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介入专业英语教材编写显示出的优势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l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篇分析研究的成果在科技英语等专业英语的教材中被越来越多的教材编写者采用。这些研究成果包括了语域分析和个体发生学等内容。教材中运用了这些成果,能够使得教学内容出现了多个教学主线,完全了改变了存在很久的专业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缺乏联系的弱点。通过在教学中使用Tamzen Armer主编的《科技英语》一书,本文讨论了语篇分析介入专业英语教材后,教材在课堂使用中显示出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语篇分析;专业英语教材;科技英语
  【作者简介】张骏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语言教学。
  【基金项目】“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以评促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建”2015年度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项目编号:257*; “基于标准的大学英语信息化评价模式的构建与研究”项目编号:GD18WXZ1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度“以‘学’为中心”示范课程,项目编号:109-GK18CQ86。
  一、引言
  科技英语的教材往往以书面的阅读内容为主,阅读的内容决定了教学的重点。这种教材编排的缺点在于没有突出单元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师和学习者在不同的语言点中游走,很难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的《科技英语》教材却成功的在不同单元的知识点之间构建了多条主线,让教师和学习者耳目一新。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语篇分析的成果运用到了教材的编写中,并把语篇分析和科学家们从事的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教材的使用者展现了语篇、语义和语境之间的辨证关系。
  这本书来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学英语拓展系列教程。这个系列教程包括了学术英语类(EAP)、专业英语类 (ESP)和职场英语类 (EOP)三个类别。《科技英语》源于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的一本,原名为Cambridge English for Scientists。教材的编写者为阿默(Tamzen Armer)。她现为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语言学习中心助理主任。 阿默取得了理学学士学位,并在担任实验室和医院等機构担任过研究助理。然后,她又在南朝鲜、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可以说她的个人的科学研究和语言教学的背景为这本书多条主线的构建做了注脚。
  二、内容简介
  全书彩色印刷,共有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完成某项科学家活动所需要的交流技巧(skills)、涉及的语言重点(language focus)和给出的有代表性的文本(texts),文本和语言重点都是为交流技巧服务。其中文本包括供阅读的短小书面文本和作为听力练习的口语文本。书后配有额外的活动材料、听力文本、详细的练习答案和词汇表。
  作者通过教学的实践,认为可以将十个单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科学家研究的群体和其用语的多样性、学术论文写作的思维方式和学术论文每个组成部分的写作要求。这三个部分有机结合。第一部分包括了第一、第二单元和第十单元。这一部分作为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引入,彰显了科学家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和他们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第十单元介绍了科学家如何发表论文、参加会议等内容,展现了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发表途径。第二部分包括了三、四、五等三个单元,集中介绍了论文的组成,重点是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为第三部分详细说明论文各个部分的写作做了铺垫。第三部分包括了第六到第九单元等四个单元。该部分延伸和细化了第二部分的论文写作内容。
  通过第一个部分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科学家其所处的社会群体对其语言使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群体从事各种和科学相关的活动,而不同的科学活动需要使用与该活动相适应的语言。第一单元从成长的角度看待了科学家的活动,介绍了科学家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如何申请科研资金,如何撰写自己的简历和如何对待面试。这些看似相互差异很大的活动,都围绕着科学家的成长展开。虽然该教材主要集中在科学论文的写作,但通过第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科学论文的写作只是科学家众多活动的一部分。科学家的事业不应该局限于论文的写作。第二单元的练习突出了不同科学家活动用语的异同。比如通过比较和区分论文、报纸、杂志、网络论坛和科普书籍这些和科研相关的语篇,学习者可以突破科研写作的局限,从更多和更细的语域中了解科学语言。文本的多样性包括了报纸、杂志和论坛等语域,使得科技英语和日常的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比如能更好的完成从日常活动到科学用语之间的过渡。第二单元还介绍了如何批判性的回顾一篇学术论文。通过回顾一篇论文,帮助学习者了解典型的科研论文的结构、回顾论文和给出批判性意见的具体方法。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发现这些内容都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础,但同时又是内行人才知道的方法,着重展现了从事科研活动所需要具备的思维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一篇文章的批判性回顾为学习者撰写文献综述和提出研究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单元最后还介绍了撰写实验室中材料转让协议的方法。材料转让协议涉及保护知识产权,凸显了科学家群体重视保护知识产权。
  第二部分集中介绍了科学家在完成各种任务,特别是科研写作任务时所需要的思维方法。这部分的三个单元从不同领域的某个具体的研究出发,介绍了该研究相关一篇论文中的某个部分。其中第三单元的重点是如何找到研究的方向,重点是撰写文献综述。因为第二单元学习了对一篇文章的评判性回顾,第三单元的文献综述就显得水到渠成。比如课文介绍了如何从五篇相关文章的简短回顾中,找出相关信息撰写文献综述。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具体的说明了文献综述产生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从互文性的角度切入文献综述,凸显了科学家通过文献找研究题目的过程性思维。除此以外,第三单元的听力内容还探讨了学生如何清晰的向指导教师阐述自己的研究题目。因为学生无论在知识和社会关系上都没有导师的高度,所以学生和导师的口头交流应该反映这种关系。这里的对话非常巧妙的反映出了学生应该如何处理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达到和导师顺利交流的目的。这样的听力文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学习者知道如何礼貌、清晰的表明自己的观点,争取导师更多的鼓励和指点。这部分对话无论在语篇和语用上,都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分析的材料,教师也可以课堂上将语言使用和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研究设计中需要遵循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刚接触科学文献的本科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转变思维。科学方法介绍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观察、验证假设等内容。从这一部分开始,课文听力的对话内容从文献综述转到了研究设计,反映了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做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线总结的文献,然后才能进行研究设计。第五单元关注如何通过语言恰当的描述实验过程,还有如何表达实验的结果是否符合期待。该单元的最后一部分还介绍了在实验室中做记录需要注意的内容,如速写标记和计量单位等。   第六单元到第九单元聚焦论文写作的过程。第六单元的重点是论文的材料和方法部分。比如描写过程使用了比较多的被动语态。适当的使用被动语态,不仅构建了科学的客观性,而且使得语篇更加连贯(Ravelli, 2006)。由于科学语言的语言学研究较多,教师也可以在这部分融入名词化或是语法隐喻等内容。第七单元探讨了数据的处理,其重点是统计学的方法。除此以外,还介绍了如何根据数据制作的表格,并描述表格的内容。第八单元涉及论文写作的结果和讨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强调了论文研究结果部分的客观性和讨论部分的主观性。第九单元回顾了文章介绍和摘要的写法。
  第十单元又聚焦到学习者作为科学家群体的一员,如何参与到学术会议等活动。作为最后一个单元,第十单元很好的回应了第一和第二单元的内容, 突出了教材为科学家活动提供语言帮助的宗旨。
  三、简要评价
  本书的主要特点在于构建了多条主线,帮助教材的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种多主线的做法为教与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比如,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他们既可以专注某条主线,突出重点,一以贯之;又可以多条主线齐头并进,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主线,并相互交叉。
  1.语域的主线。语域作为语言的一个功能变体,和特定的语境相联系(Halliday, 1978; Halliday and Hasan, 1985)。我们可以用语域的概念来理解第一部分的设置意图。也就是说,通过这部分的铺垫,我们可以更好的将分散的语言点和科学家社会群体的期待结合起来,理解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个群体的期待解释了在单词、句子和篇章层面的语言使用;与此同时,科学家通过这些特定的语言使用帮助构建了他们在科学家群体中的身份。学习者需要把自己作为未来科学家的身份放到一个很高的地位,通过各个单元的学习,逐一熟悉和理解语言和身份的关系,最后达到应用语言来构建身份的社会目的。全書在强调科学家语言特殊性的同时,也揭示了科学家语言和日常语言之间的共性,因为无论是日常的活动,还是科学家的活动,他们都通过语言构建了人际关系、都完成了任务。特别在人际关系的构建中,科学家的语言和日常语言之间有很强的共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者从熟悉的日常语言转向科学家的语言,扩展了他们使用语言的潜势,也为教材的使用提供了个体的发生学的视角(Halliday, 2002; 朱永生,2011)。
  2.个体发生的主线。每个学习者在接触科技英语的背景都不同。有的学生的背景能够更好的适应科技英语的思维方法和语言要求,而有的学生则会学的比较慢,甚至抵触这门课 (Bernstein, 2003)。这种学习者和教材的互动往往被教材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所忽视。但如果教材的编写者能够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更多切入科技英语的主线,那么教材就能更好的符合不同需求。《科技英语》的教材做到了这一点。
  个体发生的另外一个视角,就是向成功掌握了科技英语、能够在各种场合熟练的使用科技英语的人士学习。成功人士的发展是历时性的。通过阅读某个或某些人士的简历,阅读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所发表的文章或讲话,学习者能够了解某个个体如何掌握语言,走向成功。当然,成功人士的个体发展和学习者的个体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但成功人士的个体发展给学习者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3.人际关系的主线。听力内容构建了动态的人际关系,这是全书的另一个特点。听力往往是科技英语教学中比较难处理的内容,因为听力往往作为教学的背景内容使用,没有作为一个专门的口头语篇得到重视。但本教材采用的听力内容不仅真实,更重要的是和单元的主要问题切合。听力内容包含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这种一问一答的方法不是导师简单的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对话构建了某种特定的关系,从而达到了交际的目的。比如在师生对话中,学生采用了一定的会话策略,为和比自己地位高的导师顺利交流打下了基础。除了课本中指出的策略,如hedging等。我们通过语篇分析还可以发现其它一些策略,如按照研究的步骤,逐步和教师交流;对于自己的问题,可以先征求导师的意见,而不是直接说说出自己的观点等策略。
  四、结束语
  全书切实将语言的使用和科学家社会群体的需求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具体的论文结构、思维方法、个体发展、群体文化等多条主线串起了众多的语言点。虽然某个单元内或是单元和单元之间的语言点关系并不明显,但是作者刻意的将这些语言点安排到论文写作的某个阶段的某个任务,不仅突出了这些语言点和特定任务的关系,也帮助学习者从特定任务出发,理解语言如何通过特定任务帮助研究者构建了在科学家社会群体中的身份。教师和学习者在学习教材时,可以把握这些主线,并从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某条或多条主线来发掘和组织语言点,使得学习者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Bernstein,B.B.Class,codes,and control[M].New York:Routledge, 2003.
  [2]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J].London, Edward Arnold.
  [3]Halliday,M.A.K.,Hasan R. 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o-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5]Ravelli,L.J.Museum Texts: Communication Frameworks[M].London,Routledge,2006.
  [6]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个体发生学[J].中国外语,2007,8 (6):18-2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深化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工作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英语学习改革的有效深化不仅可以使英语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英语素养,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将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建立创新性课堂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型课堂  【作者简介】刘晓宇,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  高中属于人生的爬坡阶段,在此期间,学习模式和学习心态起伏比较大,
【Abstract】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management, reviews some of the value differences of various nations, and relates these cultural dimensions to the business setting
【摘要】在推动素质教育落实的过程中,我国许多学校提出了高效教学。高校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立足点,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本文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相关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作者简介】武正娟,甘肃省靖远县第六中学。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国家“互联网 ”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把握机遇和挑战,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岗位进行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的英语教师的重大课题。本文对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在跨境电商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思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跨境电商;专业英语  【作者简介】张新颖,七台河职业学院。  一、课程改革背景  在国家“互联
【摘要】电影作为大众需要的一种娱乐产物,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不仅本土电影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外国电影也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一部好的电影要想取得可观的票房,拥有一个抓住观众眼球的片名至关重要。因此,在翻译的目的论的指导下,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依据翻译目的论的翻译法则,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不同译法,以望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电影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对学生的英语单词学习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记单词,还要掌握拼读单词的方法。自然拼读法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发音与拼写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提高其单词的识记量,借此提升其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拼读教学;自然拼读法;应用方法  【作者简介】臧娜娜,山东省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练好英语写作是非常关键的,写作不仅仅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还要对所学语法熟练掌握,而要想更好地写出好的英语文章,就要具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尤其是对教材中的作文进行多读、多翻译、多分析语境等,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英语写作;初中英语;话题作文;教材分析  【作者简介】陈金燕,湖北省宜昌
【摘要】文化与语言具有密切的联系,学好一门语言的前提就是了解该国国家文化。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英语学科知识,应该适当地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知识。这不仅利于高中学生了解地道英语的表达方式,也降低老师教授高中阅读方法的难度。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元素的导入与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运用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元素;导入研究  【作者简介】鲍成
【摘要】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变得越重要,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正在朝着一个崭新、高效的方向发展,不管针对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言,总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仅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同时还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生活,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这样,不论是在“教”还是在“学”,都会增加趣
有关人格的定义很多,不同的学术领域对人格的定义以及人格的评判标准也就不同。其中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许燕,综合各种人格概念,提出:“人格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的适应过程中,对己、对人、对事、对物做出反应时,其自身所显示出来的异于别人的独特心理品质。” 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从我们英语教学来看,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对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