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y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得苦,教師教得苦,校长管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得认真,教得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多元、有差异的发展。下面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与大家共勉。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课前教学环节的研究性预设,这是进行“有效课堂”探究性教学设计的重要问题,每位教师走上讲台之前,第一要钻研本学科教学大纲及教材的体系和基本内容,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第二是分析教材的重点章节和具体章节的要求,第三是设计出课堂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探究目标、任务,第四是研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及设计选择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技术,第五是分析教学探究的重点、难点等等。实际上,所谓教学设计,也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样教”进行规划。
  从教学实际看,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同样,这些教师在上课时,主要也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设想如何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尽管教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这也不过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有效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研究分析学生特点,设计运用相应的环节,去实现知识与能力向学生主体转化。对课堂出现问题,一个或数个易变因素进行预设,教师对课前环节的设计是一种自我探求、自我要求、自我追求、自我诉求的过程。对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形成教学理性,提升教学境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有效的教学过程
  “现在,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这里关键还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研究表明,教案准备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这就说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
  促成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有四种: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另外,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會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教师的“追问”“补充”和“赏识”是必要的。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喜欢经常使用一些几乎“无效”的“补充”或所谓的“赏识”:“好极了”或者“哇喔”。真正有效的补充和“赏识”至少应该是真实而真诚的:“不要使用这种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反应,你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或评价学生的回答。”
  三、有效的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效益的课外延续,作业布置应体现层次性、针对性、有效性。而传统的做法是不顾学情,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全班做一样的作业,结果导致课堂作业收不齐或抄袭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并且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二类题面向班级中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类题面向班级中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超前学习。不同层次作业题的选择、批改、记录等有关环节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分析,工作量非常大,但分层作业的有效性是明显的、无可置疑的。
  四、有效的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身什么样是有效的。(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即目标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调整。(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或教学过程某个环节是否有效。(3)对学生发展的反思,即学生有没有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意志和情感有没有得到发挥、提升和发挥的程度如何。(4)对教师自身的反思,即教师有没有通过这堂课获得对教学的新体验,只有课后进行反思才能有助于提高持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极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教学时不能只跟感觉走,也不能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提高效益,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使课堂成为有效课堂可以说是教师研究有效课堂的永恒主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关注多积累、多总结,使教师自己不断进步达到“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只要能抓住以上主要因素,强化有效意识,那么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效益就一定能够实现。
其他文献
仅仅面积大并不能保证是一个功能齐全、感觉舒适的厨房,空间怎样被利用才是最重要的。业内人士认为的好的设计应具备的简单规则:作为工作区的厨房工作区最重要的3个活动是配莱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在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
记得有人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果真是这样,那我要说:“班主任就是这个事业中最靓丽的一抹色彩。”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对班级管理有些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作为班主任应练好以下“五功”:  一、自身素质功:人格魅力的源泉  班主任工作是优秀班集体建立、发展、成熟乃至最后达到育人成功的核心力量。一个班集体建设是否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成功与否很大意义上取决于
1、石灰的选择选择优质石灰要从如下的两方面入手:1)、目测 通过目测可以看到大块呈洁白或略带微黄色,外表没有风化的为优质石灰块。
【正】2013年5月20—23日,伊之密第八次在广州琶洲展馆盛大举行第27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简称CHINAPLAS 2013国际橡塑展)。本次展会伊之密取得超过预期的效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