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良好的思维能力培养及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主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低年级学生思维是由形象向抽象转变的过渡阶段。正确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使之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思考、恒于思考,真正成为思考领域里的小劳动者。
  关键词 思维锻炼 实例分析 能力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解题思考过程中往往会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如何思考,有的甚至不愿思考,过分依赖老师手把手帮助。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找突破口。
  教学实例:在作业中有这样的题目:①☆÷4=5……△,△最大是( );②☆÷△=5……6,△最小是( )。在班中,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从下手,到老师这寻求辅导。
  师:“①中△在除法中是什么数?”生:“是余数。”师:“余数有什么要求?”生:“余数要比除数小。”师:“那也就是说△要比几小?”生:“△要比4小。”师:“△要最大的,还必须是比4小中最大的一个,那是几?”生:“是3。”接下来做第②题。师再次启发:“△是什么数?”生:“是除数。”师:“除数与余数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生:“余数要比除数小。”师:“那△最小是几。”生:“是7。”
  从学生解题的过程可以看出来,学生拿到题就发呆,明明脑子里也有这个知识,余数要比除数小,可学生就是不会用这个知识来解决这道题。
  学生思考审题通常有以下问题:⑴不愿读题或者是粗粗地看一下,就觉得我不会做。⑵读了一遍题,不想办法解决,就认定自己不会做。⑶有这个知识,但对知识的掌握不透彻,不能灵活应用。
  教师对于学生解题前的审题要充分关注,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审题是:⑴审题是寻找突破口,是成功解题的前提和关键;⑵应该是一字不漏又不添字的读;⑶仔细领会含义,明白要求有几个,条件有哪些,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审题思想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使其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那么对于在解题中不会思考的学生怎么办呢?
  一、端正态度,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工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每教新课例题时,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让学得好的学生示范,读题时要不漏字,不添字,严谨地读,读完后明白这道题的意思,弄清要求有什么。当遇到没有文字的题目时,老师同样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连贯有条理的表达事件。
  比如第一册教材第48页的辣椒图,可以让学生说出图意:左边有3个绿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一共有7个辣椒。在引导学生说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这三句话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看到图后就能很快知道要怎样叙述从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另外在课后,还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进行审题方面的辅导。还要与家长联系,达成共识,督促学生认真审题。
  二、透彻理解知识点
  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这就提醒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有效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动手分学具,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结果,最后共同探讨剩下的枝数与每人分得枝数的大小关系,思考为什么剩下的枝数总比每人分得枝数少呢?继续思考剩下的枝数和每人分得枝数会一样多吗?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剩下的枝数比每人分得枝数多或者一样,会怎么样?通过操作学生很容易形象地理解剩下的枝数比每人分得的枝数少。再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明确每人分得的枝数是作除数,剩下的枝数是余数,根据操作的过程引申到算式中,得到的结论就是余数要比除数小。只有真正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才能熟练地运用。所以在课上,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理解的程度。
  三、勤于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遇到稍难一点的题目就不动脑子了,而是直接问老师或者家长:“这道题怎么做?”其实很多题目他们还是可以独立做出来的。我感觉越是辅导他们,他们就越不动脑思考,怎么办?有一个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不管是哪位学生遇到了哪道难题,都不能留着空白直接问老师,而不管是对是错,先做了再去问老师。”于是,学生要是带了一道没有任何思考痕迹的题目来问老师,老师可以拒绝回答。
  要让学生在作业中勤于思考,把“这道题怎么做”改成“这道题我做对了吗?”学生的思考能力需要在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后,经过自己的多次独立反复地思考来锻炼。
  为了使低年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我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老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学生能很快举手回答。但是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这个时候把机会总是给学习较好的学生,也许他们的回答会很标准,可很多學生的主动思考得不到鼓励和指导,势必会抑制他们解题思考能力的提高,无形之中产生了思考的惰性。
  四、梳理知识,归纳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必须掌握解题方法,而解题的方法往往是多样的,灵活的,只有在学习后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才可以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老师对具体方法进行提炼、概括,使它产生迁移,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使解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其他文献
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逐渐退出课堂教学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探究性自主学习.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究,在创新中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
摘要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去重新关注和审视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和尊重,多一些人文关怀。正视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切实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公平享受体育的乐趣,实现自身的最大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人文关怀 分层教学 正确评价  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关注、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本文要
读《西游记》,我最喜欢的是猪八戒!对!就是那个有点丑、有点懒、有点馋,时而胆小、经常犯点小错的猪八戒! 长得肥头大耳、大腹便便的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他很好吃,见到好吃的就
期刊
日记教学是一块难啃的"面包"。它留给语文教师的往往是困惑和纠结。而对于我来说,它却是一块充满诱惑的"蛋糕"。它给予我和学生的是挑战、是快乐、是享受、是创新。快要放学了,"幸
摘要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前的英语课堂在确保效率的前提下,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可以让教学更有效。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对激励性评价进行简单分析和研究,引起更多的关注者投入到对此问题的研究中来,推动教学环节优化,惠及全体学生。  关键词 激励性评价 学习内驱力 有效教学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在采用激励性评价时往往重形式而轻实效,评价方式也单一
《草房子》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本书的开头的那个“秃鹤”——陆鹤的故事了. 陆鹤是个大光头,那光光的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所以同班的同学都叫他“秃鹤”.后来陆鹤觉得同
期刊
《成功,必须有好习惯》里的一个小故事叫“拔掉邮箱上的钉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农场主的儿子叫约翰,约翰很粗心,大人让他做的事,他总是做不好. 有一天农场主对他说:"约翰,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新理念的支撑和影响下,要求变革以往语文阅读考试试题的编制在“知
摘要 “多项选择”教学模式的运用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多项选择 创新  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这里的进步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