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古诗词鉴赏都是高考语文的经典题型之一,尽管分值不高,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么审题不清,要么表述不符合规范,有的甚至张冠李戴。根据多年来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我觉得要做好古诗词鉴赏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读
  学生答题时往往对试题材料一扫而过,根本不认真读(当然是默读),恨不得马上就找到答案,到头来是牛头不对马嘴。那么该怎样去读呢?
  1.读诗词题目。在很多诗词鉴赏材料中,诗歌的题目都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不仅暗示事件本身,而且暗示诗歌主旨。如鉴赏柳中庸的《征人怨》时,有道题是“请分析‘万里黄河绕黑山’中‘绕’字的妙处”,不少学生答成通过广阔无边的黄河绕着黑山流淌,写出了征战路途的曲折。他们在这里就忽略了题目中“怨”的暗示性,对征人对战争不止的渺茫和怨恨这一主旨把握不准,得分可想而知。又如《春日登楼怀归》,诗题中“怀归”一词就道出情感变化了。“归”是归家,便是思乡之情了,“怀”字有怀想之意,那么这首诗的情感就是诗人由登楼所见引起思乡之情了,典型的借景抒情,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2.读诗词内容。有些诗词从题目是找不到任何有关解题的蛛丝马迹的,这时就要看诗词本身的内容,高中生通过这么多年的文言知识的积淀,一般诗词大致内容应该能读懂。如2008年全国卷(二)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是李弥逊的《春日即事》,前两句“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想到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同时看到落花满地,天色已晚,靠近黄昏;后两句“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是说我住的地方没有一辆车经过,黄昏时我在鸟儿归巢的鸣声中独自掩上门扉。理解到这种程度,再加上作者被免职的背景,其思想情感就不难理解了。
  3.读诗词注释。诗词注释往往能暗示作者的写作背景,而背景又是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关键。如鉴赏杜牧的《初冬夜饮》,后面就有这样的注释: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诗人受排挤被流放的背景,加上题目《初冬夜饮》,不难理解作者的孤独苦闷之情了。
  4.读问题。这一点很容易被考生忽视,由于考场上时间有限,考生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浮躁,没能认真分析问题,结果答非所问。如鉴赏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有这样一道题:在诗歌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前一个问题容易回答,后一个问题有不少的考生答成“孤独、寂寞”等,误把景物特征答成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二、悟
  前面谈到的几个方面是从浅层次读懂了诗词,要想深层次理解,还得注意以下三方面:
  1.悟意象。意象就是诗人在诗词中借以传达情感的物象,有的意象甚至可以表达某种固定的情感。如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中菊花是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中梅花是
  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等等。
  2.悟关键词。如杜甫的《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这两个词就是关键词,抓住这两个词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因为杜甫此行游览武侯祠庙,绝非像一般游客纯粹观光,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3.悟艺术手法。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很多考生不习惯使用专门术语答题,从而造成一种下笔千言,难得一分的尴尬局面。比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果考生不知道“反衬”这一术语,一味地渲染红叶青山这样亮丽的景色,很可能连诗人的情感倾向都要弄错。艺术手法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具体内容可参见相关资料,这里不赘述。
  三、联
  联就是联想,因为诗词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文学艺术,常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我们在鉴赏时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将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四、规范性答题
  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以上步骤,就说明他们基本读懂了诗歌。但读懂并不能表明能得分,关键还要看语言组织技巧。有的学生拿到题,读一遍之后就匆匆下笔,这样经常会导致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因此让学生答题前一定要看清楚,问什么,答什么,无需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此外,学生要有运用术语答题的意识,术语的使用可以使答案显得厚实,有深度,从而增加得分几率,如诗歌手法较为常用的有“托物言志、虚实相生、以动衬静、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这样就容易抓住答案的关键,得分自然就高了。除了手法,还有像诗歌的思想、意境、语言等,都有专门术语,务必让学生掌握。人们常说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诗歌鉴赏也要学会看分采点,分值大,采分点必然多一些,分值小,就只需要简要概括。掌握了这些答题技巧,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就会少走弯路,诗歌鉴赏整体得分才会有所提高。
  总之,古诗词鉴赏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难度都比较大,但我们只要掌握了方法,加上一些鉴赏知识的积累,相信会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甚至高效课堂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外要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  随着教育部门在教育方面不断地加大改革力度,很多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对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探讨行列中来。此次改革的重点在于怎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转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主体,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自动参与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口语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保证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英语;口语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许多初中英语教师重新审视英语教学。更多的初中英语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期刊
摘 要:英语是获取国外信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英语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俗话说:“授之以鱼可以食一日,授之以捕鱼一技可以食一生。” 实施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一个好的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孩子一个好方法的前提。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深入改革的形势下,教师们应有意
期刊
摘 要:教学是教和学的有机互动和统一。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而且还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研究了初中英语学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法;指导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
期刊
摘 要: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在这四项中,写又被认为是最难的一个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贯穿英语写作训练,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本文从影响初中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因素,如何进行初一英语写作训练、初二英语写作训练、初三英语写作训练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论述时,多从英语语言的特点和初中教学的角度加以说明。  关键词:影响学生英语写作成
期刊
一、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每个朝代的更替,每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新旧更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的、进步的事物代替旧的、落后的事物,也是历史发展的铁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进步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让学生将目光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形
期刊
摘 要: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和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本文从预学、导学、听读、设疑、复述、解难、查测七个个方面阐述了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理解技巧;阅读方法  初中英语新教材、新大纲中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2013年中考明显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题量,初一、初二教材增加了阅读课课量。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如何渗透培养学生阅读
期刊
摘 要:化学学科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实验为基础,在化学教学体系中化学实验一直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们初步掌握化学知识,了解化学世界的首要环境与载体,教师们要利用好化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实验环节,帮助学生们打开化学思维的形象大门,让学生们处于浓厚的化学实验氛围中,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思维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提升化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期刊
一、对教学思想的若干思考  教学思想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是登高远望的山石。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对个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培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内容。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它既包括对教材的阐释要正视历史人物,也包括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要教会学生用心灵触摸世界,广泛阅读,能新颖地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观察;阅读;真情;创新  在语文教学上,很多老师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写作事倍功半,从而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直面的问题。为此,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教会学生用心灵触摸世界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