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物理教学改革之我见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物理课程改革,中国物理学会前两届教学委员会曾举办过一系列研讨会。第一次1992年11月在重庆,主题是基础物理教学的现代化问题;第二次1995年4月在合肥,主题是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后来,1997年在无锡、1998年在南昌,又举办过两次会议,物理教学的改革一步步地深化。此后,对物理教学的研究也一直不断。当前,新情况下有新问题,下面仅就笔者近来想到的、听到的和被问到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一、基本功的训练永远不可少
   我们曾多次引用杨振宁先生的观点:中美传统教育方法的区别之一是中国教育按部就班、严谨认真,而美国的教育是渗透式的,允许跳跃。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课程的核心,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舍此谈不上什么科学素质教育。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作一定程度的跳跃,可使学生不过分地依赖教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我们赞同杨先生的看法:中美双方教育传统的长短是互补的,若能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将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然而,对我国物理教育传统施行伤筋动骨的手术,必须慎重。
   二、内容现代化不能只是新闻报道
   21世纪科学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物理教学要富有时代感,但不能流于新闻式的报道,而应讲出其中的物理内涵。近代物理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物理课中介绍现代科技成果时,应突出它们的近代物理原理。
   三、科学教育不能“软化”
   自然科学都是严谨的“硬科学”,物理学尤其如此。对青少年进行硬科学教育,对他们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普通国民受到扎实的硬科学教育,且不说对提高生产率和发展经济有利,对各种迷信和邪教的抵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1999年8月在桂林召开的“‘99国际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上,日本代表汇报了日本文部省(即教育部)的决定,将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科目合并为一门“综合理科”课,总课时大幅度地压缩,因而课程内容也大幅度地删减。例如,物理课程大纲中只保留了“能量”的概念,将“功”和“功率”砍掉。会上各国代表听了为之一震。欧洲物理学会的代表说,这种将科学教育“软化”的趋势在世界上有一定的普通性,其实质是使国民教育廉价化。
   四、如何看“综合”
   据说“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错,现代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是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分化出来的,当前又呈现综合起来的趋势。当初的分化标志着认识的深化,现在的综合标志着进一步的深化,即所谓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目前许多综合性的学科,如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分子生物学等,培养人才的一般模式,是本科仍按传统学科分科培养,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综合。这是有道理的,否则在低层次上“综合”,会造就出一批“万金油”式的毕业生,他们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哪门也不精通。这样的人在综合性学科的攻坚战中是很难动“真格”的。其实一门精通,才能触类旁通。
   五、要不要“破体系”
   有人说:生物课过去的体系是“门、纲、目、科、属”,现在改为“器官、细胞、蛋白质、DNA”,体系大变;而物理课的体系过去是“力、热、电、光、原子”,现在仍是“力、热、电、光、原子”,体系该破了。我们认为,“体系”是形式,形式应服从内容。教学改革应以课程内容的改革为核心,“体系”破不破,是教学内容改革的结果,“破体系”不能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出发点。“大跃进”、“文化革命”时代的教训,我们这一代人记忆犹新。
   六、“还原论”还是“层次论”
   物理学是追求“统一”的,物质的四种相互作用中电、弱统一了,高能物理学家们正在追求“大统一”,终极目标是包罗万象的TOE(Theory of Everything)。真到那個时候,是否我们什么其他问题都不必研究了?实际上,物质结构是有层次的,上面一个层次物质运动的规律往往与底层脱耦,例如,物质的夸克结构并不反映到凝聚态或化学的层面上来。在物理教学中,四种相互作用、物质与运动、对称性与守恒律等高层次的思想概括,不能代替各分支学科具体原理的讲授。也许为哲学系学生开设的物理课是例外。
其他文献
面对教育的每一次改革,站在风口浪尖的无疑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每一次教育模式的改变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尝试,都要去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在当前改革日益加快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节奏,尤其是在新一轮教育改革面前,洋思、杜郎口等学校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高效课堂的提出,更是为教师的课堂改革指明了更好的模式。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更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更加适合当前学生的状况。高效课堂是一个好的教学模
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发展观的科学性--坚持在解决"实质问题"的基础上求发展;坚持在"全面联系"的基础上求发展;坚持在"辩证否定"中求发展;坚持在"开拓和创新"中求发展.
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想听、可亲、真信”的课程;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英语教学要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教
围绕WTO争端解决机制较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性特征有所加强,程序方面更趋于严密,因此争端解决效率得以提高;它的威慑效应增强了各国对其信任的程度进行阐述,认为入世后,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绘本教学,能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