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墨竹工卡县中学
【摘 要】思想品德课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程改革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层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要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校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发现并总结了大量问题,也在不断探究中摸索到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结合我校教研组的研究课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自上学期以来,我组全面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师生们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与尝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诸多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实践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校思想品德课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和误区,例如,为什么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会不会打乱原有的教学常态,小组合作学习与考试评价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和平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
二、科学高效开展小组学习的具体策略
1.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
要保证小组合作活动的科学与高效,首先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理念,一要明确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二要明确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开展合作学习是深化改革,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通过合作学习是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或进步的喜悦,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再次,开展合作学习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需要。三要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应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而应充当“管理者”,维持合作过程的有序高效;充当“促进者”,对学生进行合作方法的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充当“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某一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去。
2.选择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
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大多数教师是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出现的问题时才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场面似乎挺热闹,但实质上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没有实质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性和本学科特点,我组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座次临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形式。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方式增加了组内合作成员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賽。
教师必须建立一个合理、能持续激发小组成员学习热情的特殊的评价机制,通过具有鼓励、针对、指导和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发展;加强组内互评,通过组员互评增强组内凝聚力,做到扬长避短;加强组组互评,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增强竞争;加强班级评价,由教师和班委参与,以表格打分的形式,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每天公布。努力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口头评价与标准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是一门集社会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学科,要求教师设计能实现某些特定学习目标的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去实际运用知识,提高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品德活动课中运用小组合作活动进行教学,能让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我们应不断探索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使学生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完善、更有效、更合理。从长远意义上来讲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思想品德学习本身,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創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 要】思想品德课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程改革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层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要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校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发现并总结了大量问题,也在不断探究中摸索到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结合我校教研组的研究课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自上学期以来,我组全面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师生们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与尝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诸多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实践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校思想品德课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和误区,例如,为什么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会不会打乱原有的教学常态,小组合作学习与考试评价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和平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
二、科学高效开展小组学习的具体策略
1.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
要保证小组合作活动的科学与高效,首先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理念,一要明确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二要明确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开展合作学习是深化改革,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通过合作学习是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或进步的喜悦,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再次,开展合作学习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需要。三要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应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而应充当“管理者”,维持合作过程的有序高效;充当“促进者”,对学生进行合作方法的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充当“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某一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去。
2.选择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
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大多数教师是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出现的问题时才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场面似乎挺热闹,但实质上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没有实质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性和本学科特点,我组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座次临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形式。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方式增加了组内合作成员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賽。
教师必须建立一个合理、能持续激发小组成员学习热情的特殊的评价机制,通过具有鼓励、针对、指导和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发展;加强组内互评,通过组员互评增强组内凝聚力,做到扬长避短;加强组组互评,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增强竞争;加强班级评价,由教师和班委参与,以表格打分的形式,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每天公布。努力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口头评价与标准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是一门集社会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学科,要求教师设计能实现某些特定学习目标的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去实际运用知识,提高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品德活动课中运用小组合作活动进行教学,能让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我们应不断探索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使学生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完善、更有效、更合理。从长远意义上来讲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思想品德学习本身,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創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