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肿瘤是在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其不成熟的分化、增生和异质性特点,使瘤组织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包括侵袭性、远处转移、消耗性,以及压迫脏器组织和血管。
【机 构】
:
999077香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外科学系小儿外科专业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是在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其不成熟的分化、增生和异质性特点,使瘤组织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包括侵袭性、远处转移、消耗性,以及压迫脏器组织和血管。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初诊无手术条件的Ⅲ、Ⅳ、Ⅴ期肾肿瘤术前化疗的有效性及整体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分析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制定晚期肾肿瘤诊断治疗方案,根据方案进行诊断、分期、分组,并给予相应治疗.所有患儿均在术前予两个疗程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联合足叶乙甙化疗,术后辅以放疗并根据分期及病理继续化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1999年3月至2009年3月间共收
目的 总结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P)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8例;中位年龄11岁5个月.结果 小儿SPT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CT检查均提示胰腺囊实性或实性占位.手术证实肿瘤位于胰头、
目的 检测肾母细胞瘤中是否存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ABCG2的表达,同时应用拒染方法检测该肿瘤中是否存在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方法 ①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34例肾母细胞瘤手术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肿瘤干细胞标记物ABCG2的表达.②收集6例手术新鲜组织标本进行原代培养,制取单细胞悬液,进行荧光染料Hoechst
目的 总结合并静脉瘤栓的儿童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5例合并静脉瘤栓的肾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从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讨论.结果 腹部包块及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仅1例存在可能与瘤栓相关的腹壁静脉曲张表现.15例通过CT术前确诊静脉/心房瘤栓,腹部B超诊断14例.13例经过术前4~8周以长春新碱+更生霉素为主的化疗后,6例瘤体及瘤栓缩小
目的 检测干扰素-γ(IFN-γ)受体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组织IFN-γ受体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IFN-γ受体与干扰素-γ(IFN-γ) mRNA表达;分析IFN-γ受体与患儿INSS分期、Shimada分型及生存率的关系,并对IFN-γ受体与IFN-γ mRNA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FN-γ受体在I
目的 探讨前动力蛋白(prokineticin-1,Prok-1)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QDDQ-NM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Prok-1蛋白受体基因PKR1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ODDQ-NM细胞,分别用Prok-1、AKT蛋白激酶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蛋白磷酸化水平,采用酶联免
目的 探讨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AC)的效果及MRI相位对比电影(phase-contrast cine,PC cine)用于囊肿分型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28例中颅窝IAC患儿行PC cine检查,选择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on-communicating 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