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曲径通幽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067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对象、多过程动力学问题是质点动力学问题中的重难点。本文运用系统的观点发掘题目中的关联,运用整体、隔离法和程序法将题目化繁为简,运用基于普通物理方法的 “模型 条件 算法”的一般解题思路,将三者整合,力求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复杂动力学问题解决模式。
  关键词:动力学问题;解决模式;“模型 条件 算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2-0046-3
  动力学主要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要学好高中物理势必突破动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难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引入了变化的物理量和变化的思想,由定生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思维要求。学生能否辨别运动变化及其原因,这恰恰是突破动力学问题思维障碍的关键所在。多对象、多过程动力学问题涉及更多的研究对象和过程的变化与关联,对学生解决动力学问题而言是难上加难。本文就多对象、多过程动力学问题提出一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物理同仁交流探讨。
  1 问题解决模式提出的依据
  初中物理从定性的角度对物理现象进行描述。高中物理进入了现代物理学的导论阶段,物理开始走向定量化或半定量化的研究。同时,各物理量和运动形式开始发生变化。解决变化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即抓住问题中变化的因素,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系统化,不同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模式化。多对象、多过程动力学问题中各个研究对象以不同的形式构成牵连体,各个过程以不同的物理量相关联,各种变化形式错综复杂。采用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整体、隔离法可以将多个对象变为单一对象;采用程序法可以将一个复杂运动过程转化为独立而相关联的几个小过程,将运动分析简化。普通物理通过更为严格的定量形式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经典物理的唯象理论,为物理进入理论架构阶段奠定基础。首都师大附中王邦平老师在普通物理一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模型 条件 算法”的基于普通物理的解题操作型模式,对动力学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意义。将这三者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有效结合,正如庖丁解牛,曲径通幽,提供了多对象、多过程动力学问题解决的一剂良方。
  2 问题解决模式提出的策略
  高中物理的质点动力学问题主要包括两类:已知运动求受力和已知受力求运动。但在实际求解过程中,动力学问题解题牵涉的物理知识、过程和方法较多,包括确定对象、整体隔离、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合成分解、列式求解等。在复杂的动力学问题中,更包括多对象、多结构、多过程的综合问题,要运用到类比、分析、综合、迁移等多种物理思想方法,因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能力。这些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的要求对师生造成了很大困境。
  布克·华盛顿说过:“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理解关系的过程”。要有效突破动力学问题的难点,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多变的方法模式化,把解题思路程序化。运用整体隔离法,将多对象化为单一研究对象;根据程序法,把多过程的运动分解为多个单一的运动形式;按照同中求异、定中求变、动中取静的系统思维方法突破思维难点,最后结合“模型 条件 算法”操作型模式,把问题逐一解决。这种基于普通物理方法的动力学问题解决模式,能为学生处理动力学问题提供一套集思想、方法、知识、步骤直至列式求解的系统方案。
其他文献
摘要:为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对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探索,通过对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1-0193-02  Abstract: In order to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楞次定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本设计将传统的“演示实验”设计为教师引导基础上的“学生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学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0(S)-0030-4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为高二物理电磁感应部分的楞次定律。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
摘要:本文以新课标的相关知识要求为参照,构造“透镜”一节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透镜;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0)9(S)-0004-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光心。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初识猜想、假设、收集证据等探究要素,分类、比较等思维方法。  
摘 要:本文结合实例剖析学科素养立意的命题实践,分析了由此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良好导向,强调了中考命题基于学科素养的意义。  关键词:学科素养立意;试题内涵;情景素材;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0-0030-4  试题命制历经了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而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基于课程标准命制试题,即学科素养立意。学科素养立意的中考物理试题
摘要:本文从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深刻分析部队士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夯实士官技能,贴近实战环境”的策略和方案,能够将实战化教学深入贯彻到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去,部队基层实际检验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实战化教学;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7-016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摘要:Java程序设计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课程的授课经验,分析了目前Java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OBE 思政”先进理念指导下,对Java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就課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了设计。希望对Java授课教师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OBE;思政;Java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价值引领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式。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对课程的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点的契合、课堂思政的教学组织方式等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计算机网络;育人点;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2-0126-02  Abstract:Value lead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为例,思考和讨论分析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行星的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7(S)-0070-3     我国《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科学素养界定为: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认识科学的本质。可见,
摘 要:笔者经过仔细分析,发现2014年广东高考实验题中,第34题值得研究,建议高考试卷的命题老师,确保试卷质量,树立高考权威,指引正确方向。  关键词:广东高考;实验题;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5-0055-3  2014年广东高考已经过去几个月,作为2015届的高三年级老师,对2014年广东高考试题的分析从来没有停止。笔者随身带
摘要:本文阐述了原子跃迁的两个特点、氢原子自发跃迁的两种方式和氢原子自发跃迁问题区别的教学目标,以此促进学生对氢原子自发跃迁问题的分析与理解。  关键词:氢原子;自发跃迁;特点;方式;区别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8(S)-0049-2  1 问题提出  高考问题:(2008年山东理综38)在氢原子光谱中,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