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华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癫痫及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创伤与修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重庆市抗癫痫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23种专业期刊常务编委、编委。
这里是6个国家神经外科重点学科之一,这里是全军神经外科专科中心及唯一的神经创伤防治重点实验室,这里是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穿过诊室外密密麻麻等待治疗的人群,记者来到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办公室,见到了匆匆赶到的科室主任冯华教授。
开始采访前,冯教授先给记者普及了一个基础知识,有不少人将“脑外科”和“神经外科”混为一谈,这是不正确的。脑外科指的是与脑有关的疾病,而神经外科包括脑、脊髓及外周神经的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为主的神经肿瘤、脑血管疾病、癫痫等,其范围更广。
因为触动,所以改变
作为国内最先开展周围神经减压术的单位之一,冯教授带领他的团队,为众多面临周围神经损伤(以糖尿病为代表),但药物、物理方法等疗效有限的患者提供了新生的机会。谈到开展周围神经减压术的初衷,冯教授的眼神定格在远处,“在医院,我是一名医生,但回到家,我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患者的痛苦我能体会。”
冯教授告诉记者,自己的岳母也是一位老“糖友”,也曾因糖尿病并发症而住院,为照顾岳母,减轻其痛苦,家人花费了很多精力。其间,冯教授也看到有患者因并发糖尿病足,面对溃烂的双脚,不断换药,然而仍被迫接受截肢的无奈眼神,这带给他很大的触动。他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变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命运。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世界顶尖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专家 Dellon向冯教授展示其所进行的研究——针对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开展的周围神经减压术,这带给冯教授很大的启发。回国后,冯教授带领自己的团队踏上外周神经减压的探讨之路。
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组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生在周围神经的病变,其原因有外伤、运动性损伤、糖尿病、椎间盘突出、炎症、肝炎、中毒、营养缺乏、肿瘤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运动障碍、感觉过敏、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等。
50%的糖尿病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
也许有患者会问,糖尿病足截肢和外周神经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既往认为约有1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四肢麻木、 无力、 疼痛等周围神经症状,但近期的调查发现, 其发病率远远高于这个比率,为50%左右。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发麻、疼痛、踏棉花感、四肢紧绷感等症状,检查会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潜伏期延长。这些症状的后果很严重,因为感觉能力下降会使人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如出现皮肤压伤、烫伤,甚至会因为感觉能力下降出现摔伤、骨折等。这些损伤又会增加患者皮肤感染的几率,诱发皮肤溃疡和坏疽,最终导致截肢的恶果。
虽然,经过40余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目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已经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如严格控制血糖、缓解疼痛和加强足部护理。临床上采用甲钴胺、前列腺素等药物治疗,国内还采用中药及针灸等方法治疗。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使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即使正规使用了胰岛素等药物,仍有约五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们还能为这些患者做些什么?
神经减压,从本入手
冯教授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的原因主要包括3点:
1.神经挤压。神经被挤压到相对狭小的空间,进而表现为相应支配区域出现活动不灵活、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2.血管病变。血液无法及时供给到足部,造成缺血坏疽。
3.以上两者混合存在。
冯教授介绍说,周围神经减压术的主要治疗理念是扩大神经周围空间,解除神经压迫,减压为神经的自我修复创造了条件,可避免神经再次受损。因糖尿病患者病变为神经挤压造成的狭窄腔隙,故其主要术式较为固定,主要有肘部尺神经沟减压、腕部腕管减压、膝外侧腓神经管的腓总神经减压、踝内侧踝管的胫神经减压以及1、2足趾间腓深神经减压。
实践证明,对于神经挤压造成的周围神经症状,该减压术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总有效率可达90%,且见效较快,部分患者甚至术后第2天就可以看到治疗效果,最初的麻木等不适可消失。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该手术不仅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症状,还能有效降低溃疡的发生率,减少截肢。
术前需严格评估
周围神经减压术效果明显,虽然手术本身并不复杂,局部麻醉即可进行,简单的周围神经病变甚至1个小时内就可迅速解决问题,但其有着严格的术前筛查。
术前评估很重要,也很严格。我们不是为了做手术而做手术,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做手术解决问题。因此,术前往往需进行缜密的评估,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对证施治,排除不需要做手术或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才能真正达到减压的目的和提高治疗的效果。冯教授说,我们首先要明确其诊断,看该疾病是否由于神经挤压导致的,是否存在血管的病变。
周围神经疾病有一定特殊性,对诊断技术要求较高。抽血化验可以帮助排除全身的其他疾病,如肝炎等。行神经B超和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神经及其周围结构的变化,观察有无肿瘤压迫,神经有无水肿,撕脱及变性。而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神经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的程度,并能帮助排除肌肉源性的病变。
同时还要考虑患者是否曾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通过非手术方式能否达到好的疗效。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症状早期时,神经还未发生不可逆的改变,可行保守治疗。但当压迫致神经出现不可逆损伤时就必须及时行手术减压。
其实,不止是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手脚发麻、疼痛、活动不灵活、肌肉萎缩以及面神经损伤的患者,都是周围神经减压术的适应人群,我们在术前同样会进行认真的筛查。
“需要明确的是,缓解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的患者不适症状,周围神经减压术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其并不能改变患者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症状,所以患者仍应坚持常规治疗。”冯教授最后强调道。
编辑/张宇 zhangyu@jtyy.com
这里是6个国家神经外科重点学科之一,这里是全军神经外科专科中心及唯一的神经创伤防治重点实验室,这里是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穿过诊室外密密麻麻等待治疗的人群,记者来到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办公室,见到了匆匆赶到的科室主任冯华教授。
开始采访前,冯教授先给记者普及了一个基础知识,有不少人将“脑外科”和“神经外科”混为一谈,这是不正确的。脑外科指的是与脑有关的疾病,而神经外科包括脑、脊髓及外周神经的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为主的神经肿瘤、脑血管疾病、癫痫等,其范围更广。
因为触动,所以改变
作为国内最先开展周围神经减压术的单位之一,冯教授带领他的团队,为众多面临周围神经损伤(以糖尿病为代表),但药物、物理方法等疗效有限的患者提供了新生的机会。谈到开展周围神经减压术的初衷,冯教授的眼神定格在远处,“在医院,我是一名医生,但回到家,我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患者的痛苦我能体会。”
冯教授告诉记者,自己的岳母也是一位老“糖友”,也曾因糖尿病并发症而住院,为照顾岳母,减轻其痛苦,家人花费了很多精力。其间,冯教授也看到有患者因并发糖尿病足,面对溃烂的双脚,不断换药,然而仍被迫接受截肢的无奈眼神,这带给他很大的触动。他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变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命运。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世界顶尖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专家 Dellon向冯教授展示其所进行的研究——针对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开展的周围神经减压术,这带给冯教授很大的启发。回国后,冯教授带领自己的团队踏上外周神经减压的探讨之路。
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组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生在周围神经的病变,其原因有外伤、运动性损伤、糖尿病、椎间盘突出、炎症、肝炎、中毒、营养缺乏、肿瘤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运动障碍、感觉过敏、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等。
50%的糖尿病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
也许有患者会问,糖尿病足截肢和外周神经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既往认为约有1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四肢麻木、 无力、 疼痛等周围神经症状,但近期的调查发现, 其发病率远远高于这个比率,为50%左右。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发麻、疼痛、踏棉花感、四肢紧绷感等症状,检查会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潜伏期延长。这些症状的后果很严重,因为感觉能力下降会使人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如出现皮肤压伤、烫伤,甚至会因为感觉能力下降出现摔伤、骨折等。这些损伤又会增加患者皮肤感染的几率,诱发皮肤溃疡和坏疽,最终导致截肢的恶果。
虽然,经过40余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目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已经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如严格控制血糖、缓解疼痛和加强足部护理。临床上采用甲钴胺、前列腺素等药物治疗,国内还采用中药及针灸等方法治疗。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使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即使正规使用了胰岛素等药物,仍有约五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们还能为这些患者做些什么?
神经减压,从本入手
冯教授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的原因主要包括3点:
1.神经挤压。神经被挤压到相对狭小的空间,进而表现为相应支配区域出现活动不灵活、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2.血管病变。血液无法及时供给到足部,造成缺血坏疽。
3.以上两者混合存在。
冯教授介绍说,周围神经减压术的主要治疗理念是扩大神经周围空间,解除神经压迫,减压为神经的自我修复创造了条件,可避免神经再次受损。因糖尿病患者病变为神经挤压造成的狭窄腔隙,故其主要术式较为固定,主要有肘部尺神经沟减压、腕部腕管减压、膝外侧腓神经管的腓总神经减压、踝内侧踝管的胫神经减压以及1、2足趾间腓深神经减压。
实践证明,对于神经挤压造成的周围神经症状,该减压术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总有效率可达90%,且见效较快,部分患者甚至术后第2天就可以看到治疗效果,最初的麻木等不适可消失。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该手术不仅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症状,还能有效降低溃疡的发生率,减少截肢。
术前需严格评估
周围神经减压术效果明显,虽然手术本身并不复杂,局部麻醉即可进行,简单的周围神经病变甚至1个小时内就可迅速解决问题,但其有着严格的术前筛查。
术前评估很重要,也很严格。我们不是为了做手术而做手术,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做手术解决问题。因此,术前往往需进行缜密的评估,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对证施治,排除不需要做手术或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才能真正达到减压的目的和提高治疗的效果。冯教授说,我们首先要明确其诊断,看该疾病是否由于神经挤压导致的,是否存在血管的病变。
周围神经疾病有一定特殊性,对诊断技术要求较高。抽血化验可以帮助排除全身的其他疾病,如肝炎等。行神经B超和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神经及其周围结构的变化,观察有无肿瘤压迫,神经有无水肿,撕脱及变性。而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神经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的程度,并能帮助排除肌肉源性的病变。
同时还要考虑患者是否曾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通过非手术方式能否达到好的疗效。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症状早期时,神经还未发生不可逆的改变,可行保守治疗。但当压迫致神经出现不可逆损伤时就必须及时行手术减压。
其实,不止是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手脚发麻、疼痛、活动不灵活、肌肉萎缩以及面神经损伤的患者,都是周围神经减压术的适应人群,我们在术前同样会进行认真的筛查。
“需要明确的是,缓解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的患者不适症状,周围神经减压术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其并不能改变患者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症状,所以患者仍应坚持常规治疗。”冯教授最后强调道。
编辑/张宇 zhangyu@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