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高一厘米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65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良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杨万里
  素材分析:
  一个善良的人,就像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围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被人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温暖和传播。你施人温暖,人才会予你阳光,你施人真心,人才会予你和善。
  在二战的纳粹集中营里,每天都有人翻围墙试图逃跑,只是迎接他们的不是希望,而是一阵乱枪。枪响过后,几乎没有幸运者。但待在集中营里最后也是死路一条,还不如碰碰运气,逃出去才有一条生路。虽然集中营的戒备森严,但每天都会上演同样的剧情。
  这天,几个出逃者快要爬上围墙顶。一个纳粹士兵端起枪,将要开枪之际,看见了一张稚气的脸。他愣了一下,发现出逃者跟自己一样大的年龄,拥有的却是不一样的命运。他心软了,动了恻隐之心。然而上司就在旁边,他是士兵,不能违背上级的命令,所以他必须开枪,将那些出逃者击毙。
  他的枪法很准,得益于平时严格的训练,百米之内弹无虚发。那名出逃者身处有效射程之内,他想打到哪儿就打哪儿。但是他端起枪瞄准后迟迟未开枪,这个举动引起了上司的怀疑。那一刻,他不想开枪,甚至讨厌枪。
  那个年轻的出逃者正在奋力向上爬,他不想看到这个年轻人命丧在自己的枪下,但他又不能违背上司的命令。他举起枪,手微微上抬,待出逃者爬上高高的围墙后,他的枪响了,这一枪让上司对他不再心生怀疑。
  几十年后,两人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见面。那个出逃的年轻人并没有中弹。从墙上掉落到地面后,他奋力奔跑,躲过了纳粹士兵的搜捕,得以幸存。通过电视节目,他找到了当初向他开枪的那名納粹士兵。
  身为纳粹士兵,他犯下了滔天罪行,一辈子陷入愧疚和自责中。他真没有勇气出来和那个曾经的年轻人见面,在节目组的数次邀请下,他才答应露面。台上,他主动向出逃者道歉,虽然上司的命令不敢违抗,但他却可以选择把枪抬高一厘米。正在这一厘米的高度,那个年轻人才没有中枪。
  出逃的年轻人知道他手下留情,如果他不开枪,也会有其他人开枪。正是他开的这一枪,救了他的命,他一直在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找了几十年,才如愿以偿。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有些命令不能违背,但你可以选择“抬高一厘米”。选择善良,世界才充满阳光。
  话题拓展:选择;勇气;命令
  素材练练手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轨道羁绊住了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立意:
  (偷偷告诉你,参考答案就藏在本期版底哦,小伙伴们找找看吧!)
其他文献
TA的成长: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适用话题:树立人生目标;吃苦耐劳;责任意识;勇攀高峰;执着追求;老骥伏枥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全
我曾在学校图书馆的外墙上,悄悄地安了一个挂钩。它平淡无奇,价格低廉,白色塑料材质,和它依附着的那栋23层大楼比起来,如同一粒尘埃。如今我就要毕业离开,它还一直留在那里,一层廉价胶水就能让它和校园的缘分比我和校园的还长久。  我所在的学校环境优美、气氛和谐,为了给全校学子提供稳定、优质的学习环境,图书馆不允许占座位,私人物品不得留在图书馆过夜……规定公平合理,我们每个人都严格遵守了4年。可是到考研的
今年的高考会是一次被历史铭记的考试,我有幸在这次历史性的考试中投身到高考志愿者的行列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高考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个有点远的话题了,毕竟人一旦离开了当初的那个环境,就会和那个环境越来越陌生,当它慢慢地变成人生的一部分时,再真实的回忆都像是一场梦。  初中的我在市里最好的初中部学习,成绩不算差,但也因不用功导致我后来没能去到理想的高中,将就着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然而,当我眼看
适合话题:教育;教养  大学生去偏远乡村当一段时间的乡村教师,这叫“支教”。  “支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这几年也有人说,大学生支教的时间都很短,给当地孩子展示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结果反而让孩子受到精神刺激,事与愿违。  最近我听说的一种支教方式就很好,大學生去偏远乡村,就干一件事—给孩子做职业认知培养。比如在四川大凉山地区,那里实在太封闭落后了,当地孩子只知道3种职业,就是农民、开小卖部的和
高一那年,我偷偷地看了近百本小说和杂志,从武侠到言情,从金庸到郭敬明,那些课外书把我带进了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虚拟世界。  当知道一些作者是同龄人时,我突然也想写点什么。于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说就这么草草地诞生了,虽然字迹有些歪歪扭扭,但同学们争相传看,并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夸奖。  在一片赞叹声中,我开始变得膨胀起来。  那个年代,敢于辍学去追寻梦想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在这种环境中,我不免受到了一些影响
18到25岁,开始脱离原生家庭,但还没有完全独立。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还不知道自己是谁,却要做出人生选择;没有安全感;害怕自己一事无成……更可怕的是,似乎没有人可以再为你指引方向了,一切都要自己来做决定。  这本书将告诉你,让你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如何发生的,自己为何到了如今这个境遇里,成为当下这个人,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你会体會到选择自己命运的那种切实的存在感、踏实的满足感,会更有可能让自己拥
一天,师徒俩站在江边。看着向下流淌的江水,师父指着江的上游问:“你看到了什么呢?”  “重重叠叠的高山。”弟子说。  “水能向上流吗?”师父问。  “不能,水都是向下流的。”弟子说。  “不能向上流的水,为何能翻越一座座高山,流出大山呢?”师父问。  “再高的山,也有低洼的山脚。面對高山,水不是向上去翻越它,去征服它,而是顺着低洼的山脚去绕过它,去避开它。所以,不能向上流的水,才一次次‘翻越’了高
3月31日,在得知今年高考确认延期时,内心感慨的不仅是见证历史,还有我的高考原来已经远去了四年。高考仿佛一场前尘旧梦,隔着高三出校门时的那场蒙蒙细雨,雨中还蒸腾着栀子花的香气,我从四年后的岁月彼岸回顾,试图重新勾勒出那三年的喜怒悲欢。  父母的陪读生活  很庆幸在我的记忆里,高中生活是幸福大于艰苦的。尽管我和许多同学一样自称“小镇做题家”,积攒了一捆捆的空白笔芯、一箱箱列满公式与各种符号的草稿纸,
多少次午夜梦回,我重返青砖红瓦的校园。如山的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如水的善利万物,海纳百川。大学四年,年轻的我们在你悠长的生命里如云影掠过,但你留在我们心间的回忆,犹如水晶底片,一帧帧清晰可见。  你好,“厦大”。  再见,青春。  第一次见你,我们微笑着互相凝视  我的高三,一路兵荒马乱,踽踽独行在风霜雨雪之中。是一纸薄薄的录取通知书,让我终于可以释然,看着通知书上嘉庚楼群威仪的身影,我的心头慢慢
史铁生出生在北京,中学在清华附中就读,是学校里的尖子生。他体育特别好,尤其擅长80米跨栏,他通常用外八字脚跑步,上身则呈钟摆式打晃,跑起来像刚出斗兽场的野牛,只要有他参加的比赛,一定是第一名。  18岁那年,史铁生去陕北关家庄插队。陕北的冬天,窑洞冷得像冰窟窿,史铁生就用大衣裹着脑袋,身体蜷成一团,只剩下嘴巴不停地哈气,以此熬过漫漫寒夜。20岁那年,史铁生在山里放牛,突然遭遇暴雨和冰雹,而且四周无