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学思想。它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学习能力。本文重在探讨当前语文专题学习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语文;专题学习;问题;对策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10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和《我心中的语文》。这是课程改革精神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从选材上看,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成为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尽管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无限的生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还存在许多问题。
问题一:有的学生停留于资料收集层面,不善于分析、提炼。
在进行语文专题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收集和分析、处理信息是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收集信息比较容易,因此积极性也较高,收获也较大;但一旦进人分析、处理信息阶段,学生就显得相对低沉。
问题二:学生真正的参与面不广,旁观者较多。
一般来说,真正对语文有兴趣,认为语文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很重要的学生对学习内容较为热心,他们积极查找资料,深入钻研,广泛地和学习组成员进行讨论,在个人钻研和讨论中,不断获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他们承担了学习内容的大部分任务,甚至包揽了全部研究任务,成为学习小组的顶梁柱。但是,组内那些性格内向、对语文兴趣不浓的同学对学习内容研究的参与度不大,成了专题学习的旁观者。
问题三:课堂交流平乏,被动接听者多。
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最后程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只是将收集的内容剪贴、拼凑,没能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中,且采用的形式比较单调不讲策略,同时各组只注重本组的内容,对其他组的内容一般不太感兴趣。因此形成了汇报的同学在上面讲得很累,而其他的同学却只是被动地接受、倾听,形成了死气沉沉的状态,课堂上成了变相的满堂灌,没有了思维的碰撞。久而久之,专题学习变得单调、枯燥、乏味。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语文专题学习进行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下策略:
1、加强师生“对话”
从问题一中可以看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加强。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对话”的对话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知识结构也并不完善,亲切的交流对于情感或思想易于激发,它可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她们深入思考。从笔者实验过程中的反馈情况来看,在语文专题学习中,学生比平时更需要和老师进行交流,因为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扎实,阅读面不广、量不大,碰到问题有时是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何下手,思路堵塞,这时和老师的交流就可以帮助开拓思路,加大思维深度。
2、强化群体参与意识。
首先在开展语文专题学习前,教师就要做好宣传工作,指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共同参与。其次,及时联系,做好协调、指导、激励工作,增强她们的参与意识。教师要勤于与各学习小组联系,了解各小组的任务分配状况,研究进展状况,产生的疑点等等,并督促小组成员轮流将每次讨论分析情况记录下来。以便将来成文时使用。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从而及时帮助、指导、协调,也有利于教师在学生碰到困难时及时激励她们,以免学生被困难吓倒,打退堂鼓,出现旁观者。
3、学会宽容,注重思维碰撞。
思维的碰撞在语文专题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处存在,这也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的地方。为了很好地利用这个交流的机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笔者针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的状况,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参与学生的讨论,给学生一点建议,让各组学生明确,交流并不仅仅是完成任务,重要的是让其他组的同学能从自己的讲解中获得东西,并从中激起思维的火花。从他们那儿获得启迪;其次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让学生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
一个人就算是学富五车,但如品德低下也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因此,在语文专题学习中,加强学生诚实为人的品质,实事求是的求知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在平时随机教育学生,在成绩评价表中也应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专题学习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体现出空前的热情、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给点阳光就灿烂。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只有也唯有积极投身到专题活动中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我们相信走进语文专题学习的新天地,学生未来的发展将更辉煌。
专题的教学是一种全新课程,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学生上语文的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查找课外资料的方式和途径也多了,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作为语文老师要积极的投身到专题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我相信,通过任何一个专题的学习,学生都会获得新知,都会提升审美情趣,也都能能感受到“天地大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梅县雁洋中学,《语文专题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反思>
【关键词】语文;专题学习;问题;对策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10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和《我心中的语文》。这是课程改革精神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从选材上看,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成为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尽管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无限的生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还存在许多问题。
问题一:有的学生停留于资料收集层面,不善于分析、提炼。
在进行语文专题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收集和分析、处理信息是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收集信息比较容易,因此积极性也较高,收获也较大;但一旦进人分析、处理信息阶段,学生就显得相对低沉。
问题二:学生真正的参与面不广,旁观者较多。
一般来说,真正对语文有兴趣,认为语文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很重要的学生对学习内容较为热心,他们积极查找资料,深入钻研,广泛地和学习组成员进行讨论,在个人钻研和讨论中,不断获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他们承担了学习内容的大部分任务,甚至包揽了全部研究任务,成为学习小组的顶梁柱。但是,组内那些性格内向、对语文兴趣不浓的同学对学习内容研究的参与度不大,成了专题学习的旁观者。
问题三:课堂交流平乏,被动接听者多。
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最后程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只是将收集的内容剪贴、拼凑,没能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中,且采用的形式比较单调不讲策略,同时各组只注重本组的内容,对其他组的内容一般不太感兴趣。因此形成了汇报的同学在上面讲得很累,而其他的同学却只是被动地接受、倾听,形成了死气沉沉的状态,课堂上成了变相的满堂灌,没有了思维的碰撞。久而久之,专题学习变得单调、枯燥、乏味。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语文专题学习进行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下策略:
1、加强师生“对话”
从问题一中可以看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加强。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对话”的对话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知识结构也并不完善,亲切的交流对于情感或思想易于激发,它可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她们深入思考。从笔者实验过程中的反馈情况来看,在语文专题学习中,学生比平时更需要和老师进行交流,因为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扎实,阅读面不广、量不大,碰到问题有时是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何下手,思路堵塞,这时和老师的交流就可以帮助开拓思路,加大思维深度。
2、强化群体参与意识。
首先在开展语文专题学习前,教师就要做好宣传工作,指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共同参与。其次,及时联系,做好协调、指导、激励工作,增强她们的参与意识。教师要勤于与各学习小组联系,了解各小组的任务分配状况,研究进展状况,产生的疑点等等,并督促小组成员轮流将每次讨论分析情况记录下来。以便将来成文时使用。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从而及时帮助、指导、协调,也有利于教师在学生碰到困难时及时激励她们,以免学生被困难吓倒,打退堂鼓,出现旁观者。
3、学会宽容,注重思维碰撞。
思维的碰撞在语文专题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处存在,这也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的地方。为了很好地利用这个交流的机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笔者针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的状况,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参与学生的讨论,给学生一点建议,让各组学生明确,交流并不仅仅是完成任务,重要的是让其他组的同学能从自己的讲解中获得东西,并从中激起思维的火花。从他们那儿获得启迪;其次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让学生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
一个人就算是学富五车,但如品德低下也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因此,在语文专题学习中,加强学生诚实为人的品质,实事求是的求知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在平时随机教育学生,在成绩评价表中也应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专题学习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体现出空前的热情、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给点阳光就灿烂。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只有也唯有积极投身到专题活动中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我们相信走进语文专题学习的新天地,学生未来的发展将更辉煌。
专题的教学是一种全新课程,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学生上语文的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查找课外资料的方式和途径也多了,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作为语文老师要积极的投身到专题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我相信,通过任何一个专题的学习,学生都会获得新知,都会提升审美情趣,也都能能感受到“天地大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梅县雁洋中学,《语文专题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