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实时监测颈动脉血流对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效果评价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实时、无创的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进行CPR的患者。在开始胸外按压的同时应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的颈动脉血流,记录CPR开始1 min和结束前1 min的颈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V)和舒张期末流速(EDV);记录整个复苏周期内按压频率均值;通过超声评价按压达标率(按压频率100~120次/min为达标);根据CPR过程中记录的超声图像资料回顾计算按压中断时间。
结果研究期间共完成CPR过程中超声监测39例,其中抢救成功21例,成功率为53.8%;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10.9±5.3)min。从开始CPR到获得满意超声图像的时间为1.1~4.9 min,平均(2.5±1.2)min。28例患者在胸外按压全程获取到了满意的超声图像,获取率为71.8%(28/39)。在按压过程中如出现按压频率<100次/min或颈动脉流速下降(PSV<30 cm/s)则及时提醒实施胸外按压者予以纠正。28例获取到满意超声图像的患者CPR开始1 min PSV为(62.9±18.5)cm/s、EDV为(13.9±3.5)cm/s,CPR结束前1 min PSV为(55.4±18.4)cm/s、EDV为(12.9±3.7)cm/s,两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CPR全程均获得了满意的复苏效果。28例患者按压频率100~149次/min,平均(117±47)次/min;按压达标率为85.7%(24/28);按压中断总时间占所有按压时间的4.4%(25.9 min/587.2 min)。
结论应用床旁急诊超声监测颈动脉血流具有实时、无创的特点,可作为一种反馈胸外按压CPR效果的可行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