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你而闪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是才华横溢的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汗首部执导并参演的影片,电影于2007年与观众见面,一上映就大获成功,创造了2100万美元的票房神话。没有金戈铁马的厮杀场面,没有炫目刺激的特效技术,甚至没有缠绵悱恻的情爱纠葛,有的只是温情、爱、自由、幻想,小男孩伊桑的成长之痛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其身上找到自己童年时代的影子。阿米尔·汗凭借这部影片斩获宝莱坞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大奖,小童星达席尔·萨法瑞也荣获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成为印度电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候选人。影片用165分钟的时长向观众讲述了患有读写障碍的天才儿童伊桑成长过程中的辛酸与苦恼,在一个小生命即将被万恶的教育制度摧毁之际,美术老师尼克姆出现,他打破清规戒律,充分释放孩子的自由天性,给寄宿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并拯救了精神濒临崩溃的天才儿童伊桑。此片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教育电影,有着巨大的阐释空间,本文试图将主人公伊桑的成长过程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结合影片依次阐释其中蕴藏的艺术魅力以及引发的深刻思考。
  一、 自由的天性,灵动的生命
  教育电影并非新鲜的题材,相信很多观众都不会忘记《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这样堪称经典的教育电影力作,发现孩子,尊重孩子,释放孩子自由的天性,几乎成为一群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或电影工作者的崇高使命。纵使《死亡诗社》中教育改革的尝试在学生们颇为遗憾的“哦,船长,我的船长”的呼唤中不了了之,纵使《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在孩子们白色的纸飞机与悠扬的歌声中默然离去,但教育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地球上的星星》将视角投向竞争尤为惨烈的印度,关注成长于沉重教育制度压迫下的儿童,发现几乎被所有人称为“废物”的男孩伊桑机智过人与才华出众的一面。
  伴随着“Ishaan’s Theme”轻盈柔和的音乐响起,伊桑天真稚嫩的脸庞倒映在有些杂物但清澈的小河中,干净的眸子,悠然的神态,可爱的小龅牙,伊桑用自制的渔网等待着鱼儿的出现,完全忽视身边的喧闹和校车急躁的滴滴声。这个缓慢的镜头下,头发卷曲,皮肤偏黑的伊桑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这份宁静仿佛让整个世界都放慢了速度,充分呈现了一个儿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生活状态。
  影片中,伊桑陪着楼下的大黄狗玩耍,将糟糕的试卷扔向天空,大笑着直视两只嬉戏的大狗将试卷撕扯得粉粹;发现地上不知是谁丢掉的废弃的拉链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伊桑大睁着惊奇的双眼小心地将其拾起,放在自己系在腰间的收纳袋里;回到家用脏兮兮的小手拿起面包就往嘴里塞,与干净整洁的家相比,伊桑沾满泥土的皮鞋和衣服显得格格不入,但妈妈怜爱的责骂又让场面那样温馨。观影至此,可以说伊桑的生活是快乐的,小演员达席尔·萨法瑞的本色演出,完美展现了每一位观众那魂牵梦绕的童年生活,如同明媚的天空下涌动着的金色麦浪,随着清风的吹拂自由摇摆,悠闲的午后,惬意的黄昏,漫长的日子,生命在绽放。
  爸爸出差的早上,与时间赛跑的一家人在紧张中忙碌着,妈妈娴熟迅速地准备早餐,爸爸边用餐边处理文件,哥哥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温习功课,电影镜头节奏瞬间加快,配乐激昂紧凑。可是伊桑在睡梦中走进了自己的音乐殿堂,平和舒缓的节奏中,电影用一组摇镜头语言向观众呈现了伊桑凌乱的卧室,晨光绚丽,照耀着仍在美梦中驰骋的8岁男孩,世间的一切纷扰、残酷竞争、拼命奔跑都与他无关。伊桑几乎与周围隔绝,影片用充满童趣的动画特效形象得描摹了伊桑脑中对自由自在的恐龙、飞鸟、火车的想像。
  二、 严苛的教育,绝望的童年
  本片是典型的教育电影,固然将主题落脚于对教育问题的探讨。影片中接受良好教育的父母一直过着严谨规矩又快节奏的生活,正深陷于沉重考试压力的哥哥会因为偶尔一科成绩是第二名就感到懊恼,老师们需要孩子们时刻记忆着语法、字母、数字,公式,残酷的社会竞争逼迫孩子们过早地投入到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伊桑的爸爸严厉刻板,只知道强调着成绩、成绩、成绩,从未与孩子进行过心灵上的沟通;妈妈为了家庭和孩子放弃事业,将全部的爱给予孩子,温柔娴静如她,却也不能蹲下来静心听孩子讲话。伊桑用逆反心理与周围的一切进行对抗,却越来越无能为力,最终只剩下黑夜中一双惶恐绝望的眼睛以及蜷缩在角落里的孤独的小小的身影。
  起初的伊桑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教育的压迫。因为患有读写障碍而不能在语法课上大声顺畅地朗诵,老师一句“恬不知耻的孩子”就将其驱逐出教室。伊桑接受罚站,挑战逃学,伪造假条,用叛逆的手段掩盖自己在学习上的无能,尽管有些失落,但他仍然是快乐的。影片采用跟拍的镜头记述了伊桑一整天的逃学经历,也向观众铺开了一幅完美的印度风情画:湛蓝洁净的天空,车水马龙的街道,形态各异的小吃,烈日下攀岩的粉刷工,苍茫辽阔的大海,这才是真实可触的生活,在平和安详、宁静美好中等待日头降落。伊桑选择逃避那个枯燥乏味、充满不满和训斥的世界,用身心感受着姿态万千的现实世界。逃学的冒险经历让伊桑忘记了课堂的局促感和恐惧感,但也正是这次逃学激怒了严厉刻板的父亲,被贴上“智障”标签的伊桑即将被送往寄宿学校,就如爸爸所说“那边的人会打到你听话为止”,伊桑的快乐生活戛然而止,同时反抗的勇气也随之消解。
  寄宿学校像一场噩梦袭来,小伊桑面临着与家人离别,孤身一人闯进这个陌生而恐怖的环境的命运。寄宿学校只奉行一条规矩:纪律,在这里他即将被“驯服”,磨掉棱角,拔掉肉刺,杀掉勇气,他会成为最乖顺听话的普通孩子中的一员,也会被逼上绝境,再也寻不到那双纯真可爱的双眸,因为他浑身散发着懦弱和惊恐。当家人的汽车发动机启动那一刻,伊桑身体猛然震颤,他正在深渊中下沉,想要拼命伸手抓住什么,却只有虚空,曾经能够为他遮风挡雨的温暖的家就这样弃他于不顾,伊桑的世界从此下起了滂沱大雨,浇熄热情,冲走希望。
  诗歌课上,伊桑说出了诗歌的真正含义,却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因为老师喜欢死记硬背;美术课上,老师规定大家线条要画直,否则敲指节五下,望着鸟儿妈妈喂食宝宝的场景发呆的伊桑受到了体罚;体育课上,伊桑无法跟上队伍的步伐,被强制拎出队列;语法课、拼写课、数学课,伊桑糟糕透顶的表现终于激怒了所有的老师,质疑和训斥演变成了谩骂和嘲笑,“白痴”“懒鬼”“疯子”“笨蛋之王”的称号像冰雹一样砸来,击碎了伊桑仅剩的自尊。字母和数字变成了可怕的爬虫,侵蚀着他的身体,吞噬着他的心灵,伊桑像即将爆裂的气球,毁灭随时能够降临。“眼神空洞,不再落泪,内心寂静,麻木了,不再痛苦了”,伊桑站在高楼的栏杆内试图将自己轻盈瘦小的身体投向大地的怀抱。影片中两次提到伊桑在教室外受罚,第一次罚站,伊桑还能悠然自得的放松自己,享受独处的静谧时光;第二次罚跪是在寄宿学校里,面对偶然经过的尼克姆老师的询问,伊桑如同受伤的羊羔一样胆战心惊。跪在地上接受惩罚的那一刻,伊桑丧失了所有,包括天真、自由、快乐、自信,甚至尊严和自我,只留下心灰意冷的驱壳等待下一场风雨的蚕食。   三、 相遇的心灵,闪耀的星光
  电影基调的变化,以及伊桑生命的转机是在新美术老师尼克姆出现后。尼克姆老师在悠扬的笛声中以小丑形象现身,长达6分钟的歌舞表演,调动了影片的整体气氛,为沉重压抑的校园生活增添了青春活力,与众不同的尼克姆遇到了与众不同的伊桑,一次心灵的碰撞与交流自此开始。心怀慈悲的尼克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敢地去编织自己的梦想,谁说下雨不是天空忘记关水龙头?谁说鱼儿就不会飞?太阳每天就不洗澡吗?尼克姆代表了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他尝试通过自己的激情点燃孩子们对生活的热望,每一孩子都是地球上的天使,都需要成人的发现、尊重与引导。然而,伊桑并没有立即被尼克姆所打动,他在黑夜里前行了太久,早已难以接受熹微的晨光,心如死灰的伊桑恰似挣扎在即将干涸的池塘里的小鱼,再难被唤醒。
  了解到伊桑患有读写障碍的尼克姆决定走访伊桑的家,尼克姆发现了伊桑具有令人吃惊的天赋异禀——绘画才能。接着,尼克姆在课堂上旁敲侧击,用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的例子证明伊桑并非无可救药,甚至还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伊桑大大的眼睛终于再次绽放光芒。“我和你一样”,“我小时候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尼克姆真正蹲下来与伊桑平等对话,倾吐心声,耐心等待伊桑的回应。伊桑在课外活动中用自己久未打开的收纳袋里的东西制成会动的小船,终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和掌声,在尼克姆充满温情和怜爱的目光中,伊桑低着头躲在人群之后,默默离去。同时,也是在这次被肯定之后,片头中伊桑蹲在河边观看无忧无虑的鱼儿的场景再次出现,伊桑正慢慢找回曾经的自己,但这一次,水中的倒影要更加沉静,多了一份成长的质感。
  伊桑真正大放异彩是在全校举办的绘画大赛上,尼克姆为了拯救这个天才儿童,特意组织了一场全校师生都可参加的绘画比赛。比赛当天,伊桑早早起床,站在“舞台”中央,等待黎明破晓前“迷途的星辰”,迷失的伊桑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镜头摇向尼克姆的画作时,明朗的色调勾勒出伊桑满是朝气的肖像,“你就是太阳,万丈光芒,你就是川流,奔腾不息”,伊桑在与尼克姆四目相对中早已泪流满面。当所有人为这位冠军欢呼之际,伊桑如慌乱的小老鼠躲在人群中不知所措,他太久没有得到认可和称赞,竟显得如此茫然和惊慌。
  影片最后,伊桑和哥哥尤汉在操场上追逐着足球,阳光下奔跑的孩子如同夜空中闪耀的星光,璀璨耀眼。放声的大笑,肆意的奔跑,可爱的小龅牙,伊桑回来了!
  结语
  影片导演阿米尔·汗凭借主演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红遍中国,万千观众曾被影片独特的拍摄视角和阿米尔·汗出色的演出深深感动,时至今日,人们提起这部影片仍然津津乐道,为之叹服。外表俊朗、德才兼修的阿米尔·汗8岁就走进了奇妙的电影世界,并在电影艺术道路上一路高歌、大放异彩,被称为宝莱坞的“全能王”。由于坚持每年只出演一部电影,他的作品质量甚佳,纷纷斩获各项大奖,如《心归何处》《未知死亡》《河边的男洗衣工》等都足以说明阿米尔·汗选择影片的独到品味以及自身演技的高超。
  《地球上的星星》以儿童教育问题为题材,围绕着小主人公伊桑三段成长经历展开,叙述了一个充满温暖而又发人深省的师生故事。小演员达席尔·萨法瑞的精彩演绎为影片增色不少,阿米尔·汗的良心制作为印度电影乃至世界儿童教育电影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的上映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思考儿童教育问题。所以,本片凭借精良的制作,精湛的演技,温暖的基调,以及它所担负的教育重担毫无疑问地跻身于世界经典电影行列。
其他文献
[摘要] 电影《一次别离》朴素地对整个伊朗社会进行了一次白描,反映了一个家庭平凡的生活,然而在这个平凡的生活缩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所思所想所困扰的问题跟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人民一样,这个平凡的故事背后带有普泛化的意义,揭示了现代人类文明和现代人生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 生存 多重困境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24  《一次别离》无疑是一
[摘要] 图书营销活动是现代图书生产流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着图书能否通过交换而到达消费者手中,关系着图书作为商品的价值能否实现。签售作为图书营销推广活动的一种,不但能提高图书的影响力,而且能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是图书营销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营销方式。  [关键词] 签售 图书营销 《穿火车》  现代社会中,图书不仅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工具而具有社会价值,更是一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文化商品。出版者
2014年10月北京青春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发布消息称,《魁拔4》将无限期延后,这一举动,引起网友的热议。《魁拔》是近年来国内罕见的高口碑、高制作水准、非低龄化的中国系列动画电影,它被认为是国产动画的“翻身之作”。虽然在2011年《魁拔》第一部以惨淡票房收尾,但却在网络上获得了极好的口碑,奠定了大批忠实的观众群体,在随后上映的两部《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和《魁拔之战神崛起》中票房更以翻倍的速度增长。
【作者简介】  张一新,女,山西阳泉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讲师,艺术学硕士,主要从事艺术哲学研究。  由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是当今华语电影票房过十亿的现象级影片,虽然票房数字上的成功并不代表影片艺术上的成功,但当这一数字达到一定几何级数时,影片在文化层面的特质便能反映一定的规律性了。由于电影的题材源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属于经典改编类的影视作品,本文主要探讨片中的主要人物形
1934年6月14日,联华影业公司的配音片《渔光曲》首映后,连续放映84天,打破了此前由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的有声片《姊妹花》创造的国产影片连续放映60多天的最高票房记录。[1]以今天的技术标准而言,《姊妹花》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电影,而现今观众可以看到的配音片《渔光曲》,其音响效果,尤其是音乐和画质,则远远不能与之相比②。但《渔光曲》在历史语境和文本研究中的双重标准意义和评判价值,值得注
美国电影《十二怒汉》自1957年上映以来,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日本和俄罗斯分别于1991年、2007年对其进行了翻拍,2014年,中国版的《十二公民》是对其所进行的第三次改编,同样也是一次本土化语境下的成功再创作。  《十二公民》自完成以来,斩获了罗马电影节最高荣誉——马可·奥雷利奥奖、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5项大奖、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以及第3
2010年史诗大片《孔子》热映,成为中国当代电影史和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电影《孔子》自从开拍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影迷的关注,也因为电影题材的特殊性和文化意义而被国内外的媒体广泛关注。电影《孔子》自上映以来,在电影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有助于大众文化的传播和电影中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1]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对外交流中跨文化传播十分频繁,中国的电影要想获得长远
森田芳光于1985年拍摄的文艺片《从此以后》,根据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他用现代人的感觉来描写明治时代的人物,获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日本文艺片的经典巅峰之作。由于他对喜怒哀乐的敏感,使他被称为日本电影的“时代之子”。影片内容十分简单,描述了一段两男一女的爱情关系。虽然是一部爱情文艺电影,但导演将视点和焦点都放到男主人公代助身上,透过代助在生活上的态度和对爱情的取舍,试图关照社会上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仅余的一块变化最快的大陆,拥有1.73亿人口的尼日利亚(Nigeria)不仅人口雄居非洲之首,而且经济亦独霸非洲之冠,尼日利亚的经济文化首都拉各斯现在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瑙莱坞。瑙莱坞(Nollywood)是继宝莱坞(Bollywood)之后又一从美国好莱坞(Hollywood)派生而来的全新词汇,虽然仅仅是首字母的一点点的改变,但却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属于非洲大陆的电影世代的到来
音乐美学研究是依据哲学美学理论,从历史方向、理念与形态观等诸多方面切入,顺应全球化语境下现代音乐美学研究的新形势,用于指导实际的音乐创作,为音乐表演理论的完善拓展新的内容,旨在为音乐表演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开拓新的思路和新的研究方向。电影《匆匆那年》的主题曲《匆匆那年》极大地带动了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值,据业内人士分析:歌曲与电影同名,无缝对接,主题曲意境密切贴合电影故事,直击人心,这是《匆匆那年》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