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学习寻探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墨竹工卡县中学
  【摘 要】思想品德课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程改革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层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要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校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发现并总结了大量问题,也在不断探究中摸索到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结合我校教研组的研究课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自上学期以来,我组全面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师生们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与尝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诸多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实践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校思想品德课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和误区,例如,为什么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会不会打乱原有的教学常态,小组合作学习与考试评价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和平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
  二、科学高效开展小组学习的具体策略
  1.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
  要保证小组合作活动的科学与高效,首先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理念,一要明确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二要明确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开展合作学习是深化改革,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通过合作学习是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或进步的喜悦,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再次,开展合作学习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需要。三要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应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而应充当“管理者”,维持合作过程的有序高效;充当“促进者”,对学生进行合作方法的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充当“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某一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去。
  2.选择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
  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大多数教师是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出现的问题时才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场面似乎挺热闹,但实质上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没有实质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性和本学科特点,我组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座次临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形式。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方式增加了组内合作成员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賽。
  教师必须建立一个合理、能持续激发小组成员学习热情的特殊的评价机制,通过具有鼓励、针对、指导和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发展;加强组内互评,通过组员互评增强组内凝聚力,做到扬长避短;加强组组互评,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增强竞争;加强班级评价,由教师和班委参与,以表格打分的形式,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每天公布。努力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口头评价与标准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是一门集社会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学科,要求教师设计能实现某些特定学习目标的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去实际运用知识,提高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品德活动课中运用小组合作活动进行教学,能让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我们应不断探索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使学生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完善、更有效、更合理。从长远意义上来讲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思想品德学习本身,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創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所谓创造力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关键词】班级管理 创造力 培养  无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教师始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主导的班主任老师不能包办、代办、命令办、强制办,而是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惟其如此,学生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生产方式.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生产方式,必须充分体现公有经济的导向性和按劳分配的取向性,并把二者统一到人的全面发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了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发展的路
费正清作为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奠基人,一生多次来华。掂时期来华,对他的中国研究有着巨大影响,促进了其中国研究的定型,在华期间,他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现状的资料,促进了他转向现代中
西藏米林县中心小学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合作习惯,打好合作基础  组
【关键词】农牧区 语文教学 看法  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人们的生活等等方面造成了诸多不便。然而,对于一位从事农牧区汉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我深知其中的艰辛和坎坷。但更多的是想与大家一起探讨教学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和想法,为共同推进农牧区汉语文教学的发展而努力。  一、端正教育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对于一名教师来讲,首先应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只有这样才能处处为学生着想,任何外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