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和学生被高考的巨大压力弄得身心俱疲。教师不得不考虑学生的成绩,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在试题的海洋里拼命挣扎,根本无法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现状,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我们有必要跳出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方式,认真思考一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真正任务,创造出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新思维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具备创新思维的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从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他们能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其他人所不能发现的事物,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思维,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能创新、爱创新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对现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加以改变,使高中数学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影响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枯燥,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很多高中生都有这样的感受:高中的数学课是所有课程里面最枯燥最难学的一门,因为数学教学的唯一任务似乎就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头脑里塞入大量的数学定义、数学公式、证明方法、推导过程、计算技巧等等;学生回家之后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很多学生通常都会咬着笔杆苦苦思索一道数学题目的解答方法,把自己弄得痛苦不堪。因此,一提起数学课,很多学生都会将其与枯燥难懂联系起来。实际上,高中数学课不应该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它应该可以更活泼、更生动。
(二)教学方式落后,限制学生思维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高中都已经引入多媒体教学,现代科技手段在高中教学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高中数学的教学却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教师通常会在课前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讲过的知识,然后进入新课程的讲解。讲课过程中可能会用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但是通常仅停留在文字形式的展示上,没有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视频,或者展示一些背景性材料,或者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片等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不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学生灌输的观念是:一般情况下,一道数学题目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缺乏提出与书本上不同的甚至相反观点的勇气。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针对不会的问题向老师提问,但是一般不能专门和老师争论一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一个学生抓住某个数学问题和老师争论不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他通常会遭到老师的拒绝和批评,同学们也会认为他的做法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怀疑精神,难以培养学生善于提问、敢于怀疑的思维方式。
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一)点然激情,放飞想象
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负担很重,学生的压力也很大。教师和学生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考试成绩。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学生的心情比较压抑,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高中数学教学要走出为了考试而教学的误区,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思考数学问题,从而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有一道这样的数学题:“为迎接国庆节到来,甲和乙两家商场开展促销活动。甲商场分两次打折,第一次打a折,第二次打b折;乙商场也分两次打折,每次都打(a+b)/2折。问哪个商场的商品更优惠?”在讲解这道例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在商场里挑选商品,要选择折扣最多、价格最优惠的一种商品。实际上,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多的一门学科,如果高中数学教师能把握住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数学课堂就会充满乐趣。
(二)鼓励质疑,开拓思维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追求的是准确性,但是这并不排斥不同观点的碰撞,因为真理总是越辩越明。高中数学课堂不应当是老师的“一言堂”,而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共同学习进步的课堂。教师应当多开展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注意听取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使自己进步得更快。对于敢于怀疑的学生要予以鼓励,而不能因为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而批评学生。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解题方法,如数形结合等;如果学生的解题思路与通常的思路不同,教师要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展示的舞台。
(三)仔细观察,开发潜能
生活中到处蕴藏着数学,如果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发现平凡事物中蕴藏的数学的美。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就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平面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蜘蛛网等自然界中具有特殊形状的事物。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家的水笼头拧不紧,每秒钟漏两滴水,每滴水的体积是0.00003升。如果漏水的时间为a秒,漏出的水为b升,建立a与b之间的关系式。”在讲解这种题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去做个试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和提问的好习惯,也可以使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学习数学知识。
总结:
我国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落后、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一些弊端。我们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修补和改造,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多角度思考、放飞学生想象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学,是初等数学教学向高等数学教学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要让高中数学教学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努力让高中数学课堂成为放飞想象力的课堂、创新的课堂,让学生品尝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云华.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新视角[J].学周刊,2011(07)
[2]暨洪彪.挖掘数学美享受数学快乐——例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强化美育功能[J].南平师专学报,2006(10)
[3]陈国良.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J].学知报,2011(05)
[4]赵爽.探索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新思维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具备创新思维的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从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他们能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其他人所不能发现的事物,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思维,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能创新、爱创新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对现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加以改变,使高中数学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影响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枯燥,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很多高中生都有这样的感受:高中的数学课是所有课程里面最枯燥最难学的一门,因为数学教学的唯一任务似乎就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头脑里塞入大量的数学定义、数学公式、证明方法、推导过程、计算技巧等等;学生回家之后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很多学生通常都会咬着笔杆苦苦思索一道数学题目的解答方法,把自己弄得痛苦不堪。因此,一提起数学课,很多学生都会将其与枯燥难懂联系起来。实际上,高中数学课不应该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它应该可以更活泼、更生动。
(二)教学方式落后,限制学生思维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高中都已经引入多媒体教学,现代科技手段在高中教学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高中数学的教学却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教师通常会在课前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讲过的知识,然后进入新课程的讲解。讲课过程中可能会用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但是通常仅停留在文字形式的展示上,没有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视频,或者展示一些背景性材料,或者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片等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不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学生灌输的观念是:一般情况下,一道数学题目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缺乏提出与书本上不同的甚至相反观点的勇气。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针对不会的问题向老师提问,但是一般不能专门和老师争论一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一个学生抓住某个数学问题和老师争论不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他通常会遭到老师的拒绝和批评,同学们也会认为他的做法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怀疑精神,难以培养学生善于提问、敢于怀疑的思维方式。
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一)点然激情,放飞想象
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负担很重,学生的压力也很大。教师和学生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考试成绩。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学生的心情比较压抑,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高中数学教学要走出为了考试而教学的误区,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思考数学问题,从而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有一道这样的数学题:“为迎接国庆节到来,甲和乙两家商场开展促销活动。甲商场分两次打折,第一次打a折,第二次打b折;乙商场也分两次打折,每次都打(a+b)/2折。问哪个商场的商品更优惠?”在讲解这道例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在商场里挑选商品,要选择折扣最多、价格最优惠的一种商品。实际上,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多的一门学科,如果高中数学教师能把握住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数学课堂就会充满乐趣。
(二)鼓励质疑,开拓思维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追求的是准确性,但是这并不排斥不同观点的碰撞,因为真理总是越辩越明。高中数学课堂不应当是老师的“一言堂”,而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共同学习进步的课堂。教师应当多开展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注意听取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使自己进步得更快。对于敢于怀疑的学生要予以鼓励,而不能因为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而批评学生。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解题方法,如数形结合等;如果学生的解题思路与通常的思路不同,教师要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展示的舞台。
(三)仔细观察,开发潜能
生活中到处蕴藏着数学,如果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发现平凡事物中蕴藏的数学的美。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就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平面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蜘蛛网等自然界中具有特殊形状的事物。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家的水笼头拧不紧,每秒钟漏两滴水,每滴水的体积是0.00003升。如果漏水的时间为a秒,漏出的水为b升,建立a与b之间的关系式。”在讲解这种题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去做个试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和提问的好习惯,也可以使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学习数学知识。
总结:
我国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落后、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一些弊端。我们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修补和改造,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多角度思考、放飞学生想象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学,是初等数学教学向高等数学教学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要让高中数学教学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努力让高中数学课堂成为放飞想象力的课堂、创新的课堂,让学生品尝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云华.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新视角[J].学周刊,2011(07)
[2]暨洪彪.挖掘数学美享受数学快乐——例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强化美育功能[J].南平师专学报,2006(10)
[3]陈国良.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J].学知报,2011(05)
[4]赵爽.探索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