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是检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达成程度从而调整教学活动以增进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直接关乎着整个语文课程实施的成败。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和体会,主要从教学评价创新、创新教学评价的作用以及发挥教师导向作用、增强教师激励作用、培养教师多元作用的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學评价;创新;导向;激励;多元
教学评价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初中语文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评价。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创新激励、导向和多元的评价模式,做到评价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一、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创新简述
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是依据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现实或潜在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创新是以语文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主要分为对教师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课堂与课外教学评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核心环节。
二、语文课程创新教学评价的作用
首先,对语文教学效果进行创新评价,可以了解语文课程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是对语文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其次,创新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创新评价反映出教师的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语文课程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最后,创新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三、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创新模式
1.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创新要做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重。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评价模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去细读和精读语言知识蕴涵的情感。
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达到课外延展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利于教学评价的创新,使学生不仅能获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也可以使用评价总结功能,把评价写得好的学生文章,让他们读给其它同学听,包括具体描述、发表自己想法的、摘抄优美片段、警句、读后想法的,从而使学生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例如:笔者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春》时,首先通过朗读中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描述性的评价和测评量表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尽量从正面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感受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学生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的憧憬,从而提高了学生朗读能力。
2.增强教师的激励作用
部分语文教师在评价时片面理解为一味表扬,不说一个不字,不利于初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因此,教师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响应的措施,例如:面对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满怀激情,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降低要求,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学习的快乐。中等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评价的发言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优等生在肯定成绩后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他们比读,让他们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励自己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例如:笔者在讲解《变色龙》这部分内容时,就以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并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作为评价内容,要求学困生认识和掌握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鼓励中等生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优等生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使全体学生通过激励的评价模式,在领悟和学习通过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特点同时,也在欣赏人物“一脱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时,更深层地思考这件军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这件道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3.培养教师的多元作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进行自评或互评,从而在情境中促进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具备多元的评价能力,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对于基础知识的评价,可以采取笔试或将基础、阅读和作文三部分合为一张试卷。对于听说能力的评价,可以在灵活一些,进行口试、朗读、口语交际等。对综合等能力的评价可以采取设置情境和现场操作的方法。对于一些有关语文方面的特长或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则可以采取参赛展示和家长参与评议等评价方法。例如:笔者在讲解《隆中对》这部分内容时,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判断、倒装、省略等文言句就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评价,使学生掌握古人说理叙事的方式和学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就采用口语交际和设置情境的评价方法,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领会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策略及根据,并认识青年时期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非凡才能,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对于隆中对策的内容就采用小组合作的现场操作评价方式,使学生领会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战略方针以及把握其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预见性。
参考文献:
[1]刘志军.走向理解的教学评价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2]杨四耕.略论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J].中国教育学刊,2016.
关键词:教學评价;创新;导向;激励;多元
教学评价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初中语文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评价。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创新激励、导向和多元的评价模式,做到评价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一、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创新简述
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是依据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现实或潜在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创新是以语文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主要分为对教师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课堂与课外教学评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核心环节。
二、语文课程创新教学评价的作用
首先,对语文教学效果进行创新评价,可以了解语文课程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是对语文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其次,创新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创新评价反映出教师的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语文课程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最后,创新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三、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创新模式
1.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创新要做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重。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评价模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去细读和精读语言知识蕴涵的情感。
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达到课外延展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利于教学评价的创新,使学生不仅能获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也可以使用评价总结功能,把评价写得好的学生文章,让他们读给其它同学听,包括具体描述、发表自己想法的、摘抄优美片段、警句、读后想法的,从而使学生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例如:笔者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春》时,首先通过朗读中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描述性的评价和测评量表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尽量从正面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感受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学生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的憧憬,从而提高了学生朗读能力。
2.增强教师的激励作用
部分语文教师在评价时片面理解为一味表扬,不说一个不字,不利于初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因此,教师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响应的措施,例如:面对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满怀激情,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降低要求,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学习的快乐。中等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评价的发言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优等生在肯定成绩后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他们比读,让他们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励自己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例如:笔者在讲解《变色龙》这部分内容时,就以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并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作为评价内容,要求学困生认识和掌握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鼓励中等生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优等生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使全体学生通过激励的评价模式,在领悟和学习通过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特点同时,也在欣赏人物“一脱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时,更深层地思考这件军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这件道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3.培养教师的多元作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进行自评或互评,从而在情境中促进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具备多元的评价能力,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对于基础知识的评价,可以采取笔试或将基础、阅读和作文三部分合为一张试卷。对于听说能力的评价,可以在灵活一些,进行口试、朗读、口语交际等。对综合等能力的评价可以采取设置情境和现场操作的方法。对于一些有关语文方面的特长或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则可以采取参赛展示和家长参与评议等评价方法。例如:笔者在讲解《隆中对》这部分内容时,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判断、倒装、省略等文言句就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评价,使学生掌握古人说理叙事的方式和学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就采用口语交际和设置情境的评价方法,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领会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策略及根据,并认识青年时期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非凡才能,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对于隆中对策的内容就采用小组合作的现场操作评价方式,使学生领会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战略方针以及把握其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预见性。
参考文献:
[1]刘志军.走向理解的教学评价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2]杨四耕.略论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J].中国教育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