP资源的吸引力让“低头族”遍及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如果学习内容注入移动设备的APP中,以小游戏的形式将学习娱乐化,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让学习者在小娱乐中更新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碎片化学习促进持久的学习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需要长期的坚持,华罗庚曾经说过“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不同阶段的人对事物注意力的时长不同,短小精简的学习内容能够让学习者还没有来得及感觉疲惫,就已经浏览完了一段新的知识内容,可以随时被打断。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想学习就学习的愿望,解决了人们因为繁忙而没有集中时间学习的困扰。
二、 以QQ空间为载体的课程碎片化
1. 微时代背景下的课程碎片化
当代的学生生活在移动网络普及的时代,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促进了学习者充分的利用移动网络进行学习,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喜欢利用智能手机通过网络来搜索资料信息,关注新闻动态,如此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实用的APP应用,将信息微型化,比如微博、微信和QQ空间是人们常用于浏览微信息的应用程序。把课程内容分解成碎片使其微型化,“碎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知识信息。基于上述学习吸收率的理论上,信息阅读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可以让学习者最大效率地吸收到知识。将课程碎片化在网络上,学习灵活度高,学生可以自由利用业余时间来自主学习。
2. 基于QQ空间的课程资源
QQ及QQ空间是大学生使用相对比较多的网络交互平台,同学之间,甚至师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加为好友。通常QQ空间发布的信息都是同学之间的相互转发与共享,较少教师将QQ空间利用起来,对学生发布课程信息。QQ空间的强大功能在于它可以承载不同形式的课程学习资源:日志、说说可以发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基于QQ空间的课程资源分为微课资源和辅助资源。微课资源包括教学的态度、知识、技能三维目标的设计,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师要能够对教学目标内容熟记于心,能够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以碎片化的形式,并且阅读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的课程内容发布到QQ空间里。课程内容可以是教师通过录制的视频、音频;总结的简短文字;绘制的思维导图等呈现。教师同时也可以发布一些话题讨论、布置网上作业、问卷调查等消息。辅助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辅助视频等。
三、 小结与展望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紧张和忙碌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同时对提高人们自身文化素养也提出了无形的要求,伴随着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微时代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在逐渐成型。
课程内容碎片化不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学生的配合参与度,经前期的研究调查,当今移动网络普及的时代,大学生的对智能手机的应用非常熟练,教学者通过QQ空间的网络平台,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以碎片的形式发布在日志或者说说里,学习者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学习资源,既有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有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一切互动都是实时公开,学习者可以集思广益,教学者可以借此得到学生们的反馈,及时动态地调整课程的教学方案。以期基于QQ空间的课程碎片化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