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教学的方式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目前,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探究问题更是力不从心。实际上,这三种能力是有机结合、相互递进的,即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基础,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关键,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发展目的。由于物理是最能体现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要突出问题材料的指向性
  1.改变备课方式是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前提
  传统的备课主要有建立概念、讲清知识点、强调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课堂反馈、进行总结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笔者认为,要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教师就要从改变备课方式入手。除了进行常规备课之外,教师还要将本节课学生如何思考和思考什么样的问题纳入到备课内容之中。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有些学生并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更没有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后续学习的源泉,不会思考就不可能提出问题,更谈不上探究问题。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列成“问题单”,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从哪些方面思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会思考的好习惯。
  2.给予充足的时间是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
  有些物理知识需要在观察实验、动手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掌握规律,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中,学生还来不及思考就被教师带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自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出现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依赖于教师的局面。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就要精讲、少讲,在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安静地去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知识消化、提炼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可以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供条件。
  3.广泛联系生活是开发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源泉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往往只观察实验现象、看热闹,而不知道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本质。这时,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分析物理现象。因此,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思考具体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思考的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在生活中思考物理问题。
  例如,在《物质密度》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进行分析,思考其质量与体积之比存在的关系。然后,比较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取相同体积进行比较。这样,通过一步一步的思考,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物质密度的概念,而且理解深刻。
  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协调性
  1.改善心理环境,增强提问的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过于追求提出问题的完美性,不愿意提出所谓不成熟的问题,总是倾听别人提问、听他人分析;还有一些学生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遭到他人的取笑,于是沉默不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的建构,更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世界,使他们明白提出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懂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问题的看法使学生敞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教学,大力提倡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师生之间互问互答,使学生在互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和谐氛围,加大提问的参与度
  有什么样的课堂氛围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学生学习性格。比如,严厉、强压、一言堂的霸主式教学方式下,学生就可能不敢提问,就算是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心态,生怕提错了问题教师不满意甚至遭到教师的责备。因此,为了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积极提问,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在学生提问时还要给予积极引导,和学生一同解决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的提问意识才具有持久性,提问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3.挖掘生活经验,建立提问的素材库
  物理课程教学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选择性地将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放到课堂上,并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提出问题。例如,在《凝固放热》一节的教学中,通常是教师通过对前面学习“熔化吸热”的知识来告诉学生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要对外放热,让学生死记硬背。笔者认为,凝固放热是一个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亲自感受凝固放热的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较好地化解这一教学难点。
  另外,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在比较中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通过比较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提出有效的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例如,在《压强》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其中一端削尖),通过比较,学生会感到两个食指疼痛不一样,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
其他文献
学困生的形成既有社会、家庭的因素,也有自身的上进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对他们教师要关怀、激励、鼓励,要发挥综合效应,持之以恒,热忱相待,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青年,成为有用之才。
学位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很多学生进入高段后,学习跟不上,阅读理解不了,作文写不好,原因和识字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抓好识字教学尤为重要。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兴趣以间接兴趣为主,喜欢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学习后喜欢将知识进行应用。为此,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采用活动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识字,识字后结合生活拓展应用,从而提高
摘要:何谓语文“好课”,怎样才能上一堂语文“好课”,各家见仁见智,同时,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乃至语文教学研究者都具有无穷的魔力,坐在课堂里的万千学生期待着老师带来一节节精彩纷呈的好课,作为一名教师,即使不能成为一位名师,但对“好课”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同时,对“好课”研究也一直推动着有效教学开放课堂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好课堂 ;语文  “好课”犹如一块魔石,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乃至教学研究者
【摘要】我们都清楚词不离句,也就是说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当我们看到一个英语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一张试卷乃至一本英文资料时,映入我们脑海中的都是英语词汇,所以可见词汇的重要。我们有很多方法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比如记忆和积累。同时运用词汇,尤其是在阅读中的运用是记忆词汇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记忆 积累 运用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熟记考纲词汇,考纲词汇都很明确,在记忆掌握的基础
新课改以后,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寻找最佳教书育人途径,但 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负担过重,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学困难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 师没有以新对新,而是持续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当前应该将创新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创新这个 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以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 。确保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
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和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中学阶段的各种考试中,阅读都是占较大分值的必考题型。一次英语考试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题得分的高低,下面就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论文摘要: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并不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所见到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当初面貌,而是经过了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因为,随着日后阅历的不断增加,个体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对他早期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建构和重塑。  论文关键词:鲁迅 潜意识 重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著名回忆性散文。在这篇散文中,鲁迅先生充满深情地回忆了给他童年带来
目的:本课题拟在整理“肠痈”“肛痈”“痔漏”“流注”古籍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疾病症状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找出与克罗恩病相关性最大的中医病名,为克罗
摘要:逻辑之美是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的逻辑之美的存在,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描述小学数学严密的逻辑推理之美,分析了小学数学的数与美相结合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逻辑  谈起数学,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小学数学里的算术,中学的代数、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等。在人们的心目中,算术似乎不是数学。数学推理周密,判断准确,给人以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而这种演绎的思维方法有时甚至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