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声谢后世 义使令名彰

来源 :百家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唐明华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画面感极强,因此本文就从画面入手,深入分析了《乳娘》对人性的光辉,圣洁的爱与天性善良的纪念和礼赞;进而阐述了红色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善良、悲悯和正义的基因的,红色基因是通过人性、人格来遗传的;并指出《乳娘》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历史与现实相互勾连,惨烈与柔情相交织,牺牲与奉献相辉映,母与子命运同频共振。文章最后解析了《乳娘》的审美机制,并指出这一感人至深的报告文学佳作,为建党一百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关键词:唐明华 乳娘 人性 红色文化 报告文学
  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和山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乳娘》,是纪念建党100周年重点图书。捧读这部以平凡书写传奇的史诗般的作品,心潮久久不能平复。夜不能寐,脑海里映现出一幅清晰的画面——透过滚滚烽烟,我看见,逶迤的山峦间铺展着上千个摇篮,这是多么温馨的生命礼赞,多么震撼的战争奇观!于是,屏息凝眸,倏忽间,一座雕像赫然显现。
  一
  在闻名于世的攻克柏林的战役中,红军战士卢基扬诺维奇正和街对面的德国兵激烈枪战。突然,他发现遍布瓦砾的街道上,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趴在死去的母亲身边嘤嘤哭泣。卢基扬诺维奇决定冒险抢救这个可怜的孩子!于是,他匍匐着向小女孩爬去。对面的射击戛然而止,他抱起孩子,弯腰向自己的阵地跑去,德军依然没有开枪。可是,当他把女孩交给战友时,枪响了,卢基扬诺维奇应声倒下。稍瞬,德军阵地又是一声闷闷的枪响,那个打死卢基扬诺维奇的士兵自杀了。二战结束后,这件事传遍了德国。后来,两国雕塑家合作,在柏林为卢基扬诺维奇树立了一座雕像。
  这是对人性的光辉、圣洁的爱与天性善良的纪念和礼赞,战争无情地戕害了无辜的孩子,人们善良的天性又不顾一切地去拯救那些可怜的孩子,这就是人性的光芒。它压倒了战争的残酷与狰狞。而唐明华笔下的这些乳娘们不就是中国的卢基扬诺维奇吗?我们应该也必须为她们塑一座雕像、一座群雕像,长篇报告文学《乳娘》就是这一群雕像的底稿。正是这种书写与人的再现有机地结合,才显示出报告文学的文体个性和力量之所在。
  二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炜先生在“名家荐语”中这样写道:“作者饱含深情地描述了一段激荡人心的历史,用丰盈生动的细节再现了当年的逼真场景。腥风血雨的争斗和感天动地的母爱,交织成一部震撼心灵的半岛女性的传奇。这是关于哺育的史诗,是令人垂泪的抚养与呵护的故事。在诸多战争年代的回忆和血与火的记叙文字中,该书可谓别具一格,拥有独特的视角,散发出灼人的生命温度。”
  回溯昨日场景,人们看到,当年的乳娘一无所有,只有乳汁,但是,她们凭借善良、悲悯与正义的天性,用滴血的乳汁哺育了革命后代,哺育中国革命,这个英雄群体表现出的精神特质无疑是可贵的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明华创作《乳娘》旳着力点,恰恰在于抓住了红色文化传承的基因——善良的天性、悲悯的情怀与正义感。乳娘们在接收乳儿时说的、想的是:孩子的爹娘在前线,随时有可能流血牺牲,我要是不能保全他们的孩子,一辈子良心都不得安生。这就是当年乳娘们的朴素心理,这才是无须言教的红色文化的基因内核。
  由此,我想起在文学界曾一度流行的“主体性”“主体间性”。尽管七嘴八舌,但没有文章去讲“主体性”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传承脉络是如何形成的?当下,我们又在大力提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多元包容的文化,如何传承?没人开出具体药方。穿汉服、穿唐装、背三字经、背弟子规就能传承吗?如果我们不去考虑舆论说教,从纯人类文化的角度分析,例如儒家文化的传承,卑人认为,它是有传承基因的,这个基因就是孝道和纲常伦理,只有真正信奉孝道和纲常伦理的人,也就是说,只有具有孝道和纲常伦理基因的人才能传承儒家文化,不具有这种文化传承基因的人只是儒家文化的“客里空”。我们说乳娘在传承红色文化,是因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也是需要红色文化的传承基因的,红色文化的传承基因是善良的天性、悲悯的情怀和正义感。你可以不识字,你也可以读不懂马克思,但你的灵魂和血液中必须具有善良、悲悯和正义的基因,你才能传承红色文化。一个苟且小人可以混进革命队伍,也可以爬到高层,但永远不会成为红色文化的一份子。一切伟大的精神,都要落在具象的行动上。善良、悲悯和正义使人产生义举,大义之举方能用乳汁哺育他人之子,方能解救穷苦大众,方能真心投入革命。所以我们说善良、悲悯的天性和正义感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基因。红色基因是通过人性、人格来遗传的,一个怯懦的怕死鬼,一个唯利是图者,是无论如何也继承不了红色文化的。人格即事业、即家风、即未来。乳娘们是红色文化的典范。我之所以如此肯定乳娘,是因为在中国传统乡土文化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数千年来是交织并生的。本质的与异化的人性时时展现在我们面前,只有充分肯定乳娘们的人性,我们才有希望,才有未来。凡是了解鲁迅对国民性批判的人,都会赞誉乳娘们的圣洁与伟大。
  三
  閱读《乳娘》时,读者被跌宕起伏的情节所牵引,不知不觉地进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仿佛身临其境。待到掩卷沉思,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追问:乳娘们现在怎样?被乳娘们抚养大的乳儿们如今情况如何呢?很显然,就在这一刻,报告文学的当下性、即时性自然地显露出来了。由此说开去,很多人对报告文学的时代性、批判性存有某种误解。首先,报告文学的时代性是相对的,当你进入历史深处时,时代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报告文学既注重即时性,也注重历时性,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构成时代性。另外,有人认为报告文学就应是批判的文学,不敢揭露、不敢否定、不敢与现实唱反调叫什么报告文学!其实,报告文学的批判性、战斗性在于作家的春秋之笔和作品的春秋之风,是报告文学在善恶之间、两难之间用正义性来整理世界与人心。细读《乳娘》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历史与现实相互勾连;惨烈与柔情相交织;牺牲与奉献相辉映;母子命运同频共振。这是一部极具人性品味和红色品味的报告文学佳作。当泛黄的往事随风吹落,而乳娘们却在人们的记忆中清晰起来,并渐渐丰满高大,让后人仰视。   “最终,姐姐逃出生天,乳娘的女儿却命丧黄泉。望着姐姐摇摇晃晃站起来,乳娘笑了,可笑着笑着,潸然泪下。”
  “去世前几年,她患了老年痴呆症,不管五冬六夏,身上都揣着小军的相片,想起来就掏出来看看,对着相片不停地念叨。再后来,连自己的儿孙都不认识了,可唯独对小军念念不忘。有一回,她把儿媳妇抱的孩子当成了小军,埋怨说,这是八路军的孩子,咋还不还给人家呢?”
  正如有人所说:乳山的300多位乳娘在极其艰苦、危险的环境下倾力哺育八路军的后代,乳娘们视乳儿为己出,呵护备至,她们将最后一滴奶水给乳儿喝;将最后一口饭给乳儿吃;将最后一件衣服给乳儿穿,用超越血脉亲情的大爱,展现了中国母亲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展示了人性与善良的最高境界,谱写了一曲人民群众与党的血肉亲情的颂歌,绘出了人民群众与人民军队生死与共,以命相助的华彩乐章。
  这就是报告文学述说的真正的历史,这历史映照出的是人性的光辉,人心的向背。它告诉我们红色的鲜血是如何流淌与抛洒的。它告诉我们应该记取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同时告诉我们:英雄不是钦定的,不是塑造的,而是来自大地的,有时是显赫的,有时是默默无闻的。这就是报告文学的作用。
  四
  读《乳娘》有一种如泣如诉、如梦如幻的感觉。这自然让我想起并认真思考了报告文学的审美机制与作用。
  报告文学的审美是由形式美、实用美和艺术美构成的多重审美机制。其形式美是指作品的外在结构形态与内在结构机制,对于不能虚构和任意夸张的报告文学而言,结构就显得分外重要,因为阅读悬念和阅读吸引力就产生在结构中。实用美是指报告文学是社会政治、思想观念、道德教化的载体,它必须把真和善的东西,把正义和正直的东西告诉读者,它必须是承担历史责任、社会责任并向前看的追梦的艺术。艺术美则是指写作技巧、细节选取和语言艺术,它深含的是精神美、质实美、气势美等多重因素,其中语言艺术至关重要。小说的语言在于写好闲话,报告文学的语言在于写好实话。报告文学的语言如果没有节奏、韵味,没有生活化、口语化的魅力,没有雄辩的逻辑、磅礴的气势是不行的。没有妙语连珠的语言,只是干巴巴的新华语、报刊语是没人愿意读的。
  作家的语言是需要有天赋的,是靠厚积薄发的灵感产生的,不是任何人想写好就能写好的,纵观唐明华所发的一系列报告文学:《中国结》《耕海》《沧海九歌》《大风歌》……他的语言风格是独特的,尤其是他的比喻大胆、新鲜、新奇、出人意料,我们曾谓之曰“生猛海鲜似的比喻”。翻开《乳娘》:
  “乳房俨若熄灭的死火山,里面的岩浆早已枯竭。”
  “他的额头猛地爆出一条青筋,如同树根裸出地面。”
  “猛地,肩膀抽动一下,车轮爆胎似的完全瘫软了。”
  “那个叫做思念的东西悄悄从心底渗出来,如同浓度很高的硫酸,把情感的神经灼蚀得好痛啊。”
  “由于衰老的缘故,她退化成了家庭脏器上的一截阑尾。”
  “那嫩生生的啼哭,仿佛跃动的火苗,一下下地烘着生活的茶炉。”
  “她像一条咬钩的鱼,被思念的鱼竿生生拽出水面。”
  好了,不再一一列举,书中如此生鲜、新奇的比喻还很多,加之生动细致的描写,传神的勾勒,活灵活现的现场画面感,构成了这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的作品,如果将其某些章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我想对红色文化教育,对中学生文学修养的培育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
  捧读《乳娘》在激动流泪之余我又想,这个题材可不好处理,难为作者了!乳娘们是圣洁的,作者称之为补天的女娲亦不过分。但在写作上却碰到了一个难题,300多位乳娘,皆是农村小脚妇女,皆是儿女夭折或儿女已大但尚未断奶的有乳之妇,都是善良而有伟大母爱之人。她们拼死拼活精心养育乳儿,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乳儿,在她们身上共性的东西大于个性的东西,处理不好,便会产生重复描写、同义反复,而大同小异的重复便会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好的题材不一定会产生好的审美效果。这便需要作者的精心构思,寻找出解决这一难题的灵丹妙药。唐明华在叙写乳娘的同时,别具匠心地穿插了许世友与田明兰的爱情故事;理琪司令员牺牲的场面;十勇士与十八勇士壮烈殉国的战斗实况;耿飚在甘肃庆阳讲的故事;温家宝总理2012年3月18日下午,看望政协经济农业屆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的发言;再联系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菜花》;赵瑜的报告文学《寻找巴金的黛莉》;还有姜文幼年的故事。另外,对八路军某部政委杨家华的点名批评。更有,对照汉武帝、康熙、溥仪对乳母的深情厚谊,阐发出作者的三观和爱恨情仇。这些穿插便使作品遗闻轶事迭出,波澜起伏、纵横捭阖、丰满厚重起来。
  通过画面感极强的场景描写、生动鲜活的叙述语言、乡土味的对话与回忆、灵活多变的节奏调度、细腻真挚的心理描写等一系列的艺术处理,不仅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感,而且有力地克服了由于题材本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影响作品艺术表现力的缺憾,彰显了结构的力量,使作品形成洋洋洒洒、挥洒自如、内容丰厚、雄深雅健、感人至深的报告文学佳作,为建党一百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乳娘》让人思考和联想的东西还很多,但在作者如泣如诉的叙述中已经事明理足,尖锐而犀利,让人赞叹,无须更多赘言。
其他文献
怪 厨  民国初年,江南有个姓孙的厨子,得了祖传绝技,专做鱼肴,用鲤鱼能烧出上桌时满身还冒火焰的“火龙”,用草鱼能烧出像成串葡萄的“葡萄鱼”,用青鱼能做出像朵朵菊花的“菊花鱼”……至于南北各地风味烧法,没有一样不精通。他凭这身本事,在长江边的小城毗陵开了一爿鱼菜馆,既当老板,又当厨师,烧三江五湖捉来的各种鲜鱼,迎南来北往上下三等客人。毗陵驿是苏南通往苏北的重要渡口,在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政
期刊
她和男人在集市上碰面了。她竟一眼认出了他。男人一愣,也反应了过来。岁月已将两人的“芳华”剥蚀殆尽,沟壑爬上了脸庞。欣喜的目光和发自心底的微笑却是暖人的。  “赶集哟!”  “赶集。你也是呢!”  能说啥呢,也就是“吃饱穿暖干吗来”吧。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啊!然而她的脸居然红了好一阵子。  男女間的感情有时很微妙。女人能让男人的心变得柔软,男人能把心仪他的女人融化——无关乎年龄。  她的名字叫梅。没有几
期刊
“你能回来一下吗?爹不肯打针了。”弟弟在电话里焦虑地说。  我知道爹在想什么。他是怕自己靠药硬撑着,反而难受,不如停药,让自己早一点儿断了那口气。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看着他不打针不吃药慢慢逝去啊!  我开完会,匆匆忙忙回到老家时,正是午饭时刻。  家里人以及来探望病人的几个堂姐姐正在吃饭。看见我回来,他们都松了一口气,说:“我们是没有办法了,就看你还有没有办法劝得了他。”  我就去找爹。  
期刊
这里是个泊船的埠口,装满货物的帆船在这里停泊。船工踩着跳板到岸上买米买菜,顺便买些烟酒;经常跑这条线,和岸上的人都熟识了,见面开一些不咸不淡的玩笑。人们乐意开这种玩笑,说着笑着就把生意做了。  这里又是个渡口。河西的到河对岸赶集,河东的到河西走亲戚,都要坐船。一艘小木船,悠悠地在老河里荡过来荡过去。水小的时候,小船挂在一条维系两岸的缆绳上,船工拉着绳,脚蹬船,听不见桨声,只有河水哗哗地打着船底。 
期刊
晚宋,滁州罗城临清门内有一处清幽宅院,粉墙黛瓦,青竹森森。  辰时刚过,一顶精美华贵的轿子停在门外。朱户轻启,干练的门子递上太守的名帖。  粉墙内,幽篁深处,琴声铮铮淙淙。一位绝色女子淡妆素裙端坐在绿绮琴前,十指輕拢慢捻,心中冰炭便翻作指间风雨。  鸨母手持名帖,一阵风似的旋来,琴声依然清韵流转。  “雅秀,太守府来了贵客,是位小侯爷,指名让你伺宴。”鸨母躬身赔笑,声音不高不低。  琴声骤停,齐雅
期刊
那一天早饭后,庄里突然被一阵歇斯底里的叫骂声打破了宁静。庄里人很久没有听到这嘹亮的女高音了,三三两两地出来一探究竟。一看是庄西头六斤的女人,大家便驻足不前,或蹲或站,与她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这女人50岁左右,人高马大的,走路带风,说话能震落树叶儿。自丈夫和儿子外出打工后,家里就剩下她和腰弯得能接地的老公爹了。女人几次请求丈夫带自己出去,丈夫都说:“外面没有家里好,再说你是睁眼瞎一个,把你卖了你
期刊
大宝梦见他跟阿霞一起看电影,电影散场以后,他摸出兜里的手机一看,有12个未接来电!大宝吓了一跳,12个未接来电都是她打来的。  “怎么啦,有事吗?”阿霞眼尖,马上问他。  “没……没事。是她……打来的!”  大宝声音很轻很轻,特别是说到“她”的时候,声音更轻,好像不曾发出声。但他还是感觉阿霞听出来了,那个“她”就是他老婆。“你不是说她从来不给你打电话吗?”阿霞说。是啊,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 
期刊
甘处长得了个活受罪的病,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梗阻。大夫说:“要彻底治愈只有手术,但有丧失性功能的风险。”甘处长一听,急了,他伸出三个指头:“谁能治好我这病,就赏他3万元!”  苦闷之中,甘处长忽然想起老田头儿也得过这种病的。可转念一想,他的心拔凉。  甘处长当年大学毕业分到车间,就下班组做了田师傅的徒弟。田师傅不仅教他技术,还介绍他入了党。他升任车间主任时,田师傅着实替他高兴。变化始自他担任了后勤处
期刊
内容提要:最早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碎片化”叙事,在文学领域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提倡元小说创作理念。碎片化叙事的特征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拆解开然后进行重新构建。换一种话说,就是把一个完整的“花瓶”打碎,再用碎片拼贴起一个完整的“花瓶”。碎片化叙事并非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拆解开这么简单,叙述视角、语感、结构、人物、情节、作品背后的人生,均可通过碎片化来呈现。张世勤最新长篇小说《爱若微火》或许就是一
期刊
第一次去女朋友家的时候,女朋友全家带他去了一个大湖旅游。湖旁一片竹海,在山林湖海里的一间小饭馆,女朋友的父亲点了整整一桌丰盛的菜。  过了很久再来问他,他只记得一个砂锅鱼头。“真好吃啊!”他说,“还想再去吃一次。”  他的太太说:“点了一桌好菜,只记得鱼头?”  他点头。  正是热恋的时候,别说是鱼头汤,白米饭都能吃出甜来。  结了婚,女朋友成为太太,女朋友的父母成为岳父岳母。柴米油盐的人生,每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