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6265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6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评分,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65±1.02)d、住院费用(6218.06±32.64)元、健康知识评分(94.62±0.63)分,并发症率为3.61%、护理满意率为98.8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护理中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 并发症
  下肢静脉曲张是由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关闭不全所引起的浅静脉血流反流,使下肢静脉压力增加,导致患者表现下肢钝痛、酸胀,甚至静脉扩张、隆起、迂曲,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医护人员通过患者具体病情而制订治疗护理方法,确保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都能够按照该流程进行治疗与护理。本研究通过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6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3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为48-80岁,平均年龄为(57.94±1.23)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02±0.37)年,对照组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为47-80岁,平均年龄为(57.88±1.16)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3.06±0.29)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排除合并严重肝脏、心脏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保持病房内干净、清洁,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定期通风及消毒,指导患者护理用药,密切监测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研究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由科主任、主治医生、护士长和资深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制订个体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及计划表,确保可为患者提供按时、有效的护理服务,由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根据临床路径相关内容,由责任护士实施相关护理工作,并由护士长负责监控路径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并做出相应调整,使临床路径能够顺利实施。护理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住院环境、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及临床注意事项。手术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术中配合及适度的不良反应,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排解疑虑,增加患者对待治疗的信心,手术当天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术前护理。术后遵医嘱予以患者活血化瘀药物,必要时予以镇痛药物,饮食逐步由流质饮食过渡至半流质饮食,当患者身体逐渐好转后改为普通饮食。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穿弹力袜的重要性以提高依从性,应坚持使用3个月,同时指导患者适当、科学的体育锻炼,应避免久站或双膝交叉坐,休息时尽量将患肢抬高,最后指导患者出院1周后到门诊复诊,1个月后再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阶段不断评价改进,组织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总结讨论,并将路径实施前后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不断完善,使临床护理路径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评分,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65±1.02)d、住院费用(6218.06±32.64)元、健康知识评分(94.62±0.63)分,并发症率为3.61%、护理满意率为98.8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一。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阶段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内容包括从患者人院开始至出院期间需进行的检查、化验、用药、治疗、护理及术后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大量信息,旨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生,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下肢静脉曲张导致患者久站或行走后感觉患肢酸软无力、肿胀及隐痛,如果不及时治疗,病变加重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湿疹、急性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本研究通过给予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路径,数据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评分、并发症率、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是科学的护理方式,对于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重要意义,同时护理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护理满意率,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俊. 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 9(1): 149.
  [2] 张玉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7(21): 331-332.
  [3] 束利红. 26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体会[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 12(12): 711.
  [4] 陈晓凤, 李红, 王宏伟, 等. 临床路径在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4, 35(2): 434-435.
  [5] 陈丽. 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4, 2(1): 59-60.
  作者简介: 1983年4月7日 女 汉族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护理 中专 护师 浙江省永康市金山西路599号 32130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联合高尿酸血症评估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因胸部闷痛就诊患者412例,其中代谢综合征患者188例及非代谢综合征患者224例,以血清尿酸水平420μmo
【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耳鼻咽喉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耳鼻咽喉科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耳鼻咽喉科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总综合护理,最后将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患者术后72 h疼痛程度的数据记录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别
【摘 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试验观察对象,对其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选取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介入后,大部分患者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患者服药正确性、用药操作准确率、饮食合理性、情绪正常性、药
【摘 要】 随着社会人文主义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障以及文化程度得以提高,同时人们对自身权利维护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妇产科的病人全是孕龄期的妇女,孕妇和肚子中的孩子都是重点保护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各个方面都比较高,因此需采取孕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提高分娩的成功率。孕期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基本护理、运动护理、心理疏导护理、开展健康教育和饮食护理。孕妇的妊高反应和胎儿异常的发生率大幅度
本文通过对有关脑卒中延续性护理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我国目前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对出院脑卒中患者产生的效果影响,为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提供参考。  1 延续性护理概念及意义  延续性护理是指确保患者在医院的不同科室或从医院到家庭受到不同水平的连续性照顾。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成立延续护理中心、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等。延续性护理可节省人力资源,减轻医院负担,增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促进患者精神心理疏导
【摘 要】 目的:总结脑梗塞急性期病人的肢体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64例脑梗塞病人的护理。结论:脑梗塞急性期采取有效的肢体康复训练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后期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肢体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梗塞 肢体康复护理 患者  引言  脑梗塞是我国老年人群常见的高危病种,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极易导致四肢功能的严重退化和残疾。早期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和
【摘 要】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安全管理为主要手段对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制定管理办法,强化安全护理。结果:安全管理的实施提高了精神科的护理质量。结论: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安全护理,给病人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安全风险 防范措施 安全护理  精神科的安全护理一直被视为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制约医院综合效益的决定性部分。
【摘 要】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置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在全麻后采用常规操作技术进行留置导尿,干预组6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留置导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导尿管刺激反应的程度及疼痛分级。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留置导尿对尿道刺激反应及疼痛分级明显优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后留置导尿有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对尿
【摘 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的应用中对静脉渗出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的300例小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患者。 对照组小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小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小儿的静脉渗出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对照组小儿静脉输液发生渗出情况的病例为30例。占比20%;观察组小儿,且两组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