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 厚德载物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423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电影《小等》剧照 随着市场容量的增长,当下电影创作的题材越来越丰富。然而,在电影创作可采用的形式以及艺术创作所采用的要素表现日渐多样之后,电影的艺术真谛是什么?却越来越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勿庸违言,艺术固然要创造具有愉悦性的形式,方能满足审美的需求,但美感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则要求人们具备相应的鉴赏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存在于诸形式关系中的整一性并获取和谐的感知。近年来,以抽象注意方式进行的电影艺术创作使得电影创作者和电影接受者的个性获得了解放,艺术知觉也变得敏锐,可如何方能唤醒并增添人们对生活、人类和地球的爱?如何才能把人们的文化接受转换为文化自觉并进而演绎为时代前行的现实动力?这些问题令人深思。由贵州省文联、中共湄潭县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朱一民、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贺祝平联合导演的电影《小等》值得关注。因为,它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并不轻飘。
  每个时代有着每个时代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使命。当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日渐加速,现实中所呈现出来的社会转型期问题也变得突显和复杂起来,各种因素的纠结,也正在从现象呈现积淀为心理裂变,时代巨变正在演绎和转化为隐在错综的文化规则。这就不得不迫使人们提升认知的高度:在跨文化背景下关注和审视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并从文化的现实束缚中摆脱出来,切实实现文化的跃升。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人们内在的心理驱动尤为重要。《小等》正是抱着如许的期待和追求,以电影的形式尝试了“中国梦”的贵州表达。应该说,电影主人公“小等”的命运已经不是“小等”个人的命运,她是六千万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在祖国日渐强大的自豪之中,我们不能忘却“小等”们的苦难,不能忘却“小等”们生存的现实和未来。只有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革除掉不合时宜的文化旧习,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和文化的和谐。“小等”等什么?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无比沉重。
  ·名家来稿李效文:大爱无疆 厚德载物 在商业片方兴未艾,“自娱”与“娱人”之风日浓的今天,电影《小等》的出现彰显出了电影人的文化责任和文化使命。因为,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整一才是美的存在与表现。从电影本体出发,对电影形式以及艺术表现要素进行探求,无可非议。但是,电影不能仅仅沉浸在故事编排和技巧运用的浅表层面,更不能为电影而电影。电影要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关注本土的区域存在。也只有如此,电影的文化品位方能得到保证,导演的艺术个性方能得到尊重。在电影《小等》中,我们看不到复杂的电影语言形式与要素呈现,看不到电影叙事与叙述的故弄玄虚,也看不到高新科技手段对电影意境建构的有益补充,能看到的只是冷静的文化观审、朴实乃至平实的镜头运动和电视化电影的情感渗透。这些看似不足的地方并非电影本身存在的缺憾,也并非是导演把控的功力缺失,而是藏秀于拙的个性张杨。对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来讲,更是有益的启迪。电影未必奢华,但必须内秀。在电影创作奢华之风日渐、电影烂片日多的今天,《小等》所折射出来的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以及其现实实践的艺术表达,无疑是来自乡间的一股清风,是一种执着的文化坚守和文化召唤。“艺术并不一定等于美。”(里德语)当人们意识不到形式的存在,当文化的内涵流动在结构的动机之中,当感人的情感转化为理性的逻辑认知并呈现为节奏和旋律,一部作品的时代风格和文化品位也就幻化于其中了。希望《小等》能够给当下的电影创作人以有益的启示。
  并非所有的现实都值得揭示和记录。要不流于自然,要使得艺术达到“形数合一”和“形数和谐”的高度,就必须完成道一、道无量、圆融三境合一的意境建构,也只有如此,方能实现道之认同。电影《小等》深切地把握住了中国艺术意境生成的精髓所在,无论是线、调、色、形等艺术要素的呈现,还是结构、节奏、旋律等艺术观念的运用,都在文化节制的前提下实现了文化理性的适度。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呈现影像并进而揭示生活,并不等于丧失文化应有的品位,并不应该脱离艺术的终极价值而游离于艺术之外。近年来,有一些电影作品打着关注现实的旗号偏执地展示所谓的阴暗,有一些电影作品呈现出了不应有的裸露镜像,其展示的是作品非理性的情绪,导致的却是作品品位的低下和艺术意境的损害。《小等》在不回避现实问题的同时,以一种成熟的成人意识和负责任的大气去处理相关的影像细节,值得称赞。众所周知,传达意味着感受和认知。电影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电影创作者的个性化表达,更应该是一种社会良知和进程管理意识。
  大爱无疆,厚德载物。电影《小等》所呈现和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理念令人回味,更令人沉思。
  (责任编辑:刘义军)
其他文献
美国电影《十二怒汉》自1957年上映以来,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日本和俄罗斯分别于1991年、2007年对其进行了翻拍,2014年,中国版的《十二公民》是对其所进行的第三次改编,同样也是一次本土化语境下的成功再创作。  《十二公民》自完成以来,斩获了罗马电影节最高荣誉——马可·奥雷利奥奖、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5项大奖、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以及第3
2010年史诗大片《孔子》热映,成为中国当代电影史和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电影《孔子》自从开拍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影迷的关注,也因为电影题材的特殊性和文化意义而被国内外的媒体广泛关注。电影《孔子》自上映以来,在电影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有助于大众文化的传播和电影中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1]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对外交流中跨文化传播十分频繁,中国的电影要想获得长远
森田芳光于1985年拍摄的文艺片《从此以后》,根据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他用现代人的感觉来描写明治时代的人物,获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日本文艺片的经典巅峰之作。由于他对喜怒哀乐的敏感,使他被称为日本电影的“时代之子”。影片内容十分简单,描述了一段两男一女的爱情关系。虽然是一部爱情文艺电影,但导演将视点和焦点都放到男主人公代助身上,透过代助在生活上的态度和对爱情的取舍,试图关照社会上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仅余的一块变化最快的大陆,拥有1.73亿人口的尼日利亚(Nigeria)不仅人口雄居非洲之首,而且经济亦独霸非洲之冠,尼日利亚的经济文化首都拉各斯现在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瑙莱坞。瑙莱坞(Nollywood)是继宝莱坞(Bollywood)之后又一从美国好莱坞(Hollywood)派生而来的全新词汇,虽然仅仅是首字母的一点点的改变,但却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属于非洲大陆的电影世代的到来
音乐美学研究是依据哲学美学理论,从历史方向、理念与形态观等诸多方面切入,顺应全球化语境下现代音乐美学研究的新形势,用于指导实际的音乐创作,为音乐表演理论的完善拓展新的内容,旨在为音乐表演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开拓新的思路和新的研究方向。电影《匆匆那年》的主题曲《匆匆那年》极大地带动了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值,据业内人士分析:歌曲与电影同名,无缝对接,主题曲意境密切贴合电影故事,直击人心,这是《匆匆那年》的最大
儿童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是才华横溢的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汗首部执导并参演的影片,电影于2007年与观众见面,一上映就大获成功,创造了2100万美元的票房神话。没有金戈铁马的厮杀场面,没有炫目刺激的特效技术,甚至没有缠绵悱恻的情爱纠葛,有的只是温情、爱、自由、幻想,小男孩伊桑的成长之痛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其身上找到自己童年时代的影子。阿米尔·汗凭借这部影片斩获宝莱坞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
自从中国推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城市中小学教育改革取得的可喜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在农村,特别是在中国为数不少的偏远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依然面临着众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往往又会使农村教育改革陷入种种“尴尬”之境,即难以顺利推行。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映的数字电影《孔二皮进城记》集中反映了农村教育改革推行过程中的这些“尴尬”,是关注新农村教育改革的为数不多的影片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不仅如
【摘要】本文概述了大众传媒下的民族文化艺术现状,分析了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探讨了应对其负面影响的对策,认为只有一方面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深度发掘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用宽厚的文化底蕴接纳西方文明才是民族文化的正确出路。  【关键词】大众传媒 文化艺术 影响 对策    “文化”这一概念包罗万象,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的传
【作者简介】刘莹,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文学及英语教育学研究。  【基金项目】动画片《木偶奇遇记》剧照 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做的评价。而社会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译者面对文化冲突时应在尊重其原语文化范畴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而读者应在学好外语的基础上对译本进行批判性阅读。  一、小说《木偶奇遇记》意
电影构图源于传统绘画,3D电影中的构图除了要遵循传统的视觉原理之外,还要兼顾3D电影的视觉表达方式和制作技术,因此3D电影构图手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动态立体构图”是3D电影区别于传统平面电影的重要构图方法。作者认为,“动态立体构图”概念是在三维透视空间中,包括色彩、角度、光、位置、空间等画面元素处在运动变化的状态。“动态立体构图”也由此带来了画面格局的连续变化,可实现在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