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规范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的必要性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标题和原文分离的特点以及读者阅读新闻的习惯,新闻标题在读者浏览网络新闻时的作用变得不容忽视。然而,某些网络新闻媒体为了自身利益,采用各种手段编辑新闻标题去吸引读者制造轰动效应。结果,当读者点击标题进入新闻正文后,却发现新闻标题并没有很好的揭示新闻内容甚至是制造假消息来误导读者。也就出现了现在的“标题党”。所以我把从中国主流新闻媒体网站搜集的网络娱乐新闻标题作为研究对象,来讨论规范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的必要性。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信息失真;危害
  一、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和形式
  (一)新闻标题以报告事实为主
  新闻标题与通讯标题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标出新闻事实。新闻主要是报告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简洁明快,一般对事物发展过程不作详述。这就决定新闻标题重在叙事,即使是就实论虚的标题,对必要的事实也应有所说明。
  (二)新闻标题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动态
  标题不仅要报告新闻事实,而且对事实的表述要体现出一定的动态,即告诉读者事情的发生与发展。
  (三)新闻标题形式具有多样性
  新闻标题除单一式结构之外,还大量采用复合式结构。新闻标题往往是通过主题、引题、副题的配合,向读者报告新闻的内容,指明其性质和意义的。通讯则一般不使用引题,在副题运用上多数只用来说明作者写作本文的对象、意图以及采写的方式。
  二、现今网络新闻标题滥用的表现
  (一)极力夸张导致网络新闻题文不符
  当看到一个很吸引人的标题,我们都会有很强烈的欲望去阅读它的内容。但当我们点击进去却发现内容和标题相差甚远,此时,我们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当受骗了。新闻首先要讲究的必定是真实。网络新闻标题不真实,与新闻原文不符,就意味着新闻失真,失真的新闻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价值。比如曾经火爆一时的“月嫂”一词,曾有许多网络新闻媒体出现:《揭秘天价“月宫”“顶级月子”费用超万》、《媒体称京沪月嫂月薪最高万超医学博士》、《月嫂薪金超过博士没那么可怕》、《愿意雇佣“天价”月嫂伤不了谁》等新闻的报道。或许有个别月嫂会有这么多的收入,但从这些标题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标题党在滥用夸张、怪异的词汇,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试图激起网民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点击以博得点击率。
  (二)题目突显了有问题的价值观
  一个网络新闻标题反映出的是一个编辑者的价值取向。当面对重大灾难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许多冷漠冰冷的标题,更有甚者还带有许多血腥和淫秽的标题。这种新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暴力新闻”,暴力新闻实质上是一种暴力文化的恶意传播,它是公众盲目需求、媒体顺势迎合的借用暴力事件煽情的产物,它的存在,不仅助长了媒体日益严重的炒作歪风、引发受众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倾向和有可能导致的负面行为,还对整个社会所产生了宏观负面影响。[1]比如《梵高的“破鞋”引发撕逼大战》实际说的是海德格尔、夏皮罗、德里达等人对油画《鞋》的不同阐释。最近,诗人余秀华在微信朋友圈中爆红。一篇原名《诗里诗外余秀华》的评论,对某刊采用《晃晃悠悠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以诗人残疾身体为卖点表达了不满。但在此帖转入微信后,它的标题却被改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可想而知,无论是煽情的“脑瘫诗人”,还是低俗的“睡你”,都意在刺激读者感官,赚取点击率。
  (三)换用词汇、断章取义等导致表意不明和新闻虚假
  一些新闻编辑为了吸引读者去点击新闻原文,往往会选择用一些别具风格的词语去替换本来的词语,这样就导致了一些网络新闻标题用词不准确,甚至对当事人造成了言语伤害。马航失联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消息铺天盖地的袭来,各种媒体的各种消息,守在手机前刷新闻的你被搞得忽喜忽悲,殊不知,对于一个不清楚的新闻,受到伤害最深的却是遇难者家属。还有像《闹市中惊现悬挂于车外的裸尸》,而实际上裸尸只不过就是一只被拔了毛的鸡而已;《萨达姆在华资产》实际上是一家叫兰州萨达姆牛肉拉面的饭馆。这种只描述事件表意而忽略实质的新闻不光带给受众错误的信息,还会大大降低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三、滥用网络新闻标题的危害
  (一)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
  网络新闻编辑滥用新闻标题从短期来说是可以提高自己新闻的点击量。但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势必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而文字又是对语言进行在编码的符号系统。当受众知道自己掉入标题陷阱时,语言和文字的基本作用便大大打了折扣。受众关注了没有营养的信息,自然减少了关注别的信息的时间,这就影响了受众对信息的接受。
  (二)影响社会正确价值观的走向
  语言既存在于社会,又是人类天赋的能力,既承载着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又是人类新的精神创造的工具[2]。网络新闻作为一个信息传播者,使用的那些冷漠冰冷、暴力淫秽的标题会传播大量的负能量,加重社会道德的恶化。如果受众长期处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必定会影响社会正确价值观的走向。
  (三)影响网络媒体的生存和发展
  如果网络媒体制造太多的题文不符、错误价值观的、内容失真和言语低俗的新闻标题,那么受众就会越来越怀疑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从而降低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如果網络媒体的公信力受损,势必会影响编辑人员的生存和发展。这样恶性循环,只会导致网络媒体的地位越来越低。
  以上综合了三点网络新闻标题的危害,我觉得是时候规范网络媒体标题语言了。而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网络编辑从制作标题的策略入手,网络新闻标题要真实简洁易懂、凸显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新闻标题就应从把握尺度、转载时详加考证、语言用词要锤炼等几个方面改进。其次,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审稿制度、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完善网络新闻标题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提高网络新闻编辑者的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曾琦芮.《暴力新闻分析及报道建议》
  [2]叶蜚生.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作者简介:
  张德艳(1995.03~ ),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省民勤人,大学本科学历,语言文学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教材在任何的教学形式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对教材进行不同的处理。教材处理也就是“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所以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动态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的教学的艺术。然而,不同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很多老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教材”的过程,如何做到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尝试性的研究。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这是一种用于情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问题。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供学生创新的条件、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科学课堂创新精神课堂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床草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是说创新并不神秘,不要谈创新则色变,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
摘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由何体现?教师应在敬业奉献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职业幸福感应和教师自身的荣辱观、师风师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远离功利的,并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的一种精神感受。  关键词:教师 职业幸福感 敬业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其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传播知识文明的功能上,不能等同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奏响“最强音”、凝聚“正能量”、注入“文化魂”。由此可见,“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认清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才能为发展汇聚正能量,营造强气场。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社会正能量  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建立专项维修资金对提高和保持房屋完好率,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保障房屋安全
期刊
【摘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钻井成井工艺就会对出水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再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本文就是以此为主题,来进行探析的。  【关键词】施工 钻井 出水量 分析 措施  在钻井成井的施工中,有着多种工艺,这些工艺会对出水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钻井成井时,会有一些风险存在。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要以这些原因为依据,来制定出相对应的对策。这些对策的效果如何,只有切实
随着征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土地征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彰显了征地机构在土地征收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每位教师教学中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教学中需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学用相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信息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立足信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让社会生产方式及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加快了全球性知识技术的更新创造,对高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